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RT 治疗病人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液学检测的研究进展

2023-09-19易金燕钟博华易紫辉林海成

护理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滤管连续性管路

易金燕,杨 丽,钟博华,易紫辉,许 伟,林海成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530021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所有连续地、缓慢地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电解质、毒素等,调控机体容量平衡治疗方式的总称[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病人诸多疾病的救治,如肾功能不全、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化学性中毒、重症创伤和难治性心力衰竭等,成为各种危重症救治的重要支持治疗措施之一[2-5]。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输入10%氯化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5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等药物,病人的内环境变化明显,治疗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及时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内环境情况,对于确保治疗安全尤为重要[6-7]。为保证病人的治疗安全、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治疗中需要动态监测病人的各项血液学指标,以此对置换液进行个体化配制、对其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进行有效维持以及对抗感染方案进行及时调整[8-9]。采血最标准的方法为血管采血,但大部分危重病人外周血管条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护士寻找血管的时间;此外由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自身存在血液系统损伤、凝血功能异常,加上在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有时还需要追加抗凝药物,这些会导致病人出血的风险增加。频繁的血管采血将给病人带来极大身心伤害,同时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0]。重症监护室病人由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采血的需要,不少病人留置动脉导管。为避免有创动脉导管堵管,持续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加压冲洗,经此处采血,为避免血液稀释,国外指南认为,需要去除动脉导管前端无效腔容积3 倍的血液后,再进行血标本采集[11]。在国内,经动脉导管采血,应废弃多少稀释血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12]认为,对于含凝血功能项目检测的采血,应去除动脉导管前端5 mL 的血液或者6 倍导管前端无效腔容积的血液,对于其他项目检测的采血,应去除动脉导管前端无效腔容积2 倍的血液。因此,临床上常规去除5~6 mL 稀释血液,再进行动脉血液标本采集。经此处采血需要进行分离接口-消毒接口-旋转三通-采集稀释血量-旋转三通-丢弃稀释血液-旋转三通-采集所需血量-旋转三通-冲净采血系统-消毒接口-将三通归位12 个步骤。经有创动脉导管采血虽然操作简单,但程序烦琐,反复采血容易引起医源性失血与动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arterial catheter blood stream infection,ACBSI)[13]。而血液透析滤过管引出的本来就是静脉血,能否经此处采血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血液项目的检测,经文献检索,已有相关研究报道,现综述如下。

1 概念

1.1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是指将病人血液由中心静脉引出,进入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仪器通过血泵驱动行体外循环,清除水分、毒素、炎症介质等物质,再将治疗后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达到控制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作用[14]。传统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应持续治疗24 h 以上,但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治疗需求灵活调整治疗时间。目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主要包括以下技术: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等[8]。

1.2 经血液透析滤过管取样口采样

百特公司的PRISMAFLEX 操作手册在程序8.1版本明确指出,应使用21 号(或更小)的针头经取样口抽取血液或液体样本。将针头刺入取样口时,必须应用无菌操作技术。所以,医护人员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从管路取样口采血,并不会破坏管路的密闭性及影响滤器的正常使用。

