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研究

2023-09-16杨玥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环境设计

[摘 要]环境设计专业是关注人类环境、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等方面的学科。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设计教育也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环境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表明,数字化技术课程中的“研究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化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字化技术学习能力和素养。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型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中的“研究型学习”的定义,并从学习心理学、知识管理学、教育心理学视角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进而基于应用“研究型学习”方法的目的,提出了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建议,同时讨论了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示范与效果评估及建议。本文旨在探索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为今后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环境设计;数字化技术

一、数字化技术类课程中的“研究型学习”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类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在近几年对于数字化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了“研究型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教育教学。“研究型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交流和合作来探究问题,从而形成对知识的独立理解和运用能力。

目前,“研究型学习”方法已在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基于“研究型学习”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导师”。教师的主要职责除了提供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来实现学习目标。因此,“研究型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研究型学习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未来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主流。

二、“研究型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心理学、知识管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导地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从知识管理学的角度看,“研究型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合和构建,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先前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将有助于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这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和教材选择等。

2.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创建有利于学生探究和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包括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和学习工具等。

3.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伙伴和支持者,鼓励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则要扮演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和合作伙伴。

4.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例如,小组合作、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研究项目和自我评估等,来促进学生的探究和主动

学习。

5.学习成果和效果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果,以便改进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内容是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当然具体的研究内容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界定和规划。

四、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改革建议

常见的教学改革途径可包括前期的教学设计、中期的课堂实践及后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三大部分。在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前期教学设计中,可圍绕信息技术在环境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与教学进行设计,内容包括调查环境设计行业人才需求、探索数字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数字化理论知识及软件技能等,旨在为具体的教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在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BIM可视化软件应用等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为例,将中国传统建筑及环境的数字化表现实践项目引入课程实训环节,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建筑表现与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造园艺术和历史建筑环境数字化保护与更新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参数化分析与可视化表现能力,以及为设计方案推敲及成果展示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实践完成后需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学习成果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而最终完成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并推广应用于其他数字化技术类课程中。

五、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示范

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型学习”在数字化技术类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以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学习情况调研

首先通过调查法对采用“研究型学习”的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以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情况。

(二)学习方式设计

“研究型学习”的重点在于“研”,强调学生应从知识的接收者向知识的参与者转变,课堂组织形式由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学习方式由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1]。“研究型学习”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为基本教学原则,且存在多种类型、多种方式。就学生从事“研究型学习”的渠道与途径而言,可以把“研究型学习”分为“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两种[2]。本课程主要采用将“研究型学习”的理念、意向、成分有机地渗透到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并结合随堂练习、课堂互动、项目实训和课后拓展等环节,进行“渗透性”的“研究型学习”。

1.理论教学设计

在理论教学设计中,依托“中国传统建筑及环境的数字化表现”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应数字化表现技术的学习兴趣。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南禅寺大殿的数字化表现案例教学,分析其建筑成就及数字化表现途径,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建造技艺的了解,同时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留园造景手法的数字化表现案例教学,分析动画形式分类与表现方法,增强学生对于我国江南私家园林艺术成就的了解,领略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通过巴渝乡土人居环境——彭氏民居的数字化表现与更新设计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参数化分析与可视化表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历史建筑及环境数字化保护与更新意识,同时也为后续课程中的设计方案推敲及成果展示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设计

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研”相结合,依托“巴渝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与更新”这一研究课题,带领师生共同探究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保护途径与利用方法。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字化表现技术的学习,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巴渝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采用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创新能力。

3.教学效果评价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关于“研究型学习”的看法和满意度进行了评估。同时,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数字化技术类课程进行比较,以评估“研究型学习”在教学效果上的优势。

六、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对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采用“研究型学习”方法后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型学习”了解到了历史建筑与环境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重要性,强化了传承巴渝地方文化的使命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学生作业评分、科研成果等方式,对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在“研究型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和研究了实训项目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通过对资料的查阅也会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体验评估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本研究评估了学生对“研究型学习”方法的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研究型学习”的体验是非常正面的,他们认为这种学习方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实训项目的任务目标与重难点内容。

(三)学生的学习技能评估

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技能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型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包括问题定义能力、信息搜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同合作的能力等。

1.教师的教学策略评估

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估了教师对“研究型学习”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在“研究型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并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进行了及时的跟踪和评估,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师生的科研能力评估

在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训成果申报“作品著作权”,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将“巴渝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与更新”这一课题研究的经验、收获反馈到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3]。

七、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的局限性:

(一)样本限制:本研究仅以数字化环境设计表现技术课程为例,对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他类型的课程可能不适用。

(二)教学方法限制:本研究仅研究了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影响,其他教学方法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重要作用。

(三)时间限制:本研究仅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可能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

(一)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对更多专业课程进行研究,以深入探讨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二)研究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探索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

1.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不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技能的评估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更多的支持。

结束语

总的来说,“研究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打造“教、学、研”相结合的精品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此外,“研究型学习”有利于培养“设计、施工、管理”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较强的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材料选用和施工管理等专业能力,将为学生以后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研究型学习”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研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因此,“研究型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多方面受益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铖铖,谭庆.“金课”建设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与案例教学的耦合嵌入与实践[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4):138-142.

[2]苗淼.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叶文江,朱吉亮,徐芹,等.基于课题研究型学习的大学生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277-280.

作者简介:杨玥(1988— ),女,汉族,四川南充人,重庆工程学院,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庆工程学院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暨“信息技术+”智慧教学专项研究项目——基于“研究型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技术类课程教学研究(编号:JY2022429)。

猜你喜欢

数字化技术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数字化室内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相互渗透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