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及其对高校美育工作的启示

2023-09-19周建国张炜琪张艳樱

美育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颜氏家训美育书法

周建国,张炜琪,张艳樱

(福建师范大学 a.党政办公室;b.物理与能源学院;c.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旨在激发人们对美的兴趣,提高人们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国美育传统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到晚清时期王国维呼吁“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2],再到五四时期蔡元培倡导涵盖“美感教育”在内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美育理念深深植根于我国教育传统的沃土之中。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有助于人们提升审美修养、塑造美好心灵、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创新活力,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美育工作愈加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3],这为做好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4]做好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应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美育思想智慧,真正发挥好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颜氏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的美育思想是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构成。然而,当前学界对《颜氏家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献学、文字学等方面,对其中蕴含的“德艺周厚”、躬行实践、因材施教等美育思想挖掘不够,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为做好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供文化支撑和思想启迪。

一、“德艺周厚”:《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内核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内容丰富的家训专著,为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531—约597)所作。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评价《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5]。《颜氏家训》共7卷20篇,涉及伦理、风俗、养生等诸多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尤雅姿指出,《颜氏家训》“虽去今已千五百年,犹能广包德育、智育、体育、群育、美育等五育之均衡发展,故之推之教育理念也弘矣”[6]。《颜氏家训》将培养“德艺周厚”之人作为施教目标,提出“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7]287,认为德行才艺周洽笃厚之人,其名声必然是好的。《颜氏家训》提倡“德艺周厚”的用意在于警示后辈切忌因崇尚技艺而忽略品德修养,这一教育理念既强调了“德教”,也兼顾了“艺教”,即美育的核心。美是道德的象征,最高的美必然导致最高的善。《颜氏家训》在提倡德育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7]287,希望借助美育使人拥有完美的人格,这与孔子将“美善相乐”作为艺术美的最高标准的观点一脉相承。

《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主要集中在《文章》《音辞》《杂艺》《书证》等篇目中,这与整部书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相比,所占篇幅虽不多,但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却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一方面希望他的后辈能拥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因为这在彰显士族高贵身份的同时也能陶冶后辈性情;另一方面又要求后辈对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稍加涉猎即可,反对后辈对这些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更反对以此谋利、为此所累。

其一,在文学方面。“文学美育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审美教育。”[8]《颜氏家训》认为,文学创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7]253。这样就把审美性引入文章的整体结构之中。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对当时轻俗浮艳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指出“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7]255。他的父亲颜协在创作时正是如此,不迎合当时人们的口味,选择追求典雅庄重的风格,力图摆脱当时文学创作的浮艳之风。颜之推认为,文学的功用之一在于能够陶冶性情、愉悦身心,“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7]224。但也强调学习写诗作文要坚持因材施教,“必乏天才,勿强操笔”[7]241,同时认为不应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行有余力,则可习之”[7]224,即孔子所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9]。

其二,在音乐方面。自魏晋南北朝起,音乐逐渐成为知识分子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之一。“君子无故不彻琴瑟”[7]557,君子不会无缘无故把琴瑟撤去,可见音乐在当时的重要性。自古以来,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修养人的心性、陶冶人的品格。“今世曲解,虽变于古,犹足以畅神情也。”[7]557古曲音乐能够让人神情舒畅、内心愉悦,带有明显的音乐审美意味。但《颜氏家训》也认为,对音乐技艺的学习不可过于专精而取得很好的声誉,“唯不可令有称誉”[7]557,以免“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7]557。学习一项技艺应仅仅是为了自己修身养性、愉悦身心,避免被权贵驱使消遣。“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7]20如果凭借这些技艺成为高官大臣,颜之推也不愿他的后辈去做,充分体现了美育的非功利性。

其三,在绘画方面。魏晋南北朝之前,人们进行绘画创作多出于实用或道德教育的目的,以汉代为例,郑午昌认为“汉代绘画之应用,既含礼教化,而偏于人事之实际;赏鉴之风未开,审美之力殊浅,故论画著作,绝少流传”[10]。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国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少人选择通过绘画来逃避现实。宗白华认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1]。在此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而绘画的审美功用也已超过实用目的。《颜氏家训》对绘画这门技艺予以肯定,“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7]547,认为擅长绘画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古代的名士中有很多擅长绘画之人。但《颜氏家训》同时指出,学习绘画也要把握好度,“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猥役”[7]547。如果习画之人的官职不够通达显赫,常常会被公家或私人使唤去为他们作画,成为一件苦差事,绘画也因此失去了审美价值。

