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锦明:毛泽东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2023-09-18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9期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给湖南省人民政府写信介绍黎锦明的情况充分肯定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功绩和在新文学上的贡献

黎锦明(1905-1999),作家。在“黎氏八骏”中排行第六。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小说《尘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协湖南省委员,湖南省文联委员。

黎锦明聪敏过人,记忆力强,5岁开始受启蒙教育,学习成绩出众,从幼年起就表现出在文艺创作方面的才华,他的八弟回忆:

我的六哥黎锦明,善于制作皮影戏中的人物。他制作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高明极了。他早就想在暑假演出皮影戏《西游记》,什么都准备好了,唯独缺少一套锣鼓。正在发愁,忽然想起我们这些孩子们。六哥连哄带强制,在我们中间挑选了五个男孩,组成了所谓“临时乐队”。

那时我已经八岁了。侄儿望平、协邦才四五岁,孩子太小,拿不动黄铜制作的双钹,往往是含着眼泪参加排练的。没想到我们在轿厅演出时,居然招来了不少的观众。当他们发现我们这支小而又小的“小鬼乐队”时,惊奇不已。我们的演出虽不怎么样,但还是赢得了乡亲们的一片赞许声。

六哥是个天才画家,我们小孩子都争相索取他画的漫画。我最喜欢的一张画,画的是六个修女围坐于一张圆桌,注视着两只马蝇子,一只叠落在另一只身上。马蝇子还有表情,上面的瞪大眼,下面的笑眯眯。我们问马蝇子在干嘛,六哥说他们在找乐子。

黎锦明向往自由、充满个性。后来成为在“五四”新思潮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毛泽东曾夸奖他“早期的作品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926年6月25日、29日,7月15日,黎锦明一口气写了三篇以“五卅运动”为背景的小说《一个死者》《小黄的末日》和《船夫丁福》。作品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残暴跋扈以及中国工人在外国资本家的工厂中的悲惨遭遇。面对反革命的暴行,他还写下了《妖孽》《鲁莽》等作品,大胆地进行揭露和控诉。

1926年9月,海丰农运高涨,黎锦明来到这里从事教育工作。在这里他亲历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目睹了农民群众与豪绅地主之间的激烈斗争。战乱中,黎锦明化装逃归上海。在上海,他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对反革命政变的义愤,写下了反映波澜壮阔的海丰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尘影》。

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鲁迅为其写下序言《〈尘影〉题辞》,对其思想内容予以充分肯定:“谁更为仁义和钞票写照,为三道血的‘难看传神呢?我看见一篇《尘影》,它的愉快和重压留与各色的人们。然而在结末的‘尘影中却又给我喝了一口好酒。”

1932年初,日军在上海发起新的进攻,叫嚣要在24小时内占领上海。当时黎锦明正在上海度假,“住在离日寇营房只有半里的江湾路”,看到并了解到“一·二八”战事的情况。

次年3月,黎锦明写下了歌颂上海军民英勇抗战、揭露日寇暴行的中篇小说《战烟》。《战烟》一出版,就引起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惊恐,他们通过江湾警察局拘留黎锦明,但慑于全国高涨的抗战形势,当局也不好治他的罪,最后不了了之。

1937年7月,黎锦明回到老家湘潭长塘村,表示要多写国防题材,为全民族的抗战服务。所写的作品揭露了国统区的混乱和黑暗,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和暴虐,也批判了对敌斗争中愚蠢的所谓“仁义道德”。

1941年,黔桂铁路员工在贵州独山扶轮设立子弟学校,缺乏英语、历史教员。独山十分偏僻落后,生活艰苦,很多老师不愿前往,黎锦明却愉快地接受了聘请。

有人夸他千里迢迢为山区同胞施教,他却笑着说:“英雄有用武之地,何乐而不为?况且这个地方民情淳厚,风俗迥异,也有可爱之处。”扶轮学校有的老师不愿教“烂屋班”(即集中了成绩最差、最调皮的学生的班),他却不怕。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众畏之,吾趋之;众趋之,吾远之”性格的人。

全面抗战期间,黎锦明先后在衡山乡村师范、桥头河湖南省第一师范、桂林师范、广西宜山柳庆师范和湖南新宁中学、贵州独山扶轮中学、湘潭石浦中学等校任教,长则一年,短则几月,更换频繁。究其原因,除了战事影响、社会动荡外,还与他的性格有关。母亲时常叮嘱他:待人随和一些,在外要多交际一些,注意搞好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他却说自己生就的怪性格,天成的犟脾气,改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黎锦明仍从事教育工作。1952年,郭沫若给湖南省人民政府写信介绍黎锦明的情况,充分肯定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功绩和在新文学上的贡献。毛泽东对他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毛泽东、郭沫若的肯定,党和人民给的荣誉,使黎锦明感到温暖和激动,他更加忘我地工作。

湘西吉首至今还流传着一则关于他“半边脑壳上讲台”的笑话:他在民族中学教书的时候,有一次利用午休时间去理发,理到一半,上课铃响了,他当即对理发师说:“我现在有事,等一下再来理吧!”说着站起身来,连头发屑也来不及拍掉就匆匆跑进教室。同学们看着他那理了半边头发的脑壳,目瞪口呆,继而哄堂大笑。他却若无其事,仍然严肃认真地讲课。

退休以后,黎锦明仍十分关心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前后提出有关保护森林、农田水利等提案十数件。20世纪60年代初,城市压缩人口,他主动提出将户口迁回农村老家,蛰居贫困山村。

黎锦明生活极其简朴,粗茶淡饭,只要能果腹即可;他夏天戴斗笠,冬天穿旧棉袄,一条手巾缚扎腰间,只要能遮体御寒就行。有一次他在长沙参加省政协会议,天突然下起雨来,他没有胶鞋,又怕把布鞋踩湿,便买了一双草鞋套在布鞋下面,照样出外参观访问,出席各种会议,并不在意别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

当时,他的三个孩子,除了大女儿已经工作,儿子和小女儿都还在念书,日子过得相当紧张。他认为自己比周围的农民还是要好过些,常常倾其所有帮助贫苦者。

有一次,一個社员向他借钱抓药,黎锦明恰巧身无分文,他马上跑去向供销社某营业员借了几元钱,交给那个社员。又有一次,一个社员向他借钱,黎锦明实在无法可想,他心里十分难过,倒反过来安慰那位社员说:“不要着急,等下月发了薪,我头一个借给你。”

1999年4月,黎锦明逝世,享年94岁。

(责编/张超 责校/陈小婷 来源/《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湘潭黎氏卷》,彭文忠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湘潭黎氏》,黎白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名震三湘的传奇“黎氏八骏”》,殷晓章/文,《新天地》2021年第1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