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3-09-18张小兵徐笑张宇
张小兵 徐笑 张宇
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方式,目前主要包括两种: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集中管理指在消毒供应中心面积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管理方式;如院区分散、消毒供应中心分别设置,或现有消毒供应中心面积受限,已在手术室设置清洗消毒区域的医院,其清洗、消毒或灭菌工作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依据消毒供应中心三项标准进行规范处置的也属于集中管理[1]。分散管理指除口腔器械和软式内镜外,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未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由于集中管理将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流程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2]。因此,2009年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明确提出:消毒供应中心应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3]。为进一步帮助专业人员理解集中管理,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修订了三项标准,明确了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概念[1]。为了解三项标准修订5年后的执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对我国28个省份自设消毒供应中心的2000多家医院开展调查。本文针对集中管理方式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1月—12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以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作为分层依据,再按医院等级进行分层抽样,样本覆盖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各个类型。以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对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现状进行调查。每家医院在限定时间内由1人填写,形成1份问卷,过时系统关闭。医院纳入标准为有自设消毒供应中心,且至少能满足本院消毒供应服务的医院。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基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经13位全国知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消毒学的专家讨论后形成初稿。为保证问卷表达的准确性,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各1个省份中的5家医院进行预调查,最终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建筑布局、设备设施和信息化等100多个问题,其中3个问题是对管理方式开展调查。
1.3 资料收集方法
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导入问卷星,制作成网络问卷,生成二维码和链接,由各省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或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学组等)将二维码和链接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医院,进行线上填写。本次调查回收问卷2625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2621份,有效率为99.8%。
1.4 质量控制
问卷所有问题填写完整后方可提交。数据汇总采用双人核对,部分数据明显异常的,则由问卷设计主要负责人进行电话二次复核,无法核实的则不纳入统计分析,保证问卷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汇总数据,采用SAS 9.4和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或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一般资料
有效调查问卷来自2621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2328家(88.8%),非公立医院293家(11.2%);综合医院1917家(73.1%),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306家(11.7%),专科医院398家(15.2%),专科医院包括骨科、肿瘤、妇产和血液透析专科医院。三级医院1092家(41.7%),二级医院1416家(54.0%),一级医院56家(2.1%),未定级的57家(2.2%)。
2.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
2621家医院中,共有2132家(81.3%)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管理,489家(18.7%)实行分散管理。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级别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级医院集中管理比例最高,为87.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见表1。
?
2.3 不同器械集中管理情况比较
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集中管理比例最低的器械为软式内镜,其次为口腔器械,见表2、表3。不同性质医院中,非公立医院口腔器械和软式内镜集中管理比例均高于公立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种类器械集中管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不同级别医院中,除口腔器械外,其他各类型器械的管理方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4 未集中管理的原因
对消毒供应中心未集中管理的原因,从院区分散、面积不足、设备欠缺、人力不足、对器械不熟悉、成本核算困难、时间有限、器械价格昂贵、其他共9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排在前3位的原因是:人力不足、设备欠缺、面积不足,除其他外,仅人力不足、时间有限2个原因在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制约不同级别医院间实现集中管理的因素基本相同。不同级别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未集中管理原因见表4。
?
3 讨论
3.1 实现集中管理的医院比例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不同级别医院间差异较大
本次调查覆盖的省份、医院数量较多,调查包含不同等级的医院,较能客观地反映目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管理方式的现状。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比例为81.3%,较2014年的58.9%明显增加[4],国家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的颁布,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化形成与发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比例明显高于非三级医院,这可能与三级医院的受重视程度有关。在我国医院等级评审中对三级医院的要求高于非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的工作量和处理器械的复杂程度也普遍高于非三级医院,有资料表明,实行集中管理后由专人负责医疗器械的回收、清点和分类,减少了器械在不同人员之间的流通,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5],提升手术器械消毒满意度[6]。非三级医院应当接受国家或各省份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培训,深刻理解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概念,借鉴他院经验,实现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
3.2 硬式内镜、外来医疗器械等器械集中管理比例有待提高
内镜分为软式内镜和硬式内镜。本次研究显示,软式内镜、口腔器械集中管理比例较低,这与内镜及口腔器械的使用特点有关。因内镜及口腔器械周转快、需求量大、随机使用率高,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同时《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6—2016)明确提出软式内镜和口腔器械可以由所在的内镜中心和独立的器械处理区进行处理。但因人员素质、设备条件、管理规范等多方面限制,科室自行清洗、消毒、灭菌仍存在较大不足。研究表明,对口腔及内镜器械实行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有利于规范清洗、消毒、灭菌过程,提高合格率及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7-8],但对这两类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模式应区别于普通医疗器械,如采取特殊设备、优化衔接流程等[9],可满足临床科室需求。
外来医疗器械(租借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不属医院所有,流动性大[10],处置流程缺少管理依据,为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提出有针对性的条款规范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本次调查显示,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比例整体较高,但一级及未定级医院集中管理比例相对较低。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强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设置专岗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责,实现操作流程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11],保障植入物和外来医疗器械安全使用[12]。此外,如受人员、面积、设备等限制,部分医院也可通过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既能保证消毒质量,又能节约成本[13]。
3.3 人力不足等成为阻碍集中管理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中影响实现集中管理的9个原因中,排在前3位的因素分别是人力不足、设备欠缺、面积不足,而仅有人力不足、时间有限这两个原因在医院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制约不同级别医院间实现集中管理的因素基本相同,主要为一些客观因素,间接反映出消毒供应中心受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因此,要加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首先要从政策、制度角度对医院进行监管,加强主管部门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视,如在公立医院“国考”及等级医院评审中,适度增加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管理的权重[14]。其次,在医院层面,医院主管部门应增加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资金及人员投入,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制,重视消毒供应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从绩效考核及职称晋升等方面制定激励机制[15],充分调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未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分管领导应当牵头,多部门协作,完善管理体制,共同推进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4 小结
本次研究调查了我国28个省份2621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提示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实施以来,全国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同级别医院间、不同器械间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应改变观念,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力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落实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由于本次研究内容较多,建议在资金充足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针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开展更为详细的研究,包括访谈未实现集中管理的医院,未集中管理器械中选择“其他”指哪些器械,了解医院未实现集中管理的个性化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