其四,在书法方面。作为我国书法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了全面自觉的发展时期,汉字的书体演变至此完成,为此后书法艺术的飞跃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彼时的书法在实用功能之外,增添了用于欣赏的审美价值。《颜氏家训》提出“真草书迹,微须留意”[7]536,认为楷书、草书需要我们留心注意,这不仅是社会风尚所致,也是书法所具有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必然趋势。从《颜氏家训》可以看出,后辈学习书法,无论是从实用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而言,都应将书法学习与自身全面成长相结合。同时,《颜氏家训》也指出,与学习作文、音乐、绘画一样,对于书法的学习也不必过于精通,仅作为一种能力基本掌握即可,应“微须留意”,原因在于“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7]537,精通某项技艺容易被人驱使,而在无形中增加自身负担、降低自身地位。

二、“玩习功夫”:《颜氏家训》的美育方法与路径

美育是人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激发想象力、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魏晋时代是一个审美自觉的时代,这种对于美的自觉,源于人们对自身形象美的关注,当时的社会不仅推崇仪态之美,而且注重个人的精神之美。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对美产生了自觉意识,并由此延伸到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审美创作中。在颜之推看来,美育和德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虞舜歌南风之诗,周公作鸱鸮之咏,吉甫、史克雅、颂之美者,未闻皆在幼年累德也。”[7]246从事诗歌等审美创作不仅不会有损个人的德性,而且还会对个人修身养德产生助益作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在点明美育有助于个人修身养德的同时,也指出美育对个人情操陶冶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美育能够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7]224。无论是文学、书法,还是绘画、音乐,只要是好的美的作品,就能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之感。

美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玩习功夫”中即可获得。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将端正品行作为实施美育的前提条件,将品评赏鉴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将仿效实践作为实施美育的现实路径。

首先,美育应坚持以德育为基。在《颜氏家训》看来,对后代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将德行作为基础,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7]374,颜之推将约束自我、遵循礼制、有助于时代和社会发展作为君子处世之道。以迎送客人为例,《颜氏家训》指出,“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7]73。在北方,人们迎送客人的作揖之礼承袭了古代遗风,值得赞赏。这种待客之礼,在显示个人德行的同时,也体现了作揖这一行为动作之美。

其次,美育应坚持以品鉴为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品鉴,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的美育往往通过品评鉴赏文学、音乐、绘画等作品,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以此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从而达到美育之目的。《颜氏家训》十分注重对作品的鉴赏品评,“玩阅古今,特可宝爱”[7]547,赏玩古今名画,令人爱不释手;同时提出好文章的评鉴标准,即前文提及的“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7]253,具备这些要素的文章才能给人带来好的审美体验。

最后,美育应坚持以实践为径。《颜氏家训》认为,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来对子女进行审美教育。以书法为例,提高书法水平的核心要义在于临摹。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表示“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7]536,在通过观看大量字帖来提高对书法的认知的同时,还要躬行实践,进行反复的练习临摹,这样书法技艺才会逐步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临摹实践,对书法的赏鉴才能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文学、音乐、绘画等美育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掌握亦复如是。

三、“施用多途”:《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对高校美育工作的启示

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学美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美育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审美素养持续提升。相较而言,高校美育工作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美育目标功利化、美育形式理念化、美育内容模式化的倾向,这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丰富的美育资源的期盼不相适应。如何扭转我国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不良倾向,成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或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美育方面的有效经验,并将其创造性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实践中来,成为解决高校美育问题的重要路径,《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因此具有了跨越时代的价值。《颜氏家训》在《文章》开篇指出,文章可以“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7]224,即文章具有显扬仁义、阐发功德、统治人民、建设国家等多种用途,音乐、绘画、书法等其他美育形式同样具有这类功能和价值。具体到高校美育工作而言,《颜氏家训》美育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颜氏家训》中“德艺周厚”的美育思想有助于纠正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功利化倾向

受“成绩至上”等观念的影响,美育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目标功利化的倾向。进入新时代以来,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在我国高校美育工作中仍一定程度存在,不少高校将“艺术”等同于“技术”,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并非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而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艺,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不必在艺术等美育知识的学习上花费太多时间,修满相应的选修课学分即可。高校美育中这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忽视了美育对学生美感、心性和人格等方面的培育涵养作用,这与强调审美感化、和谐共生、人格涵养的中华美育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关于美育的作用,王国维认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12]。在他看来,美是完全去功利的,美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也是最纯粹的。高校美育工作应突破实用主义的美育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好美育课程在美化心灵、丰富情感、完善人格、涵养道德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纯粹的审美体验中,学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努力成为具有崇高审美追求和高尚人格修养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一点上,《颜氏家训》显示出了它的可贵价值。《颜氏家训》认为美育是修养品行、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通过美育可以规整人的行为、制衡人的感情,使人合理抒发情感,形成高尚品格。这一观念肯定了美育在人们性情陶冶中的作用,真正意识到了审美对于个人性情塑造的影响力。颜之推认为后辈通过学习作文、绘画、书法等,在为谋生或从政打下基础的同时,也有助于自身修身立德、涵养心性、健全人格。这一带有辩证色彩的美育理念,为新时代我国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借鉴路径,即高校美育工作既要考虑实用,更要兼顾情感,让学生通过美育,既掌握一技之长,也从中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德是美育的核心,立人先立德。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将美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将美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确立为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品格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真正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引善,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好美育对丰富德育、增进智育、促进体育、改善劳育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二)《颜氏家训》中重视躬行实践的美育思想有助于纠正高校美育工作中的理念化倾向

