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长远时间”:巴赫金“对话理论”下的《开端》
2023-09-15宋毅铮
【摘 要】现象级无限流国产剧《开端》的爆火,大众也开始了对于“时间循环”这类题材影视剧的讨论,时间循环的叙事引入,打破了观众对于传统影视剧线性叙事的惯性思维,展现纵向 时空的同时也勾勒了横向空间,实现了在剧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自己,以及人物与社会的对话,在不断的对话过程中创造出对于人物自身,对于观众的全新意义。本文将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以及其中的“长远时间”为理论基础,具体的从时空循环中的纵向和横向来分析《开端》中意义的呈现。
【关键词】《开端》;巴赫金;对话理论;长远时间;时空循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054—03
在2022年第一季度一部现象级无限流国产剧《开端》的爆火,大众也开始了对于“时间循环”这类题材影视剧的讨论,时间循环的叙事引入,打破了观众对于传统影视剧线性叙事的惯性思维,在影视剧的内部形成了纵向时空和横向时空两个故事线,在纵向的时空内,主人公在不断的试图阻止“爆炸案”发生的同时,也在一次次的时空循环中完成与自己的“对话”与“和解”。同时,在《开端》这部剧展现纵向空间的同时也勾勒了广阔的横向空间,作品在不断的时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抛出一些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每个人物又在爆炸案的循环中不断的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
因此无论是纵向时空主人公与自己对话,还是横向时空中每一个角色的成长,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影视作品在于观众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人类生存的本质,而在对话的相互作用之间,对话背后的真正意义得以呈现,这些意义是不同于单个的语言或者文字的,而是一种全新的含义。这种产生全新的意义的能力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巴赫金所提出的“长远时间”概念,“对话是无限的,永远不会结束,而且对话中的含义永远不会消亡”,“长远时间”所要阐释的是经典作品之永恒魅力的生成奥秘,即经典作品之所以常读常新,就在于读者与作品与作者之间不间断的、未完成的、开放性的对话之展开。将这个观点用于对于影视剧的分析中,同样也十分的适用。在《开端》中这种时空循环叙事的结构,给予了人物之间,人物与自身对话的可能性,这些对话都是在产生影响的过程,产生深远意义的过程。而作为观众的大家则可以视为是这些“对话”的旁观者,虽然并未直接参与到“对话”的内部,但是可以通过“对话”体会到弦外之音,为在观众的观念中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属于观众个体独特的想法。因此本文将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以及其中的“长远时间”为理论视角,以影视剧《开端》为例阐述在时间循环的故事中纵向时空与横向时空中“对话产生的长远意义。
一、纵向時空,实现人物对话
“一切解读的目的都是要克服作品所属的过去的文化以及历史与解读者本人之间的陌生和距离,使自己和文本交融,从而同化文本意义,即使它成为自己的意义”。在《开端》这部电视剧,时空的无限次循环,每一次的循环对于主人公来说都是自己与自己重新对话的过程,对自己的行为重新解读的过程,在无数次的循环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在阻碍“爆炸案”的发生,更是参与在循环过程中每一个主人公自我的对话与成长,不停的在希望与绝望中循环往复,在遭遇似曾相识的场景或内容时,产生某种新的认同或者反思。
在循环之中作为第一个进入循环的主人公李诗情,原本可以在前两次的爆炸循环之后,将这件事当成一场梦。但是善良的品质使得李诗情不断做出继续进入循环的选择,在影视剧的一开始李诗情一个人在循环中抗争,似乎李诗情是一个英雄式人物的存在。但是从男主肖鹤云进入循环那一刻起,“英雄人物”似乎开始有了瑕疵,都不再是简单且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开始拥有了一些普通人的思维,人物也逐渐开始与自己的内心开始对话,一次次的循环使得主人公开始重新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审视。死亡所带来的疼痛和恐惧,也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不断的加深,同时来自陌生人的质疑,让他们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前路也逐渐充满了不确定,不确定“这次是不是最后一次循环”,崩溃的情绪也在剧中通过主人公的口吻的得到了释放,“怕死有错吗?趋利避害不是人的天性吗”以及“我做不到你那么善良,我就是恶劣吗”。对于主人公来说,每一次的下车都是一次道德的选择,都是一次重新审视反省自己的过程,都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重要机会,在不断的内心挣扎中反思自己,对于主人公来说每次选择循环的开始都充满了危险,因此每一次的循环都在是为他们提供反思自己过往生活的机会,肖鹤云会在循环的不经意之间意识到自己设计的游戏中的画面的存在是否真的合适,自己所坚持的游戏理念是否真的适应社会。自己是否应该要继续循环,要继续解救爆炸案中与自己无关的大家。在循环中的每一次下车都是一次道德的选择,都是对于自身的一次反思,使自己的人生进行进一步的成长。
