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后延时服务探究
2023-09-17陆晓芳
文/陆晓芳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双减”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课后服务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之间的矛盾,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发展的机会。然而,在推行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师把课后延时服务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依然是在教室中读书、做题、写作业等,不符合“双减”政策的基本理念。就初中物理课程而言,教师应以兴趣为导引,以实践为基本形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物理与课后延时服务的联系
初中物理课程同时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和自然科学性质。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物理实验、社会调查、学具制作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然而,由于课时安排、课程规划等方面的原因,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各种物理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下又要面对繁重的课后作业,无暇开展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物理学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薄弱,不利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双减”政策的提出,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自由成长、个性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推动了课后延时服务模式的改革,兴趣活动、实践活动替代了过去的做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吸收内化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物理实践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这不仅能够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让学生的课后生活变得更精彩有趣,富有意义,还有利于推动学生多种素养的协调发展,提高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1]。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电子百拼创设动手操作环境
电子百拼是一种能通过拼搭来完成电路实验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探究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运用电子百拼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借助电子百拼理解各种物理概念、现象,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实现物理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电子百拼采用的是子母扣电路安全导接,不需要进行焊接,让操作过程变得更简便、安全,让学生能够从基础的电路开始逐渐了解电路的原理和拼搭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包含一些电学方面的内容,但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深度和广度均有所不足,学生的电学知识水平不高。因此,教师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教育原则,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电子百拼的组成,详细说明电阻、电容、开关、二极管、喇叭、触摸板等元器件以及拼装底板的特点和作用,然后分发拼装图册,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和拼搭一些简单的电路,呈现光、声等效果,并利用不同的开关控制效果,如声控开关、磁控开关、触摸开关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电子百拼的功能、乐趣和操作方法。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所学知识,在已有的拼装结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以求实现新的功能,实现物理知识的迁移、应用与融合,感受电子科技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或目标,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比如,让学生制作防盗报警器、自动航标灯、储电式电灯等。
在运用电子百拼时,教师可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如从“灯光秀”的话题入手,让学生利用开关、电阻、发光二极管等,构建串联电路,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二极管亮,有的二极管不亮?怎样才能让二极管正常运行?二极管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让学生在思考、操作和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单向导电性”这一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发光二极管制作小彩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物理课程的价值,形成更高的学习热情[2]。
(二)模拟实验,深入分析物理知识
模拟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变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揭示其中的规律与原理。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初中物理教师通常以理论讲解为主,通过口述、图解的方式说明物理实验的现象与原理,较少组织实验活动,这种方式无法代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直接经验。课后延时服务的出现,为物理实验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活动,以深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实验活动是学习知识的有效方式,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许多学生会乐在其中,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水果电池”的实验活动。教师可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 人,然后为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的水果,如苹果、梨、橘子等,利用导线制作电路,测量产生的电压。小组之间交流对比测量的结果,探究各组水果电池之间的差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将从物理实验中获得的直接经验转化为简练的理论。比如,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各组测量的电压不一样?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将学生的猜测整理下来,有水果种类、连接方式、导线长度等因素。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式,逐个探究各种因素对电压的影响,得出科学、全面的实验结论。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全面、全过程参与,避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教师需指导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实验中的各项任务,如电路设计、电路连接、撰写报告等,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做好个人任务的基础上,相互帮助,默契配合,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物理实验活动[3]。
(三)观察校园,寻找物理元素
新课程改革强调物理教育的情境性。对学生来说,校园是熟悉的情境之一,课后延时服务也是在校园中完成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寻找校园中的物理元素,在校园环境中感悟物理规律。校园中的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可重演性,教师带领学生对真实的事物进行分析,这样的情境更亲切、鲜活,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解“二力平衡”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拔河比赛,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感受,思考问题:“在拔河比赛中,力气大的队伍一定会获胜吗?你认为拔河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力?怎样才能使队伍受力平衡?”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比赛过程,可以发现力气大不一定会获胜,拔河比赛的胜负会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所以要尽量压低身体的重心,并向后倾斜,同时还要注重队伍受力的平衡性,分两侧站立的方式要比站在同一侧更稳定。建立在校园生活上的教学情境十分生动形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问题的探究中[4]。
(四)调查汇报,相互分享交流心得
物理实践活动不应局限在教室内,而应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在课外物理实践活动中,调查汇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许多物理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外学习任务,但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调查研究的结果,最后只能简单进行总结。这导致学生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缺乏展示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探究学习的热情,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降低。对此,物理教师可以运用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集中汇报课外实践活动的结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体验,营造轻松的物理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解“简单机械”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通过拍照、画示意图等方式,将机械设备的外形、结构、使用场景等记录下来,并通过做访谈、查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该设备的功能和运行原理。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依次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按照机械类型、功能、原理等,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机械设备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得出调查结论和物理规律。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反思
(一)丰富课后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延时服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看护服务,而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时,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热闹,还要突出教育价值,体现物理课程实践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实践活动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内容,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话题和活动形式,在充分了解班级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后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等,积累真实的直接经验,实现物理实践力的提升,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5]。
(二)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当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不能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负担。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控制好作业量,可将一些习题类的作业转化为实验类、探究类的活动,带领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完成,这既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组织课后活动时,教师需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提出苛刻的要求,而是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前检查活动的场地和设备,排查其中的危险因素,确保课后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询问情况,送往校医务室或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简而言之,减负与健康是课后延时服务最基本的两个准则,而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课后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三)加强课后服务管理,提升教师组织能力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不仅要设计与组织各项活动,还要负责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初中物理教师要深入研读相关教育政策文件,依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后延后服务活动方案,制订具体的活动计划。物理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组织室外活动时,教师要先向学生讲清活动的规则,还可以设置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管理本组队员,避免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推动课后服务活动高效规范地开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活动场地、实验器材等资源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课后延时服务是推进“双减”政策的一项必要措施,同时也为物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设计多样、有趣的活动,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融入活动中,利用电子百拼、模拟实验、校园情境、调查汇报等手段,形象地展现物理知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全员参与的课后服务活动,发挥课后延时服务的教育价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活动中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推动物理教育与课后延时服务的融合,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