APP下载

药食同源物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09-19陈雨露朱瑞芳吕亚茹李若兰韩世范

护理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药食食疗党参

陈雨露,朱瑞芳,2,张 珺,吕亚茹,李若兰,韩世范,2*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03000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居民疾病谱及膳食模式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原因[1]。2012 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达533/1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由于异常的T 细胞反应,特别是由脾T 滤泡辅助细胞刺激自身反应性B 细胞增殖和分化,其特征多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与血小板生成减少为主,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3]。根据最初诊断后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可分为新诊断的3 个月、持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超过3~12 个月、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超过12 个月3 个阶段,多达70%的成人病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呈慢性发作[4],仅小部分病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次发作后立即缓解[5]。美国血液病学会2019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指南显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为(5~10)/10 万,男女发病率相近,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6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60 岁以下人群的2 倍[6]。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对药用植物和植物化学物质的使用已经证明了传统药物在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的功效。药食同源物质被关注且随之迅速发展,其作为膳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独特、副作用小和耐药性低等特点[7]。食疗护理(dietary therapy nursing)搭建了药食同源物质与护理的沟通桥梁,是中医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兼有“养”与“治”、药疗与食疗相结合的特性,通过改变病人饮食方案的方式,使各类食物的功效得以发挥,从而对病情产生抑制作用,以达到帮助病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9]。食疗护理是防治慢性病的有效方式,易在社区及家庭中推广,在护理学、康复医学及老年医学等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0]。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药食同源产业成为国家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这就需要寻求一种成本低、疗效明确持久且副作用小(低毒)的特定食疗护理药食同源物质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进行食疗护理。但是迄今为止,党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饮食治疗仍存主观性,缺少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而网络药理学中的“药物-多靶点-疾病”理念恰好与中药作用机制相吻合,可以通过生物学网络构建、网络可视化及网络分析,以“疾病-基因-靶点-药物”多层次、多视角的相互作用,这也使得网络药理学成为探究药食同源物质作用机理辅助新型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及护理现状

目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策略目的在于恢复与止血相适应的血小板数量,而不是达到生理性的血小板数量。一线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重点是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和血小板的降解,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首选药物,具有减少自身抗体生成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向外周血的释放等功效。二线治疗包括免疫抑制药物,如利妥昔单抗和脾切除。三线治疗包括环孢素等,旨在刺激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11]。但这些药物一般只能控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并不能达到根治目的,均存在停药后不能维持疗效等缺点,且副作用比较明显,需要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等。

《美国血液病学会2018 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指南》[6]及2018 年版《中国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指南》[12]中指出,血小板计数>30×109/L 时,病人处于缓解期,建议不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支持观察治疗,但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这个时期病人仍有出血的可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13]中也指出膳食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人类的身心健康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免疫系统,而强有力的免疫系统主要得益于健康的饮食方法[14]。因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应当注意病情监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其中饮食护理至关重要。

2 药食同源物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现状

2.1 药食同源物质的来源

药食同源是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体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学会了辨认食物和药物,经过夏朝酿酒健体、商朝代五味调和创药膳汤羹开中华烹饪之始、周朝初级医疗体系形成等时期的中医药发展,食物与药物开始逐渐分化为三部分:单纯果腹的食物、非食性药物(包含毒性药物)及食药兼具之品(其中又有偏重于食和偏重于药的区分)。古代医药学家依据食物兼具的药性从而发明了药膳[15],但仍未形成统一理论[16]。直至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药食同源理论正式被提出[17]。现在药食同源物质已呈现多样化形式,如药粥、药酒、药茶、煲汤料等[18]。药食同源物质由于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更能显著改善病人出血症状,且毒副作用小,可以长期稳定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19]。药食同源物质可作为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服务于“健康中国”。

运用中医食疗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是临床辨证施护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了药疗、食疗相结合,是临床护理的一个特点。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方面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作用[20]。准确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能使病人尽快康复。反之,则影响药效,加重病情。因此,指导病人食疗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1]。药食同源发展历史悠久并作为可“药食两用”的本土化食材具有鲜明的优势。

