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父母的最后一面

2023-09-18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毛泽民韶山长沙

1959年,毛泽东回到韶山沖,站在父母的照片前久久凝望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指着照片跟随行人员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在全身心投入驱张运动时,母亲病重的噩耗不期而至。回乡途中,他反复思虑,今生是否还能与母亲见最后一面?一路他都在后悔,为什么没有留母亲在长沙多治疗一段时间呢?

与母亲最后相聚的20多天,毛泽东“亲侍汤药,未尝废离”

1918年,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准备北上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这时,母亲文七妹病了,毛泽东决定回乡探母。

8月初,毛泽东匆匆探望了病中的母亲,很快就回到长沙做前往北京的准备工作。临行前,毛泽东在长沙给两个舅舅文玉瑞和文玉钦写了封家书:

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前在府上拜别,到省忽又数日。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此行专以游历为目的,非有他意也。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护送之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毛泽东将这封家书匆匆寄出,连时间都没有来得及写,可见他当时确实十分繁忙。8月15日起程后,在途中因洪水冲断铁路,毛泽东一行在河南郾城停留一天,于18日到达许昌,19日抵达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

1919年初,所有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的出国手续都已经办好。3月12日,因为母亲病重,毛泽东决定辞职回家。4月6日,毛泽东回到长沙,一到长沙,他就让弟弟护送母亲来长沙治病。

此时的毛泽东一边教书,一边组织爱国运动,工作繁重,但他还是抽出时间陪母亲四处求医问药,在20多天里,他“亲侍汤药,未尝废离”,竭尽人子之责。

在毛泽东的照料下,母亲的“病状现已有转机,喉咙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来源本甚深远,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

毛泽东知道,对于52岁的母亲来说,从遥远的韶山来到省城长沙,机会难得。这是母亲第一次到长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恰好毛泽民和毛泽覃也都在这里,毛泽东便带着母亲和弟弟们一起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这是文七妹第一次照相,也是最后一次、唯一的一次。文七妹坐在椅子上,三个儿子分立母亲的两侧,这个时候,毛泽东26岁,毛泽民23岁,毛泽覃14岁。这张照片是毛泽东一家最早合照,也是兄弟三人唯一的合影。

母亲在长沙小住了一段时日,便由毛泽民护送回家。让毛泽东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他和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聚。

写下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歌《祭母文》

一天,学生会灯火通明,毛泽东正和大家讨论上街游行之事,气氛十分热烈。与学生会相隔不远的街道上走着一个身穿蓑衣的乡下人。此人来自韶山,是毛泽东的表哥,他手里拿着的是毛泽民写的家书。表哥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来到一户民宅前,叩响了大门上的门环……

民宅里住着毛泽覃,毛泽覃接信一看,顿时泪流满面,不顾外面下着雨,拿着信冲了出去,飞奔跑向学生会……

毛泽覃泣不成声地将家信交给毛泽东。毛泽东一看,顿时呆若木鸡,一动不动,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封信上的消息是让他们速回见母亲最后一面。

毛泽覃看见哥哥不言不语也不哭,有些害怕,推了推毛泽东,催促他赶快回家,再不回家连母亲最后一面都见不上了。毛泽东赶紧交代了一些事情,就带着小弟连夜冒雨往韶山赶去。

韶山离长沙一百多里,夜半三更,无船可坐,毛泽东兄弟决定连夜步行回去。他们一人打一个火把,走了一天一夜没有歇脚。离家越近,毛泽东的心跳越急促。中途,毛泽覃有好几次走不动了,想坐下来休息,毛泽东就用手拉着弟弟,让他坚持走下去,只有早一点儿赶回家,才有可能再见母亲一面。

10月5日傍晚,他们终于回到上屋场。屋外飘扬着招魂幡与纸钱烧过后飞扬的纸屑,进进出出的人都披麻戴孝,哭声隐约传来……母亲在两天前就已经入殓。

毛泽民告诉毛泽东,母亲三天前突然病情加重,起不了床,吃不下饭,发着高烧,咽气前一直喊着毛泽东的小名:“三伢子,我的三伢子回来了吗……”毛泽东的眼泪像开了闸的水,止都止不住,他摇摇晃晃地呆呆立在母亲的棺材前。

跪守慈母灵前,毛泽东不禁思绪万千。10月8日深夜,在闪烁昏黄的油灯下,他挥笔写下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歌《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至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

