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节气去寻春
——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春日主题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3-09-14俞晔江苏省南通市大生幼儿园

幼儿100 2023年16期
关键词:立春节气彩虹

文/俞晔 江苏省南通市大生幼儿园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对幼儿进行最本质的教育其实是自然本身,自然界存在无限的空间,孩子的情感在自然中能够稳定发展。”在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自然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主探究空间,遵循让幼儿自然生长的主张,基于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兴趣的观察和发展水平的掌握,生成春日主题课程。伴随着春季物候的变化和幼儿对此的观察不断深入,在活动中融入节气主题,丰富幼儿对春季的体验,拓展幼儿相关的认知经验,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实现“玩中学”。

一、寻味自然:挖掘藏在节气里的春日元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节气是根据季节划分,并且相对平均分布在每个月份里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春季的节气里,气候、物候都会呈现一些变化,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发现这些变化,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探索,更有助于幼儿在自然活动中生动直观地了解季节变化。因此,我们引导幼儿关注春季到来时大自然中发生的变化,寻找节气里的春日元素。

例如,幼儿在春节后来到幼儿园里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春节经历时,有的幼儿提到自己在“立春”这天吃了春卷,有的幼儿则说自己吃了“春饼”。这些讨论也让幼儿生成了对“立春”这一节气的兴趣,他们开展了积极的讨论,有的提出问题,有的提出观点。

阳阳:立春就是春天来到的意思。

昱昱:天气就开始变暖了。

琪琪:小草是在立春的时候发芽吗?

岑岑:立春之后是什么呢?是立夏吗?

……

在幼儿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虽然有一些对于节气的了解,但是并不多,而且很多幼儿对于立春来到后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我们引导幼儿搜集关于春天的节气资料,在引发幼儿主动去了解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生成新鲜的讨论话题和活动主题,促成深度学习的持续发生。

二、玩转自然:跟随节气开展春日主题课程

春日主题课程中与节气相关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在引导幼儿搜集资料与不断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初步了解了春天的节气到来意味着什么,每个节气里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是什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成活动网络图,确定在每个节气里幼儿想探究的内容,生成不同的主题,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立春赏“花”

立春是春季里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节气。在整个立春节气里,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也由此生成了立春赏花活动。在前期搜集资料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整理了一些关于立春的资料,特别是围绕“立春有哪些花可以赏”的问题,他们都进行了自己的研究与探索,发现了好多美丽的花朵都会随着立春的到来而绽放。幼儿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观察幼儿园里的一些花草树木,很快有的幼儿就发现了花苞。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们一有时间就来到操场上观察这些花苞,观察花朵盛开的过程,并利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自己的观察过程。

除了在幼儿园里观察和赏花之外,教师也请家长在节假日带着幼儿外出赏花,可以在小区里寻找小野花的身影,也可以在自然景区观察繁花盛开的景象。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带到班级与小伙伴一起分享。他们观赏了梅花、樱花、桃花,也有的幼儿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些可爱的小花……

围绕赏花这个小主题,幼儿对于立春的节气认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观花、赏花、探花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节气中自然界生命的神奇变化。

(二)雨水戏“雨”

“雨水”的节气顾名思义就是会有丰沛的雨水,在“雨水”节气到来的时候,幼儿开始准备好自己的小雨衣和小雨靴,盼望着雨水的到来。下雨的时候,教师带领幼儿走进雨水中,感受春天的雨,通过视觉、嗅觉、触觉,从多种感官上体验春雨。围绕春雨,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如在下过雨后的操场寻找小水坑,观察被雨水滋润后的泥土是什么样子的,找一找松软的泥土里有没有发芽的小草。在真实场景的体验中,幼儿对春日节气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实际生活的经验,增进对节气的深入了解,激发对节气的深厚情感。

(三)惊蛰播“种”

“惊蛰”是什么意思?幼儿通过了解节气,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当惊蛰节气到来之后,天上开始响起雷声,冬眠的虫子被惊醒了,人们也开始忙着播种。幼儿趁此机会,探索幼儿园的自然角和种植区应该种植什么作物,动手搜集种子,了解各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在幼儿的积极努力和家长的支持下,我们搜集到了豆类、青菜类作物的种子,并进行了翻土、耕田、浇水、播种的活动,盼望着这些作物可以带来好收成。除此之外,教师还挖掘丰富的社会资源,带领幼儿走到田间地头,观察农民是如何种植作物的,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引导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态度与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春分观“鸟”

