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2023-09-16辛敏徐志锋
辛敏 徐志锋
[摘 要]高校“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方面仍存在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到位、网络道德及其法律素养不高,意识、安全感不强等问题。本文建议采取“家、校、个人”合力,高校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体系,个人要“重视—学习—防范体验—提升”,家庭要“自我提升—交流—共同提升”,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
[关键词]网络安全素养;“00后”大学生;安全素养;网络素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浸润到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但网络信息良莠掺杂,易侵犯个人隐私,网络诈骗频发,新一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享受多彩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辨别能力弱、独立自主能力不强、网络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缺乏等,越发成为网络信息泄露、网络诈骗、钓鱼邮件、校园不良贷、网络暴力及攻击的主要受害群体。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自身网络安全素养不仅关乎个人,也关系社会安全稳定。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问题、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育等需迫切关注[1]。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指的是,在网络平台中为维护自身信息安全,应具备该方面的意识、知识及技能、法律及道德四方面的综合素质,它由网络安全意识、知识、技能、道德及法律四要素构成。网络安全意识主要指用户使用网络时头脑中建立起辨别信息安全与否的戒备心理和警觉意识,认识潜在网络安全风险的高低、利用信息是否规范的自我认知、对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和警告的回应程度;网络安全知识包含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识别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威胁,了解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保护及防火墙工作原理等;网络安全技能主要指计算机杀毒软件的使用、个人信息的保护、安全使用网络的方法、辨别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等;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主要指应用网络中所需具备的法律法规素养、受侵害使用法律保护权益的素质、网络安全道德责任、情感、意志及自律能力[2]。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文利用问卷分析法调查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现状。通过前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问卷。调查问卷题型为单选题,共设置37题,分为五大部分:网络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网络信息法律与道德、个人基本信息。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发放,共收回1574份问卷。
(二)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研专业囊括理工农医(占27.06%)、人文社科管理(占12.2%)、艺术体育(占40.03%)、其他(占20.71%)。调研对象主要发放至赣州市大学生,囊括大一到研究生多阶层,其中大一年级学生共1019人,占64.74%;大二学生共393人,占24.94%,大三学生共115人,占7.31%;大四学生共47人,占1.78%。调研性别大致平衡,其中女生共1022人,占64.93%;男生共552人,占35.07%。问卷中有29.6%的人表示遇到过网络诈骗,88.79%的人在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网络,90.45%的人网龄在3年以上。
(三)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测量样本是否真实作答,即样本可靠性,其中克隆巴赫系数,也称信度系数(Cronbachα系数),或者α系数,此值一般大于0.7。Cronbachα系数越高越可靠,表明测验结果越稳定。经过Spss22.0分析,网络安全意识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6,安全知识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7,安全技能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6,网络信息法律与道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6。上述数值说明,该问卷样本通过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通常使用因子分析进行效度验证。首先分析KMO值,KMO值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一般大于0.6;此值小于0.6,则效度不行;介于0.6—0.7,则说明效度可接受;介于0.7—0.8,则说明效度良好;高于0.8,这说明效度高。因子载荷系数表示因子与分析项间的关系程度,一般大于0.4。经过Spss22.0分析,网络安全意识部分KMO值为0.923,共有6个题项,各题项因子载荷系数最低为0.73,最高为0.96;网络安全知识项目部分KMO值为0.923,共有6个题项,各题项因子载荷系数最低为0.89,最高为0.95;网络安全技能部分KMO值为0.934,共有7个题项,各题项因子载荷系数最低为0.89,最高为0.93;网络信息法律与道德部分KMO值為0.887,共有6个题项,各题项因子载荷系数最低为0.89,最高为0.92。上述数值说明,该问卷样本通过效度分析[3]。
(四)高校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存在问题
1.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差,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21世纪,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日益渗透人们生活中。短视频、知乎、百度等多平台的出现使学生过度依赖,结果是,要么影响自身知识体系构建,要么记忆力减退。网络的出现使获取信息简易便捷,大学生能得到即时满足。快节奏生活时代,网络内容新鲜新奇、各式各样、瞬息万变,大学生在此当中获取重要信息。与此同时,网络风险日趋复杂化,高校学生并未有足够的“免疫力”避免网络风险,网络安全意识欠缺。在调查问卷中,40.66%不会定期更换密码,部分学生设置密码时多个平台共用一个密码或者使用简单的数字串作为密码,更易遭受网络安全问题。部分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调查问卷中近30%的学生个人隐私不注意保护,随意在网络留下个人资料、电话和照片等;23.4%的大学生会轻易点开有风险的网络链接,不能警惕和识别网络诈骗,对网络上的陌生人、中奖、优惠等信息缺少警觉性,随意用身份证注册各种网站和APP,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标记个人信息、数据整合等,盗取个人隐私信息,加大遭遇网络安全漏洞的风险。部分学生盲目从众,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差,调查问卷中31.3%的学生对虚假信息辨别能力差,缺乏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缺乏理性思考[4]。
2.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较为缺乏
网络技能方面,问卷调查中,37.3%的学生不能够客观地、准确分辨他们是否处在安全网络环境中;41.5%的学生不能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评判、摘选、处理各类良莠掺杂的信息,并分清信息的真假;61.4%的学生对于电脑或智能手机出现的风险漏洞,手足无措,没有处理办法。43.6%的大学生在“我能敏锐判断不同网络安全风险”题项中填的不符合,42.5%的大学生不了解各种病毒形式、最新网络安全威胁,32.4%的学生不了解公共免费WiFi的风险性,63.4%的大学生不清楚如何防范不同网络安全风险,36.2%的学生不清楚各位网站等实名注册的风险,34.3%的学生不会随时关注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相关活动的情况并不理想,31.7%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参加网络安全相关活动或者培训,只有16.7%的学生参加过专门的培训。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主要通过网络上、社团活动、部分相关课程等,缺乏专门的培训或者专题讲座。
