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数学教材变式设计的方法

2023-09-13杨洁郭繁华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变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杨洁 郭繁华

【摘 要】  变式设计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概念性变式,另一种是过程性变式.本文提炼关于概念性变式的方法,即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同时也提炼过程性变式的7种方法,并通过案例来阐明.

【关键词】  高中数学;变式;课堂教学

1 什么是教材变式

本文中的“教材变式”是指对人教 A 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典型例题、习题、练习等进行变式,通过变式揭示知识的本质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知识的迁移 [1] ,通过变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对象的获得过程,经历数学对象的研究过程,经历数学对象的应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体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 教材变式设计的方法

顾泠沅与鲍建生等总结了数学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提出变式教学实施的两种策略: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教学策略.本文针对这两种变式教学提炼了一些方法如下.

2.1 关于概念性变式的方法

概念性变式主要针对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内化形成良好的数学体验,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基本活动经验.

2.1.1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1)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也叫现实情境,变式设计中创设学生熟悉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帮助学生完成抽象过程,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活动全过程.

(3)创设合适的科学情境.联系数学教学内容和科学相关问题,创设合适的科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引发学生思考,体验数学与科学的联系,体会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2.1.2 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1)提出恰当的趣味性问题.通过将数学问题情境化,使学生平时接触的生活问题成为问题背景,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提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去思考与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提出恰当的悬念性问题.在教学重点或难点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索,能较好地突破难于理解或难于掌握的内容.

(3)提出恰当的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提出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   在“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新课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

问题   已知数列 an 的首项a1=2,且an+1 -an=2(n∈ N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变式   已知数列 an 的首项a1=2,且an+1 -an= (n∈ N   * ),求满足上述要求的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请同学们自由想象,横线上我们可以填有关n的参数式吗?将你的想法写在横线上并把解题过程写出来.这种发散型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补充条件,带出新问题(累加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出路,有很强的导向性、启发性,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中寻找规律得出新知解法,即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复习中,进一步加强知识体系的理解与构建.

(4)提出恰当的陷阱性问题.

案例   在“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新课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梳理学生的易错点,特别在利用an与Sn的关系求an的表达式时要注意n的取值問题,针对此类问题特意利用变式资源思维,更换条件、设置陷阱、突出问题、铸牢易错点.

变式   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若a1=3,且Sn+1 -2Sn=2,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教学时,根据学生当堂练习的反馈,有意识地展示下面的错误情况.

解   因为Sn+1 -2Sn=2,

故Sn-2Sn-1 =2,

故an+1 -2an=0,

即an+1 =2an,

所以 an 为等比数列,且首项为3,公比为2,

从而an=3·2 n-1 (n∈ N   * ).

以上过程看上去好像没有任何问题,严格按基本方法来操作,思路清晰,但仔细审查你会发现在n的范围的处理上,得到an+1 =2an没有标注n的取值范围,应该得:an+1 =2an(n≥2).只能说从第2项开始是等比数列,要说从第1项开始是等比数列还得验证,因此得加上:而S2-2S1=2,故a1+a2-2a1=2,故a2=5,则 a2 a1 ≠2,所以 an 从第2项开始是等比数列,且a1=3,a2=5,公比为2,从而an=  3(n=1),5·2 n-2 (n≥2).  教师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2 关于过程性变式的方法

过程性变式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例题、练习或习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变式的过程或解决变式问题(解题活动)的过程,以及经历反思解题活动的过程,通过自身内化形成良好的数学体验.从而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检测、提升、拓展或迁移的目的.

2.2.1 交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案例   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时,处理137页典例2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另外两边的平面.作如下变式:

变式1   四棱锥A-DBCE中,O为底面正方形DBCE对角线的交点,F为AE的中点.求证:AB∥平 面DCF.

变式2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平面BCD与平面ABD相交于直线BD,E、F分别是AB、AD上的点,且EF∥平面BCD.求证:EF∥BD.

设计意图   由变式1探求常规处理方法.而通过对典例条件与结论的交换引入变式2,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印象(强化差异)、探求变化,从而为新知做准备.

2.2.2 改变条件,问题不变

案例   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习题课时,处理40页练习题中第4题,作如下变式.

变式1   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若2an-1 =an(n≥2),a1=-1,求Sn.

变式2   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若2Sn-1 =Sn+1(n≥2),a1=-1,求Sn.

设计意图   变式1到变式2的设置难度逐步加强,层层推进,通过提供不同的递推关系得到不同的变式,继而梳理出一般的方法.

2.2.3 条件不变,改变问题

案例   在教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处理例题环节中,设置如下变式.

问题   已知 tan α=2,求  tan α+1  tan α-1 .

变式1   已知 tan α=2,求  sin α-4 cos α 5 sin α+2 cos α .

变式2   已知 tan α=2,求5 sin   2α+2 sin α cos α.

设置意图   变式1到变式2让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解题过程,并通过对比不同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出最简解法,形成解题经验.

2.2.4 改变条件,改变问题,本质不变

案例   在教学“基本不等式”时,对基本不等式求最大、最小值,选择教材例题2进行如下变式.

变式1   当x取什么值时,x 2+ 1 x 2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变式2   已知x>-1 ,

求函数f(x)= x 2-3x+1 x+1 的值域.

设计意图   变换角度对问题进行求解,揭示问题本质,加强运用并巩固公式.

2.2.5 增加递进性问题

增加递进性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经历由低阶向高阶发展的过程,为解决本质问题做铺垫.

案例   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处理例题环节中,设置如下变式.

问题   求点P(2,2)到x轴的距离.

变式1   求点P(2,2)到直线l1:y=0的距离.

变式2    求点P(2,2)到直线l2:y=-1的距离.

变式3   求点P(2,2)到直线l3:x=2的距离.

变式4   将直线l3:x=2绕点(2,0)逆时针旋转45 ° 得到l4,求点P(2,2)到l4的距离.

设计意图   变式1到变式4让学生经历了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过程,体会了坐标法,坚定了解题意志,为解决问题:求点P(x0,y0)到直线Ax+By+C=0(A≠0,B≠0)的距离做铺垫.

2.2.6 增加開放性问题

案例   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处理课堂练习的环节中,设置如下变式题组.

变式   已知直线l2:x+y+4=0,且点A(a,6)在直线l1:x+y+1=0上,求:(1)点A(a,6)到l2的距离;(2)直线l1与直线l2的距离.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由点线距离过渡到线线距离,自然过渡到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7 增加迁移性问题

案例   在教学“正弦定理”时,处理47页例8:在△ABC中,已知B=60 ° ,b= 2 ,c=2,解这个三角形,作如下变式.

变式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  π  3 ,c=3,设向量 m =(a,b), n =( sin B, sin A), p =(b-2,a-2)  .(1)若 m ∥ n ,解三角形;(2)若 m ⊥ p ,求△ABC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将向量运算、共线的坐标表示迁移到解三角形问题中,使学生感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向量之间的联系,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郭繁华,杨洁.点到直线的距离[J].数理天地,2022(02):19-21.

[2]沈张军.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的变式素材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2021(23):5-6.

[3]许雪红.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内容的呈现特征与教学建议[J].中小学班主任,2020(06):7-10.

[4]陈萍,汤文兵.精彩课堂,在有效变式中绽放[J].数学之友,2017(04):15-17.

[5]汪涛.高中数学教材习题的开放化训练与变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9):151.

猜你喜欢

变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