1.3 再循环

再循环是指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由于血液透析滤过时动脉端的负压吸引,导致一部分刚经过血透机透析滤过的血液,再次进入血透机的体外循环,致使该部分血液被重复透析滤过。而再循环的存在是由于所置入导管的结构所导致的。对于2 条单腔血透管分别置入不同的血管时,一般不存在再循环的问题[15]。而单针双腔血透临时管是由两个单独的管腔构成(输入管和回输管即动脉端和静脉端),静脉端在前,动脉端在后,2 个管腔的开口相距4 cm。因此,经过净化后的血液从回输端回到血管时,又会有少部分的血液从输入端流出再次进行透析滤过。有文献报道,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时再循环率为10%~20%[16]。再循环率的大小与单针双腔血透管的长度及所置入的静脉、设定的血流速度有关[17]。2006 年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减慢血流速度至100 mL/min 维持大约15 s,循环率可降至最低[18]。也有研究认为,经股静脉置管、血透导管长度小于20 cm 的情况下,再循环率可高达26.3%[19],但与采血位置、血流速度、导管类型、置管时间等因素无关[20-21]。吴灏等[22]认为,采用海豚(dolphin)透析导管,可以将再循环率降到0。2021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介绍了2 种体外循环管路采血的方法:1)选择“更换液袋”按钮,减慢血流速度至100 mL/min,15~30 s 后可以经动脉端采集血标本;2)选择“更换液袋”按钮,减慢血流速度至50 mL/min 维持10 s,暂停血泵运行,在20 s 内可以经动脉端采集血标本[8]。鄢建军等[23]研究证实,使用单针双腔血透管,采用正接方式时几乎不存在再循环。与王灿等[24]的观点一致,其认为,选择“更换液袋”后,所有液体药品均不再进入体外循环管路,经过测量配套体外循环管路总的容量为152 mL,如果设定血流速度为120 mL/min,那么5 min 后,按26.30%的自循环率计算,体外循环管路中所含原再循环的成分仅为0.48%,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1.4 暂停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

指仅运行血泵,置换液、透析液、4%枸橼酸钠、10%氯化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5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等液体药品均停止输入,并且处于夹闭状态。

2 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病人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液学检测的研究进展

2.1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常规检测的研究进展

冯波等[25]研究认为: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治疗模式,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在病人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后,经外周静脉采血与经血液透析滤过管-泵前红色采样口(以下简称血滤管)采血检测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临床上可以考虑从血滤管采集血常规标本。潘夏蓁等[26]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或无抗凝,点击“更换液袋”模式或设血泵前泵(pre-blood pump,PBP)泵速为0,血流以正常速度运转5 min 后规范消毒病人静脉和血滤管采血,结果也显示血常规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郝素革等[27]采用透析治疗模式,普通肝素抗凝,透析开始后,不开启超滤泵的情况下,待血流速度提高至100~200 mL/min 时采血,检测血常规的各项指标,也得到了与冯波等[25-26]类似的研究结果。代明金等[28-29]采用正接方式(置管处动脉端为引血端,置管处静脉端为回血端)或反接方式(在导管动脉端贴近血管壁、纤维蛋白鞘形成等情况存在时,动脉端可能存在流量不足,经常需要动静脉端反接来完成透析滤过。此时置管处静脉端为引血端,置管处动脉端为回血端),使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低分子量肝素、无肝素抗凝或枸橼酸钠抗凝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可于动脉管路最前端(泵前红色采样口)采集血液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检测,且采血前不需要停止治疗。易金燕等[30]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过程中,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暂停置换液输入10 min后,经外周静脉与血液透析滤过管泵前红色采样口采血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可经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红蛋白检测。分析原因在于血液中的血细胞属于大分子物质,在血液净化治疗时,血细胞作为大分子不能被透析滤过,因此,经血滤管采样口采血检测血常规,对其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2.2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凝血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使用ARROW 单针双腔穿刺针穿刺股静脉,型号为12Fr,长度16 cm;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模式,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时设定血流速度为180 mL/min,置换液速度为2 000 mL/h。在病人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同时经外周静脉采血与经血滤管采血检测凝血3 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潘夏蓁等[26]使用单针双腔血液透析临时管(11.5Fr/Ch,3.8 mm)×16 cm,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或无抗凝,血流速度设定为180~200 mL/min,血泵前泵(preblood pump,PBP)置换液走速设定为800~1 000 mL/h,置换液总量根据病人体重设定为35 mL/(kg·h),前后稀释为30%~50%。采血前点击“更换液袋”按钮,使血液空转5 min 后采血,结果显示:管路采血对凝血结果有无影响,与是否使用肝素抗凝有关。无肝素抗凝的情况下,血滤管路采血组与血管采血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素抗凝的情况下,会使回输血液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明显延长,造成管路输入端血液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相对体内血液偏长,而肝素不影响凝血酶原时间、Fib 结果[26]。这与冯波等[25]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选用的血管通路不同,抗凝方案不同以及采血前对置换液、血流走速的设置不同有关。更重要的是,冯波等[25]的研究采血前并未使血液空转,也就意味着在采血时,仍然有抗凝剂进入体外循环管路,加上再循环的原因,对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大。而杨曼[31]的研究显示,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设置血流速度为150~200 mL/min)、枸橼酸钠抗凝(设置血流速度为100 mL/min),在采血前,选择“更换液袋”按钮,减慢血流速度至50 mL/min,维持10 s,停血泵,规范消毒血滤管,于20 s 内采集血标本,分别经外周静脉采血与经血滤管采血,之后恢复正常治疗模式,结果显示,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PT-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潘夏蓁等[26]的研究结果除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外基本一致。原因可能与使用血管通路不同、血流速度设置不同以及采血前是否暂停血泵等有关。