一般而言,美育应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新时代我国高校的美育工作,往往更加注重审美鉴赏的理论教育,而轻视了审美创造的实践教育。在高校中,除美术、音乐等艺术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往往只是将美育课程列为公选课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所开设课程多为美学概论、古典诗词鉴赏、中外名画赏析等美学理论和艺术鉴赏方面的通识课程,不仅课程数量少,而且所占学分低,因此师生对美育课程并不十分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混学分”的课程。加之当前我国多数高校从事审美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开展审美教育的器材、设施、场地等硬件条件十分有限,使得高校中涉及美育实践的课程和文艺活动难以充分开展。毋庸置疑,培养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与躬行实践是分不开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13],如果高校大学生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审美实践,必然无法真正掌握审美鉴赏的能力,那些在课堂上所学的美学理论自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真正的审美教育必然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审美创作实践。

如前所述,《颜氏家训》在论及文学、音乐、绘画等审美创作时,都强调鉴赏与创作相统一,也可称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尤为注重文章写作、书法临摹等实践教育。即便颜之推多次强调品鉴名家作品的重要性,但这种强调也多是从便于文章写作实践的角度出发的。“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7]157,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空谈,而要学会躬行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书法教育中,《颜氏家训》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书法需要不断地进行抄录、临摹,而书法作品鉴赏也应该是在掌握了相应的技法之后,才能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实践是古人获取个人技能和审美愉悦的重要方法,对于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美育工作要坚持面向每一名学生,积极拓展美育活动覆盖面,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学校、社会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努力形成常态化的高校学生全员美育实践机制,同时打破美育场所的地域限制,依托文化企业、文旅项目,开发美育研学路线,引导学生走出音乐厅、走出图书馆,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探索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开辟“以美育人、美美与共”的美育新路径,推动高校与城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文艺场馆合作开设“第二美育课堂”,凝聚各领域美育智慧,合力打造“无围墙”的美育大课堂。师资是开展美育工作的关键,高校在加强专任教师审美教育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行政管理队伍审美素养,为高校美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

(三)《颜氏家训》中因材施教的美育思想有助于纠正高校美育工作中的模式化倾向

除了目标功利化、形式理念化等倾向,新时代我国高校美育工作也存在着模式化、同质化、单一化的倾向。一些高校的美育教材、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相同或相近,导致我国高校美育工作无法彰显地域特色、学校个性。同时,一些教师在实施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在审美天赋、心理特点等方面的不同,面对拥有不同审美个性和气质禀赋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向学生普及了美学知识和艺术技能,却忽视了对不同学生独特审美个性的培养,而这显然有违美育的基本规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应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作为目标,真正发挥美育在学生人格形成和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功能,通过丰富美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对美的认知与体验中实现个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14]的工作原则,这与《颜氏家训》中蕴含的因材施教、凸显个性的美育思想颇为相合。《颜氏家训》十分重视对子孙后辈的培养,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7]7-8,针对“上智”“下愚”“中庸”这三种不同学习能力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指出“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必乏天才,勿强操笔”[7]241,认为写文章需要一定的天分,没有作文天分的人,不能勉强自己执笔写文,启示我们高校美育工作应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高校应注重依托地方特色优势,坚持“一校一特色”,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和美育资源,积极探索开展兼具地方特征、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校园和地域特色的美育场所,如以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为载体,打造本地本校的美育品牌,形成独一无二的美育优势。凝聚家庭、高校、社会合力,积极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育工作体系,促进各类美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努力形成立体协同、深度融合的美育闭环格局,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差异性的美育需求。紧紧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契机,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美育路径、增强美育趣味,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尊重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审美个性,营造全方位、多元化、特色化的美育环境,用更多样的美育素材、更多元的美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5]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需要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放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看待,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彻底摒弃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不良倾向,真正把美育思想融进办学理念、寓于全部课程,切实推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早日建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

猜你喜欢

颜氏家训美育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教子篇》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作用
书法欣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