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2023-09-15胡琪孙玮王晨吴永贺
胡琪 孙玮 王晨 吴永贺
[摘 要]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开始朝共同富裕目标迈进。企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导体,承担着促进社会正向发展的重大任务。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中国较晚,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履责意识薄弱、报告披露得分低、履行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就企业类型不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也有所区别。文章針对民营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国有企业的环境责任两个角度,探析我国企业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建议,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共同富裕;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新时期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日益明显,自2020年全面小康的社会经济目标实现后,中国经济迈进了共同富裕的新起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承载着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导体,企业承担着衔接优化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系,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任务。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文化、品牌声誉等密切相关。在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企业将逐渐从经济型战略转向混合型战略。本文将主要通过国有企业的环境责任和民营企业的责任意识两个角度,探析我国企业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
一、共同富裕战略及企业责任
(一)共同富裕战略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1]。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共同富裕战略上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
尽管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从蛋糕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即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中将把“蛋糕”做大做好,接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稳步接近共同富裕的目标。
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才得以大力发展,如今国家全面推行共同富裕战略,无论是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还是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都应为人民需求和国家目标作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抓住机遇,稳步扩大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作为体制内的经济主体,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具有必然性。自2018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万企帮万村”这类精准扶贫行动,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与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一起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随着共同富裕战略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开始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风险的新的指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方式。通过发布该报告,公司可以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各种责任风险,促进和改善内部公司治理。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数据显示,从2001年以来,在中国国内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评分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认识尚浅
部分企业和社会群众对慈善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意识到慈善事业应是一种长效的互惠机制。从民营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及数据来看,很多企业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归为捐赠,只会增加营业外支出和企业负担,因此对于捐赠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度较弱。
此外,很多民营企业对于国家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导致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组织治理缺少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缺少相关意识,社会责任的治理和管理水平偏低。民营企业缺少打造企业社会责任品牌的意识,因此制约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
(二)报告可信性低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从完整性、可信性、可读性、可比性、创新性、实质性六个维度进行评分。2009年至今,报告整体质量综合指数呈平稳上涨趋势。但是,从2019年到2022年的CSR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存在可信度低的问题。近三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可信性得分在30.00%—32.58%之间浮动,处于六个维度最低得分项。
近20年的报告数据显示,国有企业的报告得分率普遍高于整体水平,而民营企业的报告得分长年低于报告平均得分。《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显示,2022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55.5分,相比去年增长0.1分。此外,2022年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3.4分,相比去年降低0.3分。两者整体发展指数都不高。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步较晚,目前更多的关注在于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而非质量,这也是导致报告得分偏低的原因。由于缺少相关法规监管,以及市场重视程度不高,很多民营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仅处于完成发布任务的状态,导致报告可信度不高、质量偏低。其中,一直到2018年,全国工商联才开始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和《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才有了参考标准。
(三)社会环境责任履行缺乏创新
企业作为碳排放的最大主体,无疑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主动承担资源节约和环保的社会责任,通过采取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排放指标、碳排放交易等举措促进了企业的资源集约使用和生态环保意识,并已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至今只停留在表面,仅仅是对减排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缺乏创新技术的支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正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目前的“双碳”背景下,要想实现从源头到过程到整体的节能减排,就需要向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是一种对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的创新活动,企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减少经济成本和对环境产生的外部性[2]。与此同时,企业还能够运用绿色产品创新研发,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共赢。
三、共同富裕战略下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深化社会责任理念
在当前共同富裕战略视野下,企业社会责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效应和资源配置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注重各部门间的整体式、协同式及联动式的全方位与全过程参与。其中,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真正将企业社会环境责任体系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管理范畴之中,使其成为整体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最大化的重要发力点[3]。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需要得到全面深化,包括在企业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之中,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体系全方位地融入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综合性的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管理框架,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且自觉的社会责任管理。这种框架能够确保企业在推进全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围绕当地居民,为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声誉,还可进一步增强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实现共赢。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必须得到加强,从源头上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通过学术界大量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属于非市场性质,但对企业财务绩效呈现出积极影响。因此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正向影响企业发展。依法纳税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通过按时足额纳税,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从经济利益过渡到社会利益,企业应满足股东之外的多元利益相关方的价值需求。CSR报告显示,2018年至今,民营企业帮助安置就业的人数已从67.97万人增长到了90.04万人。除了捐助,为社会提供就业便是最直接最快速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扩大校企合作、招收残障人士的规模和乡村振兴等途径,缓解社会人才结构失调,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对外开设开放企业学院,提高企业创新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事业关联营销
民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大,因此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民营企业应注重事业关联营销。灵活运用各媒体,积极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合作,加大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成果的宣传,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文化。这有助于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获得客户黏性,通过分“蛋糕”,做成“大蛋糕”,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进程。
(三)创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
针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信性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创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得以改善。一方面,平台可以支撑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加强信息披露指导,以大数据技术支持其编制发布报告。另一方面,平台可以监督企业编制发布报告,通过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平台内的企业构建画像技术,有利于企业和国家及时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报告可信度。
(四)引进数字化人才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实施“双碳”任务,数字化人才成为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备广泛应用场景的技术支持,数字化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引进,也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难题很多,需要专业人才和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引入更加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和机构,可有效协助企业进行软件平台、数据管理、云计算等方面的建设,并且能够降低企业数字化运营成本,强化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水平。其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是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意义尤为重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应注重数字化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融合,以降低企业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双方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服务,也可以为双方提供更多机会来共同发展。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高校提供教学平台,加速培养大量能源紧急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实现二者的互补,构建出一种更加密切的合作模式。同时,为了让数字化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企业要给予适当激励,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提供有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五)加大创新技术投入
数字化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碳减排的需要,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相叠加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双碳”背景下,企业在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数字化动态能力来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利用自身的数字化动力优势,将绿色低碳技术融入公司的经营流程中,以促进国企的绿色低碳转型,并将其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企业绿色低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激活绿色生态系统与数字化的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在传统生产部门中的应用,以支撑产品生产过程的低碳化、数据化和智能化[4]。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时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建立碳排放预测模型,对碳排放进行精准预测,对原材料、设备等进行合理分配、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技术纳入社会责任管理中,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重塑企业的履责模式。数字技术既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也使企业的履责行为变得更為透明和可追溯。由此,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探索新型社会责任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将社会责任理论与具体的产业、行业、企业业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制造不同的应用工具[5]。
(六)企业投资优先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加就业岗位
国家控股企业的投资,在地区上可以优先考虑经济不发达地区,为这些地区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来源是劳动所得,提升这些地区整体岗位的质量,可以提高这些地区居民整体收入,收入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劳动者提升自身素养,劳动者也更珍惜工作机会,更认真地对待工作,对企业和这些地区的居民都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总之,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在经营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发展应当能助力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J].政策瞭望,2021(6):4-10.
[2]耿合江.高管薪酬差距、内部控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20(18):122-130.
[3]阳镇,陈劲.迈向共同富裕:企业社会责任的底层逻辑与创新方向[J].清华管理评论,2022(Z1):68-76.
[4]焦豪.双碳目标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3):10-22.
[5]侯亚丁.媒介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双重诠释:行动与结构:基于吉登斯结构主义的视角[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6):51-59+147.
作者简介:王晨(2002— ),女,汉族,江苏宿迁人,三江学院,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吴永贺(1975—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胡琪(2000—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三江学院,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孙玮(2002—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三江学院,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2年项目,编号20221112200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