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路径探析
2023-09-15刘咪
【摘要】陕西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陕西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留下了丰富而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资源。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加强陕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让它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本文围绕陕西省革命文物现状,进一步探究陕西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途径,以为陕西革命文物在紧跟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给予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陕西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K8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8-0085-04
2021年12月31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针对革命文物保护,提出要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1]。数字大潮孵化催生了各类科技手段,以年轻化、智能化的多重数字特征不仅赋能革命文物全新发展面貌,也为之带来了新阶段的变革、契机与挑战。
一、革命文物的概念
2018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报送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文物政函(2018)1270号〕文件中,将革命文物定义为:“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认定登记的实物遗存。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彰显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的实物遗存,纳入革命文物范畴。革命文物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2]从时间范围来界定,革命文物涵盖了1840鸦片战争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改革时期。
从文物类型上来看,革命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其中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反映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的革命遗址、重要机构和重要会议旧址、重要革命人物的故居或墓地,烈士事迹发生地、革命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构)筑物等。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革命有关的纪念物品如旗帜、印章、徽章等。
二、陕西革命文物概况
陕西革命文物见证了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改革过程取得的伟大功绩,是陕西人民继承革命事业、在家乡发展和建设中不断努力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助力[3]。陕西革命文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泛且历史标志性强的特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一)数量多
陕西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开始,陕西省文物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张革命文物名录的公布和排查工作,历时两年先后公布两批革命文物名录。根据2022年11月公布的《陕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显示,陕西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56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1226件(套)[4]。
(二)分布范围广
见证陕西革命历史的革命文物在全省区域内分布广泛,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以西安和铜川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以汉中为中心的陕南片区三个革命旧址分布群。以延安为中心的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形成的陕北地区,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中为中心的陕南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安、铜川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还有照金、西安八办、西安事变等革命旧址分布。
(三)历史标识性强
陕西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见证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以延安宝塔区为代表的延安革命文物见证了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奋斗史,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弱变强、走向胜利的辉煌历史。西安事变旧址见证了“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亟须数字发力
陕西革命文物是陕西革命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是陕西革命文物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路径。
(一)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在革命文物采集和保存方面,可以利用高清影像获取等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采集,实现革命文物的永久性保存。在文物修复和展示方面,借助多图像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高精度、快速获取文物三维几何数据,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貌。建立陕西省革命文物数据库,實现文物的永久性保存和开放共享,为革命文物的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等提供丰富数字资源。
(二)运用数字化手段挖掘革命文物内涵价值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需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建立并完善革命文物数字化平台,为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提供丰富数字资源,深入挖掘阐发文物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拓展文物价值研究阐发的广度和深度。
(三)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水平
拥抱“数字+”潮流,通过云展览、云直播等数字化手段多维度展示绚丽多姿的革命文化遗产,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搭建网络云端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平台,直播普及和交流陕西革命文物所蕴含的革命历史故事,让陕西革命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四、陕西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
与利用路径探析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陕西革命文物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实现革命文物的永久性保存和开放性共享。依托AR、VR等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展出,增强革命文物与受众黏性的体验感。从云端到线下,革命文物“数字+”,开启革命文物与年轻人的新对话与新互动。依靠数字化创意类产业,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是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
(一)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实现革命文物的永久性保存
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专业团队,通过3D建模、虚拟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为革命文物的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等提供丰富数字资源[5]。
1.数字化信息采集和保存。通过OCR文字识别技术、现代数字摄影、三维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获取文物的文字、音频、视频以及高精度几何三维模型信息。例如,山西省大同的云冈石窟成立“云冈数字中心”,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对石窟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积极探索石窟信息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的科研路径。