2.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的药食同源物质

赖正清等[22]于2019 年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周郁鸿教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中医治疗症中的药规律得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症状包含神疲乏力、咽干、食少、气短懒言、不寐及大便干等,在治疗这些症状时,常用药物包括仙鹤草、生地黄、茜草、紫草、黄芪、墨旱莲、熟地黄、柴胡、白芍、炒麦芽、白术、当归、水牛角、何首乌、菟丝子、炙甘草、茯苓、酸枣仁、补骨脂、党参及女贞子。其中,党参、茯苓、黄芪、当归为药食同源物质。同年,程海晏[23]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频次进行统计,药物包含甘草、黄芪、当归、生地黄、仙鹤草、白术、丹皮、党参、墨旱莲、茜草、茯苓、三七、白芍、女贞子、熟地黄、赤芍、阿胶、紫草、鸡血藤、水牛角及山茱萸。其中药食同源物质为甘草、黄芪、当归、党参、茯苓、阿胶和山茱萸。随后,刘增桂[24]对周延峰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甘草、仙鹤草、山药、牡丹皮、当归、黄芪、芦根、生地黄、白术和薏苡仁。其中属于药食同源物质的药物包括甘草、山药、当归、黄芪和薏苡仁。综上所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频次最高的药食同源物质有甘草、黄芪、当归、党参、茯苓、阿胶、山茱萸、甘草、山药和薏苡仁。

党参是一种桔梗科草本类植物,其根茎是我国中医常用药材之一,性平味甘,具有养血补气、生津清肺、调节脾胃的作用[25]。2017 年,我国将党参纳入功能食品名单中[26]。2018 年,包括党参等9 种中药被拟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向社会征求意见。2019 年,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在山西省、甘肃省开展试点工作,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市场监管局(厅、委)提出试点方案,方案中应当包括拟开展的种类、风险监测的计划和配套的监管措施。2020 年,我国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 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随着我国对于药用植物和植物化学物质效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2021 年,我国正式将党参纳入药食同源物质和食疗物质名单中。总而言之,党参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个系统疾病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根据党参功效推测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党参作为药食同源中功能食品的一种,对山西省中西医发展意义深远,具有鲜明的地域优势。因此,本综述选择党参作为食疗护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的单味药物进一步阐述[27]。

3 党参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中的应用及机制探索

党参普效关系研究表明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和造血功能,并在查阅《中国药典》[28]、《中药大词典》[29]、《药食同源本草素食方库》及国内外核心数据库后,发现食药同源物质“党参(codonopsis)”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可以对血细胞产生影响:推测其具有“补血”作用;且党参也对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其含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如糖类(党参多糖)、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多炔类、苯丙素类、甾体类、萜类、木脂素类及酸类等[30]。已有研究证实党参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党参多糖”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并常与黄芪、甘草等配合。且基于相关书籍、文献并参考专家建议,均认为党参有用于防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有研究证实,党参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药物/食物之一,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食疗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19,31]。

3.1 党参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中的应用

2016 年,Fleischer 等[32]进行中药辅助治疗血液病相关研究,显示中药在多种血液疾病治疗中较多见,正确使用中药可提高血液疾病病人的生存率[33]。同年,Fleischer 等[34]表明,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食用党参等9 种中药,具有抵抗药物不良反应、抑制异常免疫、延长病人生存期等作用,党参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的诸多研究显示,含党参的中药复方或合剂展现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良好的治疗效果。2021年,张小亮等[35]研究含有党参的加味四君子汤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小鼠的作用,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均有干预作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等多项指标均有提高,其中高剂量组小鼠各项指标改变最显著。同年,王坚等[36]发现,配有党参的归脾汤联合地塞米松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疗效,对比对照组(仅给予病人地塞米松治疗)和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了归脾汤)两组治愈、好转病人的例数及总有效率的差别,结果表明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还有研究表明,含有党参的其他中药方剂在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中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或病人表现出良好的防治作用,如补气消癜方、清热消癜方、益气养阴止血方、健脾摄血方和健脾益气摄血颗粒等[37]。

