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辅助生殖治疗夫妻在家庭环境中二元应对与情绪调节策略的质性研究
2023-09-18陈洁薄海欣
陈洁 薄海欣
据调查,我国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总患病率高达15.5%,且呈不断攀升趋势[1]。WHO将不孕症视作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并将建立普遍生殖保健服务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2]。不孕不育是夫妻共同面对的问题,配偶的支持性行为对不孕症患者具有潜在保护作用[3]。Bodenmann[4]基于系统-交互模型提出二元应对,即夫妻双方共同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与策略,包括压力沟通、积极二元应对、消极二元应对等形式。研究显示,夫妻间积极的二元应对可减轻治疗压力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心理健康和维护婚姻关系[5]。根据环境心理学研究,情绪调节过程受个体对其社会物理环境感知的影响[6]。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物理环境,是夫妻二元应对的主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对健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7]。然而,目前调查不孕不育夫妻二元应对、家庭环境和情绪调节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研究尚少见。因此,本研究探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妻在家庭环境中的二元应对与情绪调节策略,以期为医务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实现WHO全程优质生殖服务目标提供实践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不孕年限、不孕病因等信息,按最大差异策略选取2022年11月—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不孕不育诊断;②接受辅助生殖治疗;③意识清晰,能够正确进行书写,语言表达流畅。患者配偶纳入标准:意识清晰,能够正确进行书写,语言表达流畅。患者及配偶的排除标准:夫妻两地分居;夫妻一方合并精神病史。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标准,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ZS-2248)。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访谈框架
家庭情感地图是由匈牙利学者Sallay等[8]基于环境心理学探索慢性病夫妻在家庭环境中如何进行情绪调节而开发的研究与评估工具,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访谈以“家庭的记忆”开始,引导研究对象描述家庭空间以及相关情绪的过程。第二步,要求研究对象绘制一个家庭布局图,标明每个房间内的功能和重要的家具。第三步,要求研究对象在家庭布局上标出9个重要的情绪经历:安全感、不安全感、幸福、紧张、治愈/改变、痛苦、归属、回避、疾病,并访谈关于他们在地图上标记的每个地方的感受与经历,如“你家里的安全感在哪里?”“哪些经历与你在厨房里体验安全感有关?”等。本研究以家庭情感地图为访谈框架,在访谈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延伸其情绪经历,以期全面探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妻在家庭空间中情感和环境的调节过程。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地点为专门安排的办公室,保证环境安静、访谈过程不被打扰。访谈者为拥有10年以上生殖内分泌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长。访谈前,研究者在取得患者及其配偶信任后介绍研究目的、方法,承诺保护其隐私,并就录音和记录访谈笔记征得研究对象同意。本研究中有6对夫妻同时接受访谈,4对夫妻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分开接受研究者的访谈;访谈时间累计261 min,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资料整理为文字资料,及时与受访者核对,并对于不明确的内容及时向受访者进行核实和适当追问,提高访谈结果的可信度。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Strass和Corbin版本的扎根理论资料分析法[9],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具体步骤:①研究者详细阅读资料,对数据内涵进行标定与概念化,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寻找意义之间的联系、异同,逐步形成开放式编码;②将各独立的类属加以联结,建立类属和类属间相互关系,进行轴向性编码;③整合和提炼分析结果,进行选择性编码,找出核心类属,并使核心类属与各个类属形成联系。在数据交互的每个阶段撰写备忘录,帮助描述和完善新兴的理论概念。
2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不孕不育患者及其配偶各10名。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访谈顺序进行编号,一般资料见表1。共转录文本9.6万字,备忘录3万余字,以二元应对的系统-交互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对定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开放式编码247个,整合归纳合并为7个亚类属(轴向性编码),在不同的亚类属建立联系后,最后提炼出3个主题。
?