“春分”就是将春天一分为二,这一天正是春天过一半的标志,“玄鸟春归,四时有秩”,春分到来的时候,气候回暖。玄鸟,也就是燕子也飞回来了。教师为幼儿提供儿歌《小燕子》,其中“穿花衣”的小燕子年年春天来这里,就是说小燕子会在春分时节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引导幼儿在幼儿园观察树上的鸟巢,再看一看燕子如何筑巢,鸟巢有什么特点,燕子爸爸妈妈如何忙着喂养宝宝。

(五)清明见“虹”

随着天气渐渐转暖,雨也开始增多了。幼儿在清明节前后可以感受到雨水带来的潮湿气息,同时也根据对清明节气的了解,注意观察雨后是不是有彩虹。清明时节“虹始见”,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测量气温和湿度,记录每日的天气预报,在有雨的天气里寻找彩虹的身影。通过了解,幼儿知道了因为清明节前后的天气里多雨,而且气温升高,雨后会开始出现彩虹。幼儿在雨后寻找彩虹,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彩虹,将自己的彩虹展示在作品区里。

在交流互动的时候,大家发现彩虹都是由七种不变的颜色组成,有的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彩虹的颜色是七种呢?”“为什么每次都是这七种颜色?彩虹的颜色会不会改变呢?”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在科学区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六)谷雨逗“虫”

在操场上会经常看到一些小虫子,幼儿发现在“谷雨”节气到来后虫子多了起来,大家也产生了疑问:“惊蛰”节气后地下的虫子不是已经苏醒了吗,为什么到谷雨才出现呢?教师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谷雨后都有哪些虫子,这些虫子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自制一本“谷雨之虫”的观察记录册,将自己的观察和了解都记录在册子里,在真实的观察与探究中寻找答案,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各种虫子的习性,并对自己种植的作物进行观察,看一看里面有没有害虫。

三、珍惜自然:记录节气中蕴含的春日美好

在大自然中开展观察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也在不断地用自己的眼睛捕捉自然界里新鲜的事物与现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记录节气中有趣的画面,将春日的美好以自己的表现方式保存起来。

(一)收集春日里的自然材料

幼儿对节气现象的浓厚兴趣,也带动了他们对自然物和自然材料的兴趣。教师引导和支持幼儿搜集春日里的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的各个区角游戏中渗透这些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操作材料,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立春”之后,幼儿发现了自然界中盛开了很多花朵,随着之后节气的不断到来,气温越来越高,很多花也开得越来越鲜艳,幼儿搜集了很多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花瓣,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进行晾晒,制作成干花后,用来装饰班级。在开展惊蛰种植活动的时候,幼儿也在户外搜集了春天的泥土带到班级的自然角用于种植,在整理泥土的时候,大家还发现了泥土里面的小惊喜——一条小蚯蚓。幼儿仍旧让小蚯蚓在泥土里生活,帮助它松土。

通过搜集自然物材料,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也将节气与游戏和生活联系起来,也进一步激发他们利用自然物打造班级环境的热情。他们在研究探索自然材料的过程中,也对春日里的节气形成了很深的印象,并产生很多新鲜有趣的问题和想法,带动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二)记录春日里的想法体验

幼儿在活动中不只用眼睛观察、用嘴巴表达,还想要利用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加以表征。我们支持幼儿用涂涂画画和书写记录的方式,将自己对春日的想法和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在纸上,发展幼儿的多种表征能力,也提升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例如在“惊蛰”节气活动时,幼儿知道了在这个节气里不但雨水会增多,而且还会伴随着雷声,于是他们每天都竖起小耳朵,想要做第一个听到雷声的小朋友。可是等了几天也没有雷声,有的幼儿想到如果每天看天气预报,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了。于是,幼儿将每天的天气预报记录下来,用各种符号来代表天气的阴晴和温度。在天气预报的帮助下,幼儿在阴天下雨的日子里格外留意,终于记录到了“惊蛰”节气的第一声雷声,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节气本子里,不但记录了听到第一声雷的时间和地点,还记录下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节气活动中幼儿可以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每个节气的重要特征,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探究,利用丰富的记录方式,推动幼儿书写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记录表征的过程中,幼儿也可以更精准地了解节气的规律,形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节气是中国人传统的大自然观,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交往互动的规律,同时也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引导幼儿学习节气,在以季节为主题的活动中渗透节气内容,可以更好地带动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了解,发展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入挖掘关于节气的文化资源,使节气文化可以获得更加长久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立春节气彩虹
《立春》
立春摆饰
诗词话立春
立春
勇于认错(三)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