2.数字化修复及再现。通过图像处理、音效处理、多图像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对损坏的照片、文献档案等进行划痕修复、图像重构,对老化失真的录音进行音效处理、声音修补、声画合成等工作,对破损的革命文物进行数字模拟修复和逆向仿真实体重建,数字化重现文物“风采”。
3.建立并完善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库。将采集和修复后的革命文物资源等进行归类、存储,建立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库,并随时可以对存储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添加补充、数据查阅传输等,实现革命文物的永久性存储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为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提供丰富数字资源,实现全省范围内革命文物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数字化展示,增强革命文物与受众黏性的体验感
依托AR、VR等数字技术,寻觅红色文化与现代的契合点,为参观者提供新型互动空间,增强革命文物与受众黏性的体验感。
1.利用VR、AR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叙事的互动体验。VR是一种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从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三个维度让虚拟形态或数字样貌在客观存在下更为真实、可感,让大众身临其境地进入科技所构建的数字空间。AR是在VR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增强现实技术,即是在客观存在的真实物体上直接增添一些虚拟场景,将现实存在的物体与虚拟技术巧妙结合,让大众在二者相互交融的数字环境中实现认知体验。站在数字技术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的今天,革命文物资源应顺应时代语境,迈入数字化门槛,利用VR、AR虚拟现实技术,使得观者再次获得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体验[6]。例如,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城墙博物馆推出AR眼镜沉浸式观展新体验,打造文物展陈新样态。
2.开放式数字沙盘,实现传统模式与现代创新的对话互动。开放式数字沙盘,就是打破物理空间的展陈范围,在实体沙盘的基础上,以声、光、电、三维动画等多重虚拟效果进行展示,借助数字技术延伸出展品的可利用空间并增强附加效果。这种模式既保存了传统展览的静态特征,又添加了数字技术的动态效果,实现了传统模式与现代创新的对话互动。例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沙盘模型高度还原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的特色,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闪亮名片。
3.数字触屏服务,获得更为便利、新颖的红色文化体验。数字触屏服务,即在场馆内实体的电子触摸屏设备内,建立包括二维平面图片、三维立体化展示以及多功能查找与筛选等虚拟模式以供观者来参观体验,让观者可以通过屏幕前一个个具象的红色符号与红色信息迅速定位所寻目标,获得更为便利、新颖的红色文化体验。
(三)数字化传播,开启革命文物与年轻人的新对话与新互动
在数字时代多媒介平台的浮现下,革命文物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通过门户网站、微信、抖音直播、网上虚拟展览馆等这些有着鲜明时代气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实现从云端到线下,让受众能够足不出户地在互动体验中感悟革命文物带来的文化冲击,创新了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播路径。
1.拥抱“数字+”,开启线上平台的云端对话。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速度,各地博物馆纷纷通过门户网站、微信、抖音直播等数字化平台,搭建“云展览”“云游博物馆”,并渐渐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文博行业成为数字化浪潮的领航者。2020年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增加了15%以上。例如2021年6月,在庆祝献礼百年的时代契机,人民网官媒上线“红色云展厅”,实现了“云游”百家革命文物的时代意义。
2.云端到线下,打通红色文化传播新通路。文博行业在经历数字化变革后,许多博物馆将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列为战略性选择,思考将“云游博物馆”的线上模式与线下活动互补,这给博物馆带来更多发展可能。当科技走入文博行业已不再是新鲜事,线上与线下的界限也正逐渐模糊,在文博行业数字化需求持续旺盛与观众线下看展需求逐渐高涨的双重影响下,革命文物将借力“线上”与“线下”实现创新与传承,最终实现“两条腿走路”。
(四)依靠数字化创意类产业,发展红色文旅产业
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挖掘革命文物资源的内涵,开發红色文化创意类产业,开发红色文旅新业态,是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
1.开发数字化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文创产品是当今文创产品领域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价值功能与政治诉求[7]。陕西革命文物管理机构应与文化创意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开展合作,开发兼具科技含量、实用价值、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数字创意产品,提升革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水平。例如,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大文创”商店里的“树德里1921”AR矿泉水瓶身上,可以通过“饮水思源扫码学史”,中共一大会址大门就会在屏幕上缓缓打开,带领大家探索初心之地,共同领略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赋予了“一大文创”丰富的体验感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2.开发红色文旅新业态市场。将经典红色文本、革命文物、革命事迹改编成革命题材的动漫、IP等流量聚集的大众标识,立足国内各地域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为大众所熟知的“网红”革命城市,实现影视、综艺、短视频等多元化延伸、多业态领域开发的功能价值,从而塑造特色红旅品牌,推出红色精品研学路线,全面地、集中地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开放,在寓教于乐中完成红色基因的传承。例如,利用VR、AR等数字化技术开发红色主题游戏,激发起青少年玩家的兴趣与求知欲,并将爱国主题与价值理念融入红色网游中。
五、结语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陕西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留下了丰富而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资源。陕西革命文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泛且历史标志性强的特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要学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通过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实现革命文物的永久性保存;数字化展示,增强革命文物与受众黏性的体验感;数字化传播,开启革命文物与年轻人的新对话与新互动;依靠数字化创意类产业,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等有效的创新途径,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N].中国文物报,2022-01-04.
[2]文物局印发《关于报送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EB/OL].(2018-10-19)[2023-1-19].https://www.gov.cn/xinwen/2018-10/19/content_5332523.htm.
[3]喻剛.新时代陕西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0.
[4]《陕西省革命文物名录》公布[J].新西部,2022
(11):174.
[5]许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21(01):139-141.
[6]5G时代革命文物的数字活态路径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22.
[7]王卉.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创新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22(21):129-131.
[8]胡梓航,陈旭.红色文创产品在年轻消费者人群中的需求排序——以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为例[J].百科知识,2022(12):30-32.
[9]王静,郜瀛,李琳仪,董喜喜,夏少天.江南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陶瓷, 2022,55(02):9-10+15.
[10]赵晶晶,程梦阳,张爱雯,张剑兰,张新奇.红色文化传承与认知对大学生“红色文创”盲盒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西安高校的调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2):191-194.
作者简介:
刘咪,清涧县文物所助理馆员,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