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史新编》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

2023-09-15董跃

新楚文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魏源爱国主义

【摘要】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清政府统治日趋腐朽,导致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社会危机四伏。而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大量原料和贸易市场,同时把中国作为其侵略对象,并通过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清朝统治集团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美梦,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涌现出了以魏源、林则徐等人为代表的杰出爱国者,积极寻找救国救民道路。魏源编纂的史学著作《元史新编》,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担忧,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魏源;元史新编;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8-0008-04

一、民族危机刺激与爱国群体形成

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历史发生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时期。从嘉庆年间到鸦片战争发生前,由于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日趋腐朽,导致了国内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危如累卵。这一时期的中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占有极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逐渐变得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过多增加的人口也成为社会问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耕地面积不能增长,导致流民增多。广大人民生活质量每况愈下,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展,1976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1813年爆发了天理会起义,波及省份广,持续时间长。英国与中国正好相反,刚经历过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同时需要大量原料和海外市场,并极具侵略性,到处侵夺落后的国家,使之成为英国殖民地或者商品输出地,英国也把中国作为其侵略对象。1832年,英国派遣“阿美士德”号来中国进行侦查,他们测量港湾航道,暗中观察港口情况,绘制地图,为之后侵略战争做了充足准备。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通过走私方式运入中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从最初鸦片输入平均每年200箱左右,到1839年,竟然达到了35500箱。随着鸦片的输入量越来越多,英国由最初的入超转变为出超,差额也变得越来越大。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原有出超形势,导致了大量白银外流,人民负担变重,不但威胁了清王朝财政收入,而且也威胁了清王朝统治和民族存亡。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升,各地税收艰难,拖欠赋税逐渐增加,国库储备减少,清政府财政也陷入危机。兵丁、官吏吸食鸦片,且在鸦片走私中收受贿赂,使清政府军队越发丧失战斗力,吏治愈加腐败。英国猖狂地进行鸦片贸易,使大批中国官吏和人民瘦成了皮包骨头,变成了精神颓废、失去灵魂的吸毒者,严重摧残了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连英国人马丁都说:“充当凶手的英国人和吸毒自杀的中国人彼此竞争着向摩洛赫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1]

当时清朝统治集团昏庸无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美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进步知识分子和正直官员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爱国者,以黄爵滋、邓廷桢、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姚莹等人为代表,寻求救国救民良策,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指挥管辖广东水师,去往广州查禁鸦片。他于1839年3月到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合作,既对海防进行了治理,抵御外国人侵犯,又对鸦片的贩卖和吸食进行了有效控制。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毁了缴获的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场极其重要的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势,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保护民族尊严的坚定信心。林则徐还大力整饬海防,积极备战和防御,利用人民力量去抗击侵略者。由于严密防守,英军在广州没有得逞。魏源、龚自珍都是林則徐好友,他们大力提倡研究学问要同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并且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也就是要挽救民族于危亡,敏锐地揭露出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主张进行有效改革,不改革就是自取灭亡,这也成为近代改革派的理论基础。魏源和龚自珍还密切关注海防和边防问题。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侵略者的狂妄气势面前,沿海地区的军民在爱国主义思想带动下进行了英勇抵抗,关天培等将领和前阵官兵壮烈牺牲。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皇帝,他指出:“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2]不仅说明了鸦片危害,而且也深入分析了鸦片兴盛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姚莹1838年到任台湾兵备道,与台湾总兵达洪阿,一致对外,加强防御,同台湾军民共同抵御英军入侵。广州地区爱国群众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参加林则徐组织的地方团练和水勇,同军队共同作战。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卫自己祖国,敢于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坚定意志。

在时代影响下,由于英国侵略导致的民族危机,人民之中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爱国军民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此局势之下,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他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元史新编》《海国图志》《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等,表达了他对国家危难和民族前途的深刻担忧。

二、《元史新编》所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

主要内容

1840年,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仰仗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时期,近代时期的主题也变为了爱国御辱,民族矛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衡量这一时期历史人物言行和思想的最高准则,也影响和支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言行。清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魏源身处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其思想体系当中最突出、最珍贵的正是他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经验教训时,所提炼出的强烈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主义思想。魏源写《元史新编》的目的就是通过写元朝的盛衰,对清王朝提出警告和劝诫,这很明显表达出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学习先进文化

国家的文化也是在国家统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看得极重,但部分皇帝也善于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中书左丞孛罗铁木儿用蒙古文字翻译《孝经》进献给皇帝,武宗知道是孔子的言辞,命中书省刻印出来,赐给诸王及以下臣民,从王公到臣民以后都要依照行事。《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可以看出,武宗支持学习儒家文化并且将其传播的决心。而当时的清王朝闭关自守,还处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中国政府官员完全不知道外国政事。正是因为清王朝闭关自守,不悉敌情才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魏源也认识到,清王朝闭关锁国,狂妄自大,把西方的长技看做过于奇巧的技艺,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实力、军队状况、政治制度等方面一无所知,这会导致在鸦片战争的时候决策失误,满足对清军提出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主和派起到主导作用,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了解西方社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制定出相应抗击措施,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变强大,才能在抗击西方侵略者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不再受到屈辱。