写好《祭母文》后,毛泽东又含泪写下挽联两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需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母亲过了“头七”,毛泽东带着小弟辞别父亲,回到长沙,他仍然沉浸在失去慈母之痛中,在给好友邹蕴真的信中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他的母亲就是最后这一种人。

母亲去世三个多月后,父親也撒手人寰

毛泽东失去母亲后,万万没有料到几个月后父亲会随母亲而去。母亲丧事一结束,毛泽东又回到长沙进行“驱张”运动。不久,家乡传来了消息,父亲生病了。

毛泽东请堂伯父毛福生作陪,将父亲接到长沙,在自己身边住了一个多月。

毛顺生来到长沙后,心情一直处于忧郁状态。只有在毛泽东与其他人讨论事情,特别是听到儿子慷慨激昂地谈论国家前途大事的时候,他的情绪才会昂扬一些。他对儿子的许多成见与担忧,也因为与儿子近距离相处而消除了。

父亲在长沙期间,正逢五十大寿,毛泽东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请来几位挚友为父亲祝寿。也是这一天,他还和毛泽覃陪父亲、堂伯父到曾经和母亲照相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合影,这同样是他们父子唯一一张合影。快门按下,定格了这段父子团聚的时光,尽管时间不长,却是毛泽东与父亲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1919年12月中旬,毛泽东按照预先的计划,与“驱张请愿团”的代表们前去北京,要求北洋政府真正的“驱张”。毛顺生也离开长沙。

1920年1月23日,在毛泽东的母亲去世才三个多月的时候,父亲也积劳成疾,因患急性伤寒医治无效病逝。临终前,只有毛泽民守在其身旁。

因为带领湖南“驱张请愿团”到京和组织平民通讯社,毛泽东没能回家奔丧。父亲的丧事由毛泽民一手操办,他将父亲与母亲合葬在韶山的一处风水宝地,还特意请毛泽东的私塾老师毛麓钟代毛泽东作了首《泣父》挽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未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半年后,毛泽东才从紧张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回韶山,他向毛泽民了解了父亲的病情和丧事,在祭拜父亲时为自己没能赶回来尽孝表示深深的愧疚。

别离32年后的回家,是毛泽东最后一次踏进家门

1921年2月,毛泽东带着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这个春节,毛泽东作出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举家迁往长沙。

这天晚上,毛泽东召集毛泽民、毛泽覃、继堂妹毛泽建和弟媳王淑兰等,畅谈国难当头、民生多艰等情形。毛泽东劝毛泽民把家中事情安排好,走向社会,参加革命。

此后的1925年和1927年春,毛泽东也曾回韶山短暂停留。每每回到故乡,毛泽东总要到父母亲的坟墓前祭奠。1927年秋,毛泽东奉中央指示,发动秋收起义。开始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这次离开,毛泽东竟然整整32年未回乡。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回到韶山。毛泽东站在父母的照片前久久凝望,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指着照片跟随行人员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父亲得的是伤寒病,我母亲头上生了疱,穿了一个眼。只因为是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当他走到自己的卧室,看到他与两个弟弟和母亲的合影,一下子高兴得像个孩子,用家乡话说:“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第二天清晨,毛泽东一个人爬到南岸对面一座名叫楠竹的小山坡上,这里安葬着毛泽东的父母。他随手折下一根松枝,向父母的墓碑三鞠躬,嘴里默念:“父亲、母亲,我看望你们来了!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后将松枝插在父母坟墓前的泥土上,作为祭奠。

简单祭奠完毕,毛泽东站在坟墓前,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回来,我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他还对陪同人员用家乡话说:“这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块儿给我搭个茅棚子住,好吗?”

1966年毛泽东回来了,然而,他因种种原因再也没有走进离他近在咫尺的家门、他出生的老屋。1959年别离32年后的回家,竟成了他最后一次踏进家门。

(责编/张超 责校/陈小婷 来源/《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顾保孜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6月第1版;《毛泽东的亲情世界:家有“两个党”》,丁晓平/文,人民网2013年3月8日等)

猜你喜欢

毛泽民韶山长沙
满江红·七月半到韶山
长沙之旅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红色管家毛泽民
我眼中的长沙
沁园春·韶山
铁肩毛泽民
铁肩毛泽民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