在巴赫金的理念中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时间作为审美体验的一种方式存在,呈现为经由过去向现在而向未来的流逝,在这个平稳均匀、不间断的时间流中也会出现时断时续、前后逆向、跳跃、停滞等的时间流向。在时急时缓的流向中,对传统不断反刍而形成涵义的新发现,但最终的旨归是未来。”对于《开端》这部时间循环的影视剧,从纵向的叙事线上来看,阻止爆炸的产生的这个剧情除了事件本身会带给观众视觉和心理刺激外,在循环过程中人物的自我成长也在于剧中的主人公与上一个循环中的自己对话,让主演作为一个影视剧的“读者”与作品、作者开展不间断的、未完成的、开放性的对话,与之前的自己不断进行思想交融,不断的碰撞从而对事件产生不同的想法,对曾经的自己进行反思,形成全新的且影响深远的意义。
二、横向时空,实现社会对话
巴赫金在《答〈新世界〉编辑部问》中提出:“文学作品要打破自己时代的界线,而生活到世世代代之中,即生活在长远时间里(大时代里),而且往往是(伟大的作品则永远是)比在自己当代更活跃更充实。”从影视剧的角度理解 ,影视作品要打破自己时代的限制,要将自身放置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而不是作品内部的圈地自萌。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要打破时代局限,融合时代的特征,不仅使某个作品可以流传,更可以使其内部的精神内涵经得起不同社会环境下观众的推敲。
从《开端》这部影视剧横向的叙事时空来看,故事内容主要呈现的是主人公李诗情和肖鹤云在不断的循环阻止爆炸产生的中,不断的辨认车上的乘客,向不同的乘客求救,在一次次相似的剧情中,又融入了新的人物,新的人物背景和人物自身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人物是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缩影,观众在这些人物身上或多或少看到熟悉的身影,这些“缩影”也在不断的循环中不断的反省审视,不断的与曾经的自己和解,同时这些缩影不断引领着觀众对曾经的自己进行审视,对自己的过往故事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观众的自我和解与自我成长。
在这部剧中,车上除了司机王兴德和凶手“锅姨”陶映红之外,其他还有六位乘客,都是接下来循环过程中将要在剧情中具体展现的。其中,在横向的叙事时空中视频主播一哥、带药的大妈、身材健美的蹦极教练三位叙事的讲述较为简单,但是其他三位,剧情则给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二次元少年卢迪的成长,焦大叔为金钱的艰难生存,是只为了给儿子送瓜的老马。每一个人物都是在循环中不断的展开,而在不断的展开与叙述中,所有小人物的生活全貌,全都展现。其中剧中对于老马这个形象的塑造具有典型的写实主义色彩。通过剧情画面的表现,与观众“对话”,让观众以为身旁有一个大袋子的老马成了最可疑的人,再加上他有前科,让观众在最初的几个循环内认定他就是凶手。但是伴随着更多的镜头的呈现,老马的真实身份曝光——他只是一个入狱多年、妻离子散的男人。在剧中这样一个简单的人物,却在刻画的时候,给观众呈现的形象始终是黝黑、秃顶、佝偻着背。老马充满老茧的双手颤颤巍巍的捧着被踢裂开的瓜,谨慎的递给路人吃。当老马受到疑似攻击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抱头蹲在地上,主动回答询问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主动举起手,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平凡人的形象在剧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对亲情的渴望和多年来在监狱里变得唯唯诺诺的状态,被演员演绎得格外真实。每一个细节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每一处都能唤起观众或多或少的共鸣。