2.3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进展

2.3.1 肝功能

冯波等[25]研究认为,经血滤管采集血标本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无影响。原因在于血脂、蛋白质、酶等属于大分子物质,在血液净化治疗时,肝功能相关指标作为大分子物质不能被透析滤过,因此,经血滤管采样口采血检测肝功能,对其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2.3.2 肾功能

冯波等[25]研究认为,对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能够清除的成分尿素氮、肌酐的结果有影响(血滤管组低于外周静脉组)。而潘夏蓁等[26]研究也是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模式,但研究结果却显示: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滤管组与血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考虑从血滤管路的动脉端采集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标本。二者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所使用置换液配方不同、所采取的置换方式不同以及血流速度设置不同有关;最重要的是冯波等人的研究,采血前未使血液空转,也就意味着在采血时,仍然有置换液、透析液、抗凝剂、10%氯化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5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等液体药品进入体外循环管路,加上再循环的原因,对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大。

2.3.3 电解质

2.3.3.1 血钾

冯波等[25]研究(置换液不含K+,根据情况补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模式,采血前未选择“更换液袋”;采血途径:血滤管、外周静脉)表明,虽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清除电解质钾,但研究结果显示:钾血滤管组与外周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曼(置换液不含K+,根据情况补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选择“更换液袋”按钮,减慢血流速至50 mL/min,维持10 s,停血泵,规范消毒管路动脉端采样口,于20 s 内采集血本;采血途径:血滤管VS 外周静脉)[31]、代明金等[28-29](置换液配方中不含K+,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仅运行血泵,停止置换液、透析液、4%枸橼酸钠、10%氯化钾、5%碳酸氢钠等液体药品输入0、1、3、5 min;采血途径:血滤管、外周静脉)、徐丽珍等[32](置换液配方中不含K+,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治疗模式,不停止血泵运转;采血途径:血滤管、动脉导管)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却与潘夏蓁等[26](置换液配方含K+3.0 mmol/L,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模式;采血前点击“更换液袋”按钮,使血液空转5 min 后采血;采血途径:血滤管、外周静脉)、易金燕等[33](置换液配方含K+3.0 mmol/L,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模式;采血前点击“更换液袋”按钮,使血液空转5 min 后采血;采血途径:血滤管与外周静脉、动脉)、王灿等[24](置换液配方中不含K+,根据病人的电解质情况另行加入,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采血前选择“更换液袋”;采血途径:血滤管与动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1)可能在于置换液配方不同,在置换液成分中给予了补充,所以使检验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2)选择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模式,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治疗模式采用弥散的方式清除溶质,透析液不进入血液,病人的血液并没有被稀释,因此,血滤管采血对血K+无显著影响(P>0.05);3)与采血前是否暂停置换液、透析液、抗凝剂、10%氯化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5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等液体药品输入有关;4)与所使用采血途径不同有关,有的是血滤管与动脉,有的是血滤管与静脉。据文献报道,K+的浓度随血液pH 值的变化而变化,正常静脉血的pH 值比动脉血的pH 值约低0.03[34]。根据有关资料,血液的pH 值每降低0.1,血清钾浓度可上升0.6 mmol/L(0.2~1.7 mmol/L)[35]。因此,与体外循环中的管路血相比,血管内采集的动脉血钾浓度相对较低。王灿等[24]的研究结果显示,血钾浓度差值为(0.42±0.33)mmol/L。这与杨明全等[36]的结果[(0.41±0 41)mmol/L]基本一致。