3.网络道德与法律素养不高
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文化程度和能力较高,特别是“00后”学生,基本都是网络原住民,但是知识能力与素养不成正比,网络素养还有待加强。据调查,51.6%的学生表示对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62.4%的人对网络犯罪及其危害不了解,36.7%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过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论,43.2%的学生对网络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还不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期,有些道德及法律素养不高的学生易从众,被人利用,或放纵自己,如跟风网上言语攻击、谩骂、造谣等,更有甚者,会因生活不易,寻找撒气桶,网上发泄不满。另外,大学生的网络法律素养有待加强。部分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知识缺乏,思想不成熟,易被欺骗和蛊惑,不清楚边界,不明白何事可做何事不行,还有的学生被侵犯,却不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
三、对策
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衍生出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便利人民生活,但事物存在两面性,隐私侵犯、信息泄露、信息贩卖等让人仿佛置身于“透明世界”。“00后”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期,生活阅历少,心思单纯,更易被骗,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素养测评,是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为了对症下药,更好保护个人利益,进而推动互联网以更安全、健康的方向前进。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高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体系
时代日新月异,不断更迭,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高校层面上,应建设“三位一体”即人才培养、师资团队、教育环境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根据其特点,设计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例如,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可以借助问卷或者新生入学报到系统对其网络安全素养进行初步测评,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专题、电信诈骗专题等相应课程,同时持续性关注与跟进高年级网络安全素养,开展网络安全讲座、座谈会、情景剧、趣味竞赛、科普大赛等多样化形式活动。此外,也可以收集大学生普遍性问题、案例及个性化问题,开展普适性素质拓展训练、案例分析等多种活动,以实际问题做引提升网络安全素养。师资团队方面,可以建立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等全员育人体系,或专门培训一批校内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教育的教师,也可以邀请就职于相关工作的优秀校友,聘请相关专业的校外合作导师,邀请社区民警等上好网络信息安全课。教育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横幅、微信公众号、校报、宣讲团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氛围,也可以整合地方高校资源,开展合作,例如主题沙龙、网络安全知多少、网络安全情景剧等各种活动,共同助力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的提升。
(二)个体:“重视—学习—防范体验—提升”
“00后”一代相较于上一代,大多家境优渥,从小接触网络,属于网络原住民。他们自认为对网络得心应手,但通过测评,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并不高。高校可以分层次开发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现状测评,对大一新生及老生设置不同的问卷,通过科学测评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重视自身网络安全素养提升,不断在学习中感悟互联网平台环境对个体素养能力的挑战,最终通过多重努力提升网络安全素养。具体来说,“00后”大学生要在现有的网络安全素养的基础上,重视网络安全素养的提升,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学习网络安全信息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对网络合理、合法信息行为规范的认识、多元价值感知度等提升感知网络安全的水平,优化自身网络安全素养。同时,大学生将网络安全素养的提升纳入综合能力提升的规划内,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与法律学习,深入掌握网络安全技能,着重提升安全意识,通过不断体验练习内化于心,在完善自身能力素养的基础上促进个人发展、推动价值实现。
(三)家庭:“自我提升—交流—共同提升”
大学思政教育主阵地是学校,但“三全育人”、家校联合也必不可少。家校同一阵线,协同育人,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首先,家庭要营造氛围,家长通过书籍、网络课堂等渠道多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引导教育子女正确对待网络;其次,家长要利用自身经验和身边实例共同交流,了解诈骗套路和网络陷阱,并引导子女辩证看待问题,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提升思辨能力;最后,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分享网络知识、谨防网络诈骗,共同提升网络安全素养。
结束语
21世纪,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渐趋严峻,网络环境鱼龙混杂,高校网络安全如电信诈骗、不良贷等事件层出不穷。“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是网络社会主力军,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关系到网络空间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在网络安全素养方面存在问题,而且不容乐观,急需培育其网络安全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項长期系统工作;不是单边发力,需要综合协调“家、校、个人”等多边力量,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内容和体系。高校在建设平安校园过程中也不能忽略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并采取针对性策略,更好地建设平安校园,保障网络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琦,熊回香,代沁泉,等.平台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7):75-87.
[2]蔡文政.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维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163-166.
[3]王蕊莉,常亚娜,王晓燕,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实证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8):93-95.
[4]王睿,黄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途径:基于内江师范学院的问卷调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7(2):46-52.
作者简介:辛敏(1995— ),女,汉族,江西宜春人,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志锋(1993— ),男,汉族,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平安校园建设背景下“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路径探究——以赣州市高校为例”(编号:2022-020-0008)及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校级辅导员课题“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基于网络安全素养四维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