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开慧最后一面
2023-09-18
“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是痴心妄想。”
面临生离死别,二人有说不尽的话。鸡叫了三遍,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杨开慧乳名),我得走了。”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到屋里。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竟成永诀。
毛泽东自责于小看了妻子的胸怀
1921年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与杨开慧在清水塘的家成为了湖南支部的秘密机关。1922年,杨开慧协助毛泽东等人在此建立了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种职务。毛泽东曾评价过自己所有秘书,结论是“杨开慧最出色”。当年他们手头拮据,连写东西的纸都要一省再省,毛泽东经常将想法写在某张纸的某个角落里,然后各种勾线连接。这些手稿正是由杨开慧整理,才形成了毛泽东的诸多报告。
在清水塘生活期间,他们迎来了长子毛岸英。平日的清水塘很热闹,杨开慧始终保持着警觉。为了减少响动,她给大门的门环包上了布条,还用镜子做了暗哨。她将秘密文件装在枕头里,日日枕着睡觉。她与周围农民的关系十分要好,一旦出现陌生人,农民们会主动跑来告诉她。正是有了杨开慧出色的保密工作,毛泽东才能心无旁骛地参与指挥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
1923年,毛泽东上了时任国民政府湖南省长赵恒锡的通缉名单,只能暂避上海。几个月后,杨开慧回到长沙东乡板仓生下次子毛岸青。杨开慧十分想念与毛泽东肩并肩奋斗的岁月,于是写信给丈夫要求同去上海,没想到毛泽东却在《贺新郎·别友》中写道:“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杨开慧十分生气,认为丈夫觉得自己是只知儿女情长的旧式女子,没有发现自己的革命热情。毛泽东得知妻子生气的原因后,自责于小看了妻子的胸怀,很快便将杨开慧母子接到上海。
此后,杨开慧与毛泽东并肩走过上海、湖南、武汉,她曾帮助沪西纱厂的女工们办起夜校,向她们传播妇女解放、无产阶级大团结等进步思想;也曾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冲,组织农民夜校,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直至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刚生下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的杨开慧察觉到,与毛泽东分别的日子恐怕又要来临了。
“萬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立即同杨开慧携孩子们返回湖南长沙。
在长沙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改组了湖南省委。他拒绝当省委书记,提议通过彭公达当省委书记。接着,毛泽东向省委传达了中央关于举行秋收暴动的指示:“现在看来,要革命就得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分给农民。因此,起义发动时我们的动员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农民发动起来,建立工农革命军。”大家听了,都觉得很好,决定由毛泽东去安源领导秋收暴动,因为计划参加暴动的工农武装都集中在安源一带的安福、萍乡、衡山、醴陵一带。
但是,中央拨给秋收暴动的南昌起义军两个团却杳无音信。毛泽东焦急地说:“没有正规军的参加,怕是要影响暴动。”正当毛泽东焦急的时候,省委交通员跑来报告:“有两个团,因为没有赶上南昌暴动,现在修水、铜鼓驻屯。”毛泽东听了,大喜过望:“一定要把这两个团拉来。我是中央特派员,有权调动他们。我马上得赶到安源去。”说完,拿起雨伞就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送杨开慧和孩子回板仓。他们到板仓时已夜深人静。毛泽东看了看熟睡的孩子们,轻声叮嘱杨开慧:“霞,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万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虽有过短时的分离,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不同,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从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
鸡叫了三遍,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到屋里来。
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要我与毛泽东解除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远赴井冈山。彼时,远在板仓的杨开慧忍不住对毛泽东的思念与担忧,写下了大量手稿、书信:“他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他,不要他做事了……”“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么就落下来了……”
此后三载,时局紧张,杨开慧只收到毛泽东用暗语写的一封信,说他“出门后开始生意不好,现在好了,兴旺起来了”。除此之外,杨开慧收到的更多是噩耗:1928年3月,好友郭亮被杀害于长沙司门口;1928年5月,好友向警予惨死在敌人手下;1928年8月,好友郑家奕被装在箩筐里扫射致死;1928年,朱德妻子吴若兰被砍头示众。杨开慧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命运:“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1929年下半年,杨开慧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信:“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儿可怜他们……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但是倘若真个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杨开慧把这些手稿和书信藏在板仓杨家老屋的两处墙缝里,直至1982年,杨家老屋重新翻修时,这些手稿和书信才被发现,共有8篇、4000多字。彼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过去整整52年。
杨开慧给杨开明写的那封托孤信,还没来得及送出,杨开明就不幸被捕,随后被枪决。1930年10月底的某天,杨家周围忽然多了很多形迹可疑的人,杨开慧从容地在卧室旁边的杂屋里烧毁了数份秘密文件,回到卧室后就被敌人抓走。
国民党当局用尽方法要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但即便他们编造出“毛泽东已经死了”的假消息,杨开慧依然说:“要我与毛泽东解除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是痴心妄想。”
国民党当局又命令她的好友李淑一去劝说。面对好友,杨开慧泪流满面:“生命的灯火一旦熄灭,一切物质和精神随之消亡。可是,我是妻子,要保存我志存高远的爱人;我是党员,当灾难来了就当叛徒,至少是逃兵,我还是人吗?你去跟牺牲的向警予、郭亮他们说去,如果能唤回他们,我跟你走。你,能吗?”