巴赫金所说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由此延伸出来了所谓的“复调理论”即无论是我们反对社会中的一些声音和意见,只要在不断地重复这些声音,别人就会在你的声音里面发现他人话语的声音。因此导演用一些描述性的镜头,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展现在观众的眼中,不断地重复相似的细节,共鸣的情绪点,将观众置于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声音场中,这些内容在观众看来就拥有了不同的含义。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在导演的镜头中,观众实现了与不同社会成员的对话,与不同社会环境的对话,并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了长远的影响。
三、永久时空,实现自我对话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本文学理论的范围,在不断的对话中构建了一个一个自由、包容、多元的世界,影视剧《开端》正是在为观众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和自我不断对话的世界,不断循环的设定,不断进行着对话,不断的发生着从简单的内容接受到批评性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过程。在剧中观众在每一次的循环过程中也在参与人物的成长,也在与观众同步同时在思考,思考主人公人生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与前途,不给予了主人公对于自身人生的补救机会,也让观众有了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机会,重现生活的意义,让观众可以做出巨大改变。
影视剧《开端》从细节处聚焦于社会的共通事件与集体的情感表现,这些共同的焦点体现了集体的情感,可以在群体环境中实现个体的情感共鸣,不断的实现自我对话,进而达到自我成长。剧中抛出了两个极具争议的焦点问题,首先是对于“善良”的讨论,在最开始观众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李诗情这样一个“英雄式”人物,她无疑就是“善良”的代表,但肖鹤云的出现似乎使“善良”的答案并没有那么的唯一,并且有了新的定义“善良不是廉价的美德,要跟能力相匹配。”这个定义的提出在剧中引发了李诗情和肖鹤云的争论,也引发观众的思考,影视剧中人物间的“对话”,引发观众自我的对话,剧中的每一次的对话之间都碰撞出了许多对于每个个体不同的意义。而第二个焦点就是对于情绪的讨论,其中在王萌萌案件中暴露出来的“网络暴力”问题在激发剧中人物愤怒,观众愤怒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被激发出来,这种愤怒是一种在信息时代被遗忘的愤怒,剧情中关于王萌萌视频弹幕中的只言片语,看起来无关痛痒,但是可能就是压垮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处可见的恶评,不断的刺痛观众的内心,激发观众内心的愤怒,同时也在不断的催生自我观众自我反省,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观众都会产生独属于自己的意义。这或许就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所延伸出的“长远时间”,这种全新且长远意义的产生或许会影响对话的参与者——观众未来的人生道路。
四、结语
巴赫金提出的“长远时间”概念并不是“长远时间/短暂时间”之间的二元对立,而是包容了“同时代”在内的关系词,《开端》以一种时空循环的形式,在一部剧里兼顾了横向纵向的叙述,通过纵向的时间循环实现影视剧内部角色人物的自我对话与成长,而横向的影视内容的拓展则是实现了影视剧与社会与观众的对话,同时整个影视剧更是在播放过程中引导着观众实现自我反省与自我成长。总而言之,《开端》通过镜头与观众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对话”,并使观众产生不同的意义理解。这种意义是可以长远的影响观众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对于整个社会的理解。这就是巴赫金所提及的“对话”是无限的,永远不会结束,而且对话中的含义永远不会消亡”。
参考文献:
[1]郭晓君.国产悬疑网剧《开端》的叙事突破探究[J].新媒体研究,2022(5).
[2]龚举善.巴赫金表述诗学的他性意识与主体边界[J].河北学刊,2021(5).
[3]陈涛.巴赫金“长远时间”学说与文学解读机理[J].俄罗斯文艺,2015(2).
[4]曾军.作为审美交往活动的“复调”和“对话主义”[J].人文杂志,2011(5).
[5]梅兰.论巴赫金的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6]陈太胜.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J].学术交流,2000(1).
作者简介:宋毅铮(1997—),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在读,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移动视频媒体节目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