2.3.3.2 血钠

王灿等[24-30,33]研究认为,血滤管组与血管组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徐丽珍等[32]研究发现,血滤管组与血管组血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认为这与枸橼酸的代谢有关,枸橼酸在抗凝过程中会产生枸橼酸钙复合物,而这种物质属于小分子,其中一部分被滤器清除,另外一部分进入体内经肝脏代谢,导致体内血管中的血钠相对升高,易并发高钠血症。

2.3.3.3 血氯

王灿等[24-26,31]研究认为,血滤管组与血管组血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徐丽珍等[32]研究发现,血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与Na+相对升高相似。

2.3.3.4 血钙

王灿等[24-25,28-32,37]研究认为,血滤管组与血管组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代明金等[29]认为,当管路反接且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时,中断治疗的时间越长,管路采血与身体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差越小。因此,当管路反接且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情况下,不建议经血滤管采集血标本。因为当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时,部分枸橼酸的再循环会导致游离钙下降明显。由停机时长而表现出来的结果变化可知,暂停治疗时间越长,其检测出的Ca2+越接近身体静脉血标本结果[29]。

2.3.4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脂检测的研究进展

冯波等[25]研究认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不能清除大分子血脂,故经血滤管采血对血脂无影响。

2.3.5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

ICU 危重症病人因病情变化急骤常引起应激反应,发生血糖波动,因此重症监护室病人血糖监测尤为重要[38]。指尖血糖具有增加病人痛苦、影响因素多、结果波动大等缺点[39]。易金燕等[40](置换液含糖,暂停置换液泵10 min 后采血)、代明金等[28-29](置换液含糖,暂停置换液泵0、1、3、5 min 后采血)、王灿等[24](置换液含糖,暂停置换液泵5 min 后)研究血糖血滤管采血标本与血管采血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王俊红等[41](置换液不含糖,暂停置换液泵3min 后)研究也发现,连续性血液净化时,体外循环管路动脉端血糖值与低血糖组、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毛细血管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陈玄等[42](置换液不详,暂停置换液泵5 min 后采血)认为经体外循环管路采血监测血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人的血糖水平,血滤管路组血糖水平低于血管组(P<0.05)。但冯波等[25](置换液含糖,暂停置换液泵0 min)的研究结果却显示:血滤管组葡萄糖高于外周静脉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置换液含糖量不同有关,所以使检验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也可能与暂停置换液泵时间不一致有关。姚媛媛等[43]认为,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点击血滤机治疗界面上的“更换液袋”按钮1 min 后,用75%的乙醇消毒血滤机泵前红色采样口,抽取0.1 mL 血液,同时在动脉采血0.1 mL,用同一仪器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血液透析管动脉端血糖与动脉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说明: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暂停置换液输入1 min 即可避免置换液对血糖值的影响。而Buur 等[44]认为,在停止超滤2 min 后采血,经心肺再循环的血液与体液混匀,动脉端采血可代表外周静脉。虞竹溪等[45]认为,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暂停置换液输入15 min 可以避免置换液对血糖值的影响,血液透析滤过管动脉端血糖值与动脉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液透析滤过管动脉端采集血样进行血糖监测时,应充分考虑血液透析机血流通路及再循环率,从而确保血糖监测的准确性。

2.3.6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乳酸检测的研究进展

易金燕等[46](采血前暂停治疗10 min)、代明金等[28-29](采血前暂停治疗0、1、3、5 min)、王灿等[24](采血前暂停治疗5 min)研究认为,血乳酸血滤管采血标本与血管采血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徐丽珍等[32](采血前暂停治疗0 min)研究却显示,血滤管组乳酸高于动脉组乳酸,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4 项研究均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所得结果有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置换液配方不同、血流速不同、置换方式不同以及采血前暂停治疗的时间不同有关。