亲戚的劝说更加直白:“毛泽东人都死了,你搭上性命为死人扛名节有何意义?”杨开慧说:“他死了,红军队伍还在,一个红军领导的家属说变就变,所有的红军将士怎么办?”
1930年11月14日,湖南省军阀何键下令枪决杨开慧。那一天,正好是杨开慧过完生日的第八天。当天下午,有人报告,杨开慧似乎还没有死,于是刽子手又来到刑场补了一枪。杨开慧最后是血流尽而死的,挣扎时,她用手在识字岭的土地上挖出了两个深深的血坑。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31年春,当部队行进到闽西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则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共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昨日在长沙被处决。”
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只能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不久,第二次反“圍剿”取得伟大胜利,红军也回到驻地休整。到这时,毛泽东才能缅怀自己的爱妻。他要警卫员找来笔墨,给亲人写了一封信,对杨开慧的死表示无限的怀念和追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同时,毛泽东还交给有关人员大洋若干元,要他们设法送到板仓杨开慧的亲戚处,作为立碑之费用。
对于爱妻杨开慧的死,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毛泽东不能原谅自己。因为他深知杨开慧死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夫人。所以,多年来,毛泽东一直思念着杨开慧,在他的情感世界里,也始终占着主导位置。1950年,毛泽东在接见杨开慧堂妹时说:“你霞姐是有小孩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不久,毛泽东就要毛岸英回湖南,代他为杨开慧扫墓。
1957年5月,毛泽东又在信中特别拜托李淑一:“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
大概是给李淑一回信后的第三个星期,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他在长沙清水塘时的保姆陈玉英,他们又一次谈起了杨开慧的死。毛泽东说:“开慧那时是积极主张武装斗争的。杨家对我的恩惠不浅,开慧帮我很大。开慧的牺牲是壮烈的,身边还有岸英啊!见到你,我就像见到了开慧一样。希望你今后能经常来北京走走,到我这里看看。”毛泽东说完,又站在窗子边,沉思了良久,像是对陈玉英,又像是自言自语:“不知淑一代我去扫过了墓没有。”
到了晚年,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思念更甚。据毛岸青、邵华回忆,有一次,他们请求父亲把怀念母亲杨开慧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给他们作纪念。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走到桌前,一边慢慢地蘸着毛笔,一边在思索着什么。良久,毛泽东缓缓抚平宣纸,悬起手腕,提笔写下了这首词的前四个字“我失杨花”。
当时岸青和邵华以为父亲下笔有误,忍不住提醒说:“爸爸,不是‘骄杨吗,怎么……”毛泽东停下笔,直起腰在思索着什么,岸青和邵华以为父亲要重写,赶忙递上一张空白的宣纸。毛泽东没有接纸,慢慢地摇了摇左手,然后语调缓慢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说完,毛泽东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首词,然后,双手拿起来郑重地交给了儿子和媳妇。
“骄杨”,表达的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赞美;称“杨花”,则流露出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在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里,杨开慧始终是一朵娇美的花朵,永远绽放在他记忆的深处。
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逝世。毛泽东在给杨开慧哥哥杨开智的信中特别强调:“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出自一位已69岁的老人,且为国家最高领袖之口,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无限深情可想而知。
(责编/黄梦怡 责校/张超 来源/《杨开慧遇难后,毛泽东将万语千言化作8个伴着泪水的字》,贾可宽/文,《解放军报》2022年11月14日;《杨开慧,永远的“骄杨”》,隋坤/文,《环球人物》2021年第12期;《为有牺牲多壮志——毛泽东面对亲人的死亡》,唐春元/文,新华网2007年12月27日;《杨开慧与毛泽东在月夜离别》,陈冠任/文,《辽宁日报》2013年11月17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