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语文要素 体会思想感情

2023-09-18蒋芳惠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语文能力

蒋芳惠

【摘 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根据单元选文,本单元可通过景物、人物活动描写和直抒胸臆的语句,借助想象画面、课后阅读链接、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来体会思想感情,让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 语文能力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是一个在教材中反复出现的要素。在此之前,语文教材中出现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在学习中形成了一些经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没有具体的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落实语文要素呢?根据单元教材特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凭借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课文里的景物描写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祖父的园子》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童话色彩的画面,萧红把自己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怀念与依恋之情,蕴含在园中花虫草木等景物的描写中。在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预习并关注描述园中景物的语句: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并批注思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中想象园中生机勃勃的画面,通过“样样都有、新鲜漂亮”感受花草的丰富繁茂,从“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中体会榆树的高大,通过“发光”“闪烁”感受榆树的健美。学生在借助具体的描写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我”身心的自由欢快,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语言,当学生读到“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亮得……”时,教师就“蚯蚓”和“蝙蝠”提问:阳光真的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从描写“蚯蚓”和“蝙蝠”的语句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文中类似的將情感寄托在园中景物上的语句,学生互相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蕴含在一景一物中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人物活动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一言一行总关情,人物的言行中蕴含着深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在《梅花魂》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你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感情?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学生通过外祖父言行举止的描写——“‘我弄脏墨梅图后,一向慈爱的外祖父‘拉下脸‘训斥母亲时的神态变化”“清理墨梅图时‘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的动作”“送‘我墨梅图时,骄傲地赞美梅花的坚韧秉性的话语”,直观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爱,对梅花的特别重视。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进而体会到外祖父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当交流到外祖父教“我”读诗词流泪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时联系“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咽”“送‘我上船时泪眼蒙眬”这两次落泪,并启发学生思考:外祖父这三次分别因为什么流泪?三次落泪有什么共同之处?对墨梅图的珍爱和读诗词流泪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从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中,深切体悟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故土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三、通过直抒胸臆体会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是指作者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不借助任何手段,不结合描写方法,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月是故乡明》中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感情。文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季羡林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索: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课题是“月是故乡明”,作者为什么要写异乡月亮的美妙绝伦?这不是显得故乡的“小月亮”不起眼吗?作者说忘不掉“小月亮”,其实忘不掉的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小苇坑旁边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一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作者写“异乡月”花了很多笔墨,是为衬托故乡月亮的美,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足见作者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四、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思想感情

想象,可以让平面文字变得立体鲜活,从而容易与作者共情。古诗语言凝练,更需要借助想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儿童的生活,学生通过诗句想象描绘的画面,走进古代儿童的内心,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抓住“未解”“学种瓜”品意趣,想象儿童学种瓜时的质朴可爱、憨态可掬;《稚子弄冰》一诗,围绕“脱”“穿”“敲”三个动词品情趣,想象儿童“弄冰”的场景,“脱”晓冰和“穿”彩丝时小心翼翼,听到“敲”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声响时得意扬扬,“碎地”时懊恼失落,感受儿童以冰为钲的自得其乐;《村晚》一诗,紧扣“横牛背”“信口吹”品诗趣,想象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着短笛,也没有一定的曲调,感受牧童的天真无邪、悠然自得。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抓住要点充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成短文,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想象童孙学种瓜时的神态、动作,《稚子弄冰》想象稚子的神态和心理,《村晚》想象牧童悠闲自在的样子,进一步体会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五、通过阅读链接体会思想感情

“阅读链接”属于教材的助学系统,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说明,恰当地借助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在学生从课文中充分感受到“我”对祖父、对园中自由生活的热爱之后,教师可适时引入“阅读链接”,明确这是小说《呼兰河传》的结尾。学生阅读后发现,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原本依恋、热爱的事物消失了,原本鲜活自由的事物萧条了。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我們在文中感受到的是无比的自由、无比的快乐,为什么小说的结尾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之情吗?充满梦幻般的园子景物,恣意放飞的园中活动,仅仅是在表达“我”对园子的热爱、对外祖父的依恋吗?学生在对比思考中有了深刻体会:文中描摹的各种美好景象,也蕴含着“我”对童年岁月逝去的伤感之情。最后,让学生带着新的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与伤感交织的深刻意味。

六、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需要入情入境地读,朗读能让学生贴近作者的心灵,激起情感上的共鸣。《祖父的园子》的第4自然段描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栽花、拔草、种菜,在这里师生可进行配合朗读,教师读描写“祖父”的句子,学生读描写“我”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换一种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如换成“祖父和我都戴着草帽,在院子里栽花、拔草”,读一读,比一比两种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文中语言表达方式的特别之处:课文的表达节奏生动明快,而改后的表达则显得很平淡乏味,萧红用反复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祖父深深的依恋。在教学第6~12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犯错后父母的反应,体会祖父的慈爱,对“我”的包容。在教学第16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赛读“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以及“……愿意……就……”这几句,充分感受课文语言的欢快活泼,感受“我”的童真和雀跃,也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感情:因为祖父的爱,“我”在园子中是多么欢快、多么自由。

综上所述,本单元的教学大多是指导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方法来体会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仅在必要处加以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让“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语文能力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