2.4 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行血气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

2.4.1 酸碱度(pH)

有研究认为,对于非休克的病人,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气分析的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代明金等[28-29](研究对象为无感染性休克病人,采血途径:血滤管VS 静脉)、陈玄等[42](未注明研究对象,采血途径:血滤管VS 血管)研究中也显示血管内与血滤管之间p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灿等[24](纳入感染性休克病人45 例,采血途径分别为血滤管、动脉)、徐丽珍等[32](感染性休克病人5 例,采血途径分别为血滤管、动脉)研究中动脉与血液透析滤过管之间pH 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血滤管组低于动脉组。与文献报道正常静脉血比动脉血pH 约低0.03[34]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对于pH 值血滤管组与血管组比较研究结果有无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与所纳入的研究对象是否有休克以及所选择的采血途径是动脉还是静脉有关。

2.4.2 氧分压(PaO2)

代明金等[28-29]研究结果显示:静脉与血滤管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于管路最前端采集血液行PaO2检测,且不需要停止治疗。徐丽珍等[32]研究显示,动脉与血滤管之间PaO2存在明显差异,因为动脉血是经过肺脏氧合而得,所以PaO2含量较高,而静脉血是动脉血经过细胞、组织、器官等利用氧、排出二氧化碳之后而得的血液,故而静脉血之氧分压势必低于动脉血之氧分压。

2.4.3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王灿等[24,32]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滤过管路的血标本PaCO2高于动脉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因为血液经心脏泵出,途经各级动脉,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与物质交换,再经过各级静脉回输至心脏。而血液透析滤过管路中的血液来自中心静脉,此处的血液已经进行过气体与物质交换,含有细胞、组织、器官等排出的二氧化碳,因此血液透析滤过管路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势必高于未被组织利用的动脉血。

2.4.4 碱剩余(BE)

代明金等[28-29,42]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与血滤管血碱剩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于管路最前动脉端采集血液行碱剩余检测,且不需要停止治疗。

代明金等[28-29,42,48]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与血滤管血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于管路最前动脉端采集血液行检测,且不需要停止治疗。但徐丽珍等[32]的研究中动脉与血液透析滤过管之间HCO3-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血液透析滤过管高于动脉组。原因在于枸橼酸抗凝过程中产生的枸橼酸钙复合物,而这种物质属于小分子,其中一部分被滤器清除,另外一部分进入体内,在肝脏代谢生成,导致体内血管中的相对升高,易并发代谢性碱中毒。

3 小结

危重症病人由于感染严重、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大部分病人存在循环衰竭、外周血管塌陷、水肿严重等情况,临床上往往会出现外周血管采血困难的问题。有的病人由于疾病本身或者感染等原因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频繁地穿刺采血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如果按压手法不当或者按压时间不足,很容易形成瘀斑甚至血肿。对于重症病人,有创动脉导管采血是频繁血液分析的首选方法,但采血前需去除稀释血量,而且程序烦琐。而血液透析滤过管本身引自中心静脉血,经此处采血,可以降低病人因静脉采血带来的痛苦及导管采血引起的医源性失血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为改进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提供参考依据,为危重病人的采血途径提供新思路与临床借鉴。经血液透析滤过管采血,可行血常规、部分凝血功能、血生化以及血气分析等血液学指标的检测,但是不同的置换方式、不同的抗凝方案、采血前是否暂停置换液、透析液、10%氯化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葡萄糖溶液等液体药品的输注、暂停输注的时间以及血标本检测仪器的不同等具体细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滤管连续性管路
玻璃行业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的比较分析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上海第⑨层承压水的短滤管减压井试验研究
陶瓷纤维催化滤管制备及在玻璃窑炉中的脱硝应用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