2.1 主题一:基于家庭空间的压力沟通过程
2.1.1 通过空间回避或交替使用隐藏压力
受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不孕不育者往往遭受亲人的议论,所以在与父母同住的家庭中,一些夫妻表达了一种共同的信念,即在父母面前尽量避免谈论生育话题,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常常通过回避特定的空间或交替使用空间的形式来隐藏自己的压力。N4妻子描述道:“对我来说,与公婆共处的客厅是最让我紧张的地方,我害怕他们念叨要孩子的事,所以,呵呵(笑),他们在客厅时我就尽量以各种理由少出现。”家庭共用的客厅也是丈夫紧张的地方,N4丈夫和N8丈夫也有相似描述:“每天一起吃饭时,我妈都要问看病的情况,客厅就成了一天不愉快开始的地方。”
2.1.2 通过争夺空间使用权表达压力
研究发现,压力沟通不仅以言语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也经常以空间使用中的分歧或冲突的形式表达,尤其在对家庭空间的控制权中凸显。正如N9丈夫描述了他与妻子因家庭空间中衣柜的使用权而引发的争吵:“衣柜里全是她(妻子)的衣服,我的(衣服)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我就把她多余的(衣服)都扔出来了,她很生气,然后就开始嚷嚷。”这位丈夫也进一步解释道:“并不是说衣柜里必须放我的东西,我只是想让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做怀孕相关的决策时也一样。”
2.2 主题二:空间分离的二元应对
2.2.1 保持距离应对诊疗压力
对一些夫妇来说,空间分离似乎是由其中一方或双方有意识的决定造成的,以寻找应对诊疗期间配偶压力的策略。N6丈夫解释道:“从进入试管周期开始,我们就分房睡了,主要是她得天天跑医院,又打针、又抽血,很辛苦,我也很心疼她,想让她晚上休息好一点。”N6妻子也说:“这是我第3次做试管了……,说实话,嗯……很紧张,也特别担心,其实他(丈夫)也是(紧张),为了不给彼此增加负担,所以我提出分开睡。”在上述案例中,双方均有意识同意使用不同的卧室,以减轻诊疗期间的压力。在另一个案例中,N10丈夫解释说:“我知道她难受,刚开始我也安慰她,但她听不进去,就一味地反复念叨,我也很烦,回家后就愿意待在书房里干点别的事。”
2.2.2 保持距离应对情绪压力
在访谈中,几乎所有的妻子都表达了向丈夫传达自己压力感受的重要性,但部分女性认为丈夫无法理解并回应其情感需求,导致公开交流受阻、夫妻关系紧张、负性情绪突出,而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应对夫妻关系及情绪压力中非常重要。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夫妻一方从共享空间撤退到家庭相对遥远或单独的房间以结束争吵。N5妻子描述:“我们平时晚上都喜欢待在客厅里,但如果发生了争吵或不愉快,他会独自去阳台抽烟,所以他把阳台视为他的‘避难所’。” 在不断升级的冲突和家庭关系危机的情况下,一位妻子对空间分离的需求非常强烈,以至于搬回了自己父母家里住。N10妻子解释说:“我只有在我父母家里才能感到放松和安全,所以,在治疗结束前我不打算回自己家。”
2.2.3 压力交织强化保持距离的过程
应对疾病压力的分离需求与应对情绪压力的分离需求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并且强化了空间分离的过程。例如,一对夫妻对空调使用的需求差异成了亲密关系冲突的来源。双方都描述了对彼此的不满情绪,并将他们的经历与生育结局联系在一起,成为相互指责的基础,从而导致空间分离。N2妻子说:“医生说我有宫寒,不能受凉,所以我夏天从来不敢吹空调,不然更没法怀孕了,但是呢……我老公怕热,(是否开空调)老是达不成一致。” 其配偶N2丈夫也报告了他们在空调使用上的分歧,并描述了他们性关系存在的问题:“不开空调,进卧室就像蒸桑拿一样,所以只能分房住了,但是,嗯(停顿),要怀孕还得那啥吧,这(性生活)就是个痛苦的过程。”
2.3 主题三:空间共享的二元应对
2.3.1 空间共享的支持应对
相对于夫妻描述的空间回避与分离模式,部分夫妻强调了空间共享的积极影响。N3妻子说:“在家里,治愈的感觉无处不在——在卧室、在阳台、在浴室。在阳台上,我们坐下来,看着夕阳和城市,随意聊天,没有不愉快和烦恼,只有彼此的接近。”夫妻情感的亲密关系也反映在N1妻子的描述中,如:“下班回家后,我们就愿意腻在一起,比如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电影。”N7丈夫也表达:“我们工作都很忙,但回家后的时间和空间是属于彼此的,比如我在书房加班,她在一旁看书,哪怕不说话,也感受到彼此的关心……有没有孩子,我们也不强求了。”这种由家庭空间提供的亲密体验,为夫妻保证了安全,让其感受到婚姻的价值,也影响其对治疗结局的期望。
2.3.2 家庭空间的联合塑造
二元应对过程还可以直接集中在塑造家庭环境上。家庭空间的共同使用和环境的共同塑造不仅带来了积极的感觉,而且对夫妻关系产生长期的影响。一位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经历辅助生殖治疗失败后,和丈夫一起将婴儿房改为健身房,通过创建新环境,带来身体的治愈和情绪的转变。这位N6妻子描述道:“重新设置这间屋子是我最正确的决定,让我从流产中振作起来,而我俩每天一起运动,身体也调整到最好状态,相信下次(助孕)治疗肯定能成功。”这位N6丈夫也指出:“从房间布局到跑步机、运动器材的挑选,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它转移了治疗失败的伤痛。”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微小的环境改变,也可能引起重要变化。例如,N3妻子讲述了他们通过空间的替代使用帮助怀上孩子的过程:“有时候,我把晚餐摆在卧室,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很放松(笑),天气好的时候,我们还会在露台上午休,我们重新定义每个房间的功能与意义,并从中找到乐趣。”这种夫妻应对疾病压力而改变环境的过程导致了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对他们的个人幸福和夫妻关系都有保护作用。
3 讨论