3.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党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的机制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研究领域之中最新领域之一,其综合了应用数学、统计和信息技术,对生物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网络药理学以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为基础,建立多靶点分子网络,可以从整体上探究药物与疾病的作用关系,并可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复方中药评价。2004 年,Barabasi 等首次提出了“网络生物学”的概念;2007 年,Hopkins 等最早提出了“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一词并用作新一代的药物研发模式[38]。随后,我国李梢提出的“网络靶标”概念,即是指通过衡量中药方剂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谱与病证分子网络相关分子结合,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学科的注意,尤其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应用。总而言之,网络药理学对传统药物研发模式中“单个药物、单个基因、单种疾病”的思想和模式缺陷进行了弥补,将化学成分、药物靶点和疾病联系起来,为阐明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价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39]。

目前,网络药理学主要应用于药物功能查询、药物成分查询、药物性状查询、药物化学分子结构查询、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查询和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39]。下面对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党参疗效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论述。

3.2.1 党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机制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外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党参治疗疾病机制研究以及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索药物对免疫性血小板机制较少。2019 年,Jiang 等[40]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气石科学配方(YQSX)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发现山柰酚、甘氨酸和豆甾醇是关键靶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3 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PI3K-AKT)信号通路等24 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均显著富集。MAPKs 可调节基因表达、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这是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此外,YQSX 可能通过调节其他途径发挥作用,包括细胞周期、神经营养因子和ErbB 信号通路。2020 年,Liu 等[41]使用系统药理学策略分析了重要组分、药物靶点和关键途径,阐明藿香和党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协同作用机制。2022年,Tian 等[4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党参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筛选出21 个党参类化合物可能治疗食道癌,31 个药物病交叉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确定了778 个生物过程(BP)、15 个细胞组分(CC)和50 个分子功能(MF),KEGG 分析确定了90 个信号通路。分析表明,P53 和PI3K-AKT 信号通路是这些过程中的重要通路。2021 年,Gong 等[43]系统探讨党参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机制,不仅成功地预测了活性化合物及其各自的靶点,还阐述了党参治疗OS 的分子机制。此发现可能有助于未来针对OS 的新型靶向治疗的开发。

3.2.2 党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机制国内研究现状

在作用机制探索方面。2020 年,蒙洁等[4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党参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得出党参可能通过调节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炎症因子,参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途径,调节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2021 年,刘正平等[45]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党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并得到结论:黄芪-党参能通过槲皮素、山萘酚、木犀草素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1、白细胞介素(IL)-6、TNF等多靶点,调控晚期搪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IL-17 等多条信号通路来治疗糖尿病肾病。2021 年,黄俍键等[46]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黄芪-党参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分析其作用通路,探究黄芪-党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潜在作用机制,经筛选获得黄芪活性成分28 个,党参活性成分18 个,相关作用靶点共638 个,黄芪-党参可能通过肿瘤蛋白P53、趋化因子受体4、MYC 原癌基因、RUNX 家族转录因子1 等关键基因,参与JAK/STAT 途径、Wnt 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

活性成分及靶点预测方面。屈映等[47]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筛选党参、白花蛇舌草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党参、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杂转移相关,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干预p53 信号通路和PI3K/Akt 信号通路等有关的结论,为阐明其结直肠癌术后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方向。王洁等[48]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党参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机制。通过筛选获得党参活性成分21 个、党参靶点438 个;脑缺血再灌注靶点606个;党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共同靶点97 个;GO 富集分析得到1 993 条生物过程、98 条细胞组分表达过程、112个与分子功能相关的过程;KEGG 富集分析得到156条信号通路。

此外,网络药理学与“精准医学”“精准药学”密切相关,基于基因、靶点及蛋白之间复杂网络关系和大数据库的研究有利于新药研发以及攻克血液疾病及糖尿病等复杂的慢性病[49]。

4 小结

药食同源物质种类繁多,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的研究多为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复杂,党参做为药食同源物质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机制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网络药理学大多数分析都是虚拟进行的,仍处于模拟实际生物反应的初级阶段,没有在生物学水平上反映基因表达的变化或调控效应,且网络药理学过于依赖数据库,可能因数据库信息不完善、来源单一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及时维护数据库平台、更新数据库信息并进一步体外实验验证或临床试验验证结论。党参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的单味药物需要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党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有效成分及靶点,并对关键化合物、靶点及通路进行实验及临床验证以得到最有效的食疗护理成分。本研究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食疗护理研究方向提供了研究方向并奠定研究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药食食疗党参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