(二)充分利用好人民的力量

1902年慈禧太后在汉口举办“万寿”庆典,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一首《爱国歌》,“大清皇帝坐明堂,天下人民愿自强。海晏河清环宇泰,忠臣孝子姓名香。”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侵略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民不聊生,军队腐败,国家积贫积弱,怎么突然间就变成天下太平了?清政府从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只顾贪图享乐,这条资料可以表明爱国的本质就是爱民。“是岁,诸路虫蝻灾,霖雨害稼,振米凡五十四万五千五百九十石。免民代输佥军丝银及伐木夫户税,负前朝官钱毋征。”[3]77发生灾荒,发米救济灾荒,免除赋税,使人民能够度灾荒带来的困难日子,免除赋税使人民得以增加收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州郡官吏勿得依残宋故事,擅自科敛。所有山林河泊、薪木花果、鱼虾菱芡诸物,听民采取,权免征税。”[3]84官吏不能擅自科敛,就不能欺压百姓,山林河泊等任民樵采,免除征税,人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国泰民安。只有一个国家爱人民,人民才会爱这个国家,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国家有了人民的力量,同时还要懂得充分利用好人民的力量,才能够繁荣昌盛。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才是反抗西方侵略者的坚实力量。鸦片战争教训证明,当清王朝军队失败的时候,给侵略者带来深重打击的正是那些自发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一举俘获英军军官安突德等二十余人的是定海县民包祖才以及他的弟弟包阿四”[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更是说明了中国是可以战胜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魏源坚信,人民群众当中包含着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巨大力量,只要放手发动群众,就可以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当然,对于英军船坚炮利的优势,魏源也没有低估,但他反对将武器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绝对因素,清朝在当时武器装备虽然处于落后,但是我们身上也有敌人不具备的优势。我们要爱民,也不要忽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同仇敌忾战胜西方侵略者。

(三)将士的爱国精神

国家是一个民族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统一的精神。是神圣而又伟大的。多少将士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做出了贡献,为祖国忍辱负重,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视国家存亡胜过自己的生命。例如宋朝宗泽积极抗金;南宋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不辱气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是民族英雄,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保卫了国家。木华黎病重的时候召他的弟弟说:“我为国家擐甲四十年,东征西讨,助成大业,惟汴京未下,是吾遗憾,汝其勉之。”这说明了,木华黎在病重临死之际,仍然心系国家,关心国家统一大业,汴京没有收复也成为其一生的遗憾,让其弟弟努力去实现。攸哈剌曰:“真定史天倪、平阳李守忠、隰州田雄皆失守矣,我又弃太原,将何面目见主上及国王乎!誓与城存亡。”[5]从这里可以看出,将士们具有爱国精神,忠于自己的国家,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保卫国家城池,把国家存亡看得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有这样的将士,军队气势大盛,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与之相反的是,清政府并没有重用林则徐、邓廷桢等这样的爱国人士,反而重用了伊里布、耆英这样的卖国投降的小人,导致议和派占据了主导地位,清政府也接受了英国殖民者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战争最后失败,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三、魏源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

(一)爱国主义已经成为近代社会的时代主题

抵御西方侵略者和反对封建主义专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时代主题,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者的事迹在爱国主义人士当中广为传颂。他是第一个提出“开眼看世界”的人,为魏源的进步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姚莹在鸦片战争期间领导台湾军民抵御英军的侵略,最后却遭到耆英等人的陷害,被发配到四川,后来又到了西藏。尽管遭受了这样的身心折磨,姚莹仍旧怀着爱国热忱,抨击投降派的“议和”撰写了《康輶纪行》,徐继畬也撰写了《瀛环志略》,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及民主制度等。魏源拥有当时的进步主张,也写了一系列著作,这正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思潮的具体体现。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团结统一,强盛安宁;国家分裂内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情景,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各族儿女的共同愿望,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决不会有丝毫退让和迟疑。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只有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说道:“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这段话表明,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拥有同一个精神家园,各民族同胞要齐心协力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完成祖国赋予的使命,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富强、社会安定。

(三)爱国主义精神崭新的时代内涵

魏源的思想由先前改革除弊、经世致用,上升到呼吁抵御西方侵略、振兴中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到了近代,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在近代,为了实现救国救民,要坚决抗击西方列强野蛮侵略,还必须意识到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性,彻底摒弃“华夷之辩”中的陈旧观念,努力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魏源是最早提出这一课题的,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说明了了解世界的重要性,魏源所著《海国图志》成为国人详细了解世界地理历史知识和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重要书籍。

西方先進文化和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同时出现在中国人眼前,有些人因此被吓破了胆,认为中国不如西方发达,中国面对这样的局面是不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只能议和、俯首称臣,接受西方提出的一切不合理的要求。与之相反,魏源、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爱国者的先驱,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勇于革新、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新式武器如地雷、千里镜等,对西方政体也表达了肯定,并主张发展民用企业。当时英国侵略者气势正盛,投降派一跃占据了主要地位,他们畏惧洋人,但是魏源却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中华民族最终胜利充满了信心。康有为、梁启超等将其精神加以发展,特别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魏源、林则徐这样的爱国先驱,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2]李侃,李时岳,李德征,等.中国近代史[M].4版.北京:中华书局,1994:13.

[3]魏源.世祖上[M]//元史新编.长沙:岳麓书社,2004.

[4]陈其泰,刘兰肖.魏源评传: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07.

[5]魏源.忠义一[M]//元史新编.长沙:岳麓书社,2004:1242.

作者简介:

董跃(1989-),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学史。

猜你喜欢

魏源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论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对魏源思想的传承
漫画
爱国主义教育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爱国主义教育
九百多万“五老”托起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一片天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