3.1 家庭空间可传达夫妻二元应对与情绪调节过程
“场所”是“一个对人有意义的地理区域”,场所意义连接着空间的物理属性和情感纽带强度,因而场所不但具备功能意义,还具备情感意义[10]。“家”是个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背景[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孕不育夫妻的二元应对过程被嵌入家庭空间内的日常活动中,以及他们使用家庭环境的行为模式中。通过这种行为模式,让环境参与日常交流,直接或间接传递夫妻的压力感受,并演示了不同的二元应对——空间分离或空间共享。此外,“家”作为常见的情绪空间,不仅仅被赋予舒适、隐私、归属感、安全感和避难所等积极意义[6,12-13],同时也具有消极意义[14]。访谈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夫妻通过空间分离进行的二元应对可以缓解诊疗压力和痛苦情绪,但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应对模式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即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压力升级,会导致外显性冲突,如N9丈夫通过对物理环境的不满,从而表达他的不满情绪,由此可见,当夫妻通过争夺家庭环境的使用权来表达情绪压力时,物理环境也获得了象征意义。在另一些情况下,夫妻也可通过空间共享、共同塑造家庭新环境的二元应对带来夫妻关系和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如放松、快乐、亲密、幸福感等。由此可见,家庭空间可以作为压力应对和情绪调节的互动桥梁,这也提示医护人员可发展基于家庭空间的患者健康教育、夫妻行为模式以及夫妻关系增强计划等干预策略,以提高不孕不育夫妻的二元应对效果。此外,本研究虽然以家庭情感地图为访谈框架,但其情绪经历的拓展延伸既丰富了家庭情感地图的评估内容,也为其在不孕不育夫妻中的应用进行了效果验证。这也提示,家庭情感地图还可以用于夫妻应对方式与情感咨询的目的。
3.2 基于空间环境视角可对系统-交互模型进行潜在扩展
尽管本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是以二元应对的系统-交互模型为基础的,但对定性数据采取了建构主义解释性研究范式,因此,本研究结果不仅仅是描述结构的演示,还可以看作是对原始概念的潜在扩展和重新解释。本研究的3个核心概念与系统-交互模型的3个主要维度:压力沟通、消极和积极应对既有重叠也有所区别。
3.2.1 基于空间互动行为可对压力沟通模式进行拓展
系统-交互模型聚焦同伴之间的共同压力沟通,即夫妻中一方将自己的压力通过语言或行为形式向另一方输出,使另一方接收到输出方的感受和需要的支持[15]。在本研究中,压力沟通方式的特征是特定的人-环境互动模式,夫妻二元应对经常通过单独或共享空间的使用行为来进行交流:夫妻可能同时占据相同的空间,如分享一顿晚餐;或在其他互动中坚持空间分离,如空调使用。这些消极或积极的个人感知和共同的二元应对行为模式可以被视为系统-交互模型中所描述的压力沟通过程的具体表现。因此,本研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揭示了通过空间使用产生的非语言的、隐匿式的压力沟通方式,而这一研究结果有可能有助于对原始模型的潜在扩展,即夫妻中一方除了将自己的压力通过语言、行为向另一方输出,还可能以空间互动行为输出其感受和需求。
3.2.2 基于空间互动行为可对“消极”与“积极”应对形式进行重新解释
“空间分离”和“空间共享”作为空间嵌入的二元应对形式,代表了两种特征上独特的方式来应对不孕不育诊治压力的挑战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压力的方式。“空间分离”编码下的策略通常包括保持距离、冲突、回避行为,而“空间共享”则需要共同协调和相互支持的行为模式,这与系统-交互模型中“消极”和“积极”的二元应对形式有相似之处。例如,退缩到其他空间的形式是夫妻对情绪压力的一种应对反应,从系统-交互模型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可视作对有压力的配偶缺乏支持,甚至忽视了其需求。相比之下,空间共享可以很容易地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常见的二元应对行为。然而,这些主题也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如有意识地保持距离是夫妻为应对疾病诊疗与情绪压力的一种良好的协调反应。可见,空间行为和二元应对过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方面的相互关系[16],尽管空间行为在本质上是隐性的,但它传递了在提高夫妻疾病应对与情绪调节作用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可引导不孕不育夫妻通过空间行为互动来理解自身和对方的压力情绪反应,从而调整应对策略。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家庭情感地图展示了行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妻在疾病诊治期间隐匿或明确地使用家庭环境的几个关键过程,并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一步对二元应对概念进行潜在扩展和重新解释,不仅为丰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实例,也有助于医护人员发展基于空间视角的二元应对干预策略,这对不孕不育夫妻情感、关系和治疗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样本量仅来源北京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及其配偶, 调查范围较小,访谈结果较为局限,而不孕症的诊治是一个动态漫长的过程,未来可针对疾病诊治不同阶段开展纵向研究,以进一步丰富研究结果,得出更科学准确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