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023-09-13杨海庆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6期
关键词:罗刹

杨海庆

作家名片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时应童子试,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之后却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内容介绍

《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书有短篇小说490余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大体上有以下几类:1.抨击朝廷腐败黑暗,官贪吏虐,鱼肉百姓;2.揭露科举弊端和科场腐败,表达了科举失意的无奈和不平;3.讽刺不良品行,描绘炎凉世态、人情冷暖;4.描写人与花妖狐媚的纯美爱情,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三仙(节选)

一士人赴试金陵,经宿迁,遇三秀才,谈论超旷,遂与沽酒款洽。各表姓字:一介秋衡,一常丰林,一麻西池。纵饮甚乐,不觉日暮。介曰:“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常、麻并起捉裾,唤仆相将俱去。至邑北山,忽睹庭院,门绕清流。既入,舍宇清洁。呼童张灯,又命安置从人。麻曰:“昔日以文会友,今场期伊迩,不可虚此良夜。请拟四题,命阄各拈其一,文成方饮。”众从之。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二更未尽,皆已脱稿,迭相传视。士人读三作,深为倾倒,草录而怀藏之。主人进良酝,巨杯促釂,不觉醺醉。主人乃导客就别院寝。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卧。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仆卧山谷中。大骇。见旁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惘。探怀中则三作俱存。下问土人,始知为“三仙洞”。中有蟹、蛇、虾蟆三物最灵,时出游,人常见之。士人入闱,三题即仙作,以是擢解。

●赏读

文章题为《三仙》,“三仙”指蟹、蛇、虾蟆三种动物。蒲松龄以此为题颇有深意:蟹精“介秋衡”,蟹很在意秋天被捉去称分量;蛇精“常丰林”,蛇经常在草木丰盛的丛林中栖息;虾蟆精“麻西池”,“麻”为“蟆”谐音,在西边的池塘安家。

考科举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而在作者笔下,科举考试的题目居然是螃蟹精、蛇精、虾蟆精出的,实在是天大的笑话啊!文章对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弊端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讽刺。

精段选读

骂 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赏读

《骂鸭》虽然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曲折有致,所叙故事富有哲理性,颇耐人寻味。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某人和邻翁形成鲜明对比。某人偷盗受到上天的惩罚,邻翁则是一个胸怀宽广的老者;某人并不能随便接受惩罚,为此还必须求助于邻翁;邻翁对这些琐事不计较,但为了帮助某人,还不得不骂他。通过这样的对比,盗鸭者的卑鄙行为与丑陋窘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者用幽默而犀利的笔锋对人性中贪婪、愚昧的一面进行辛辣的讽刺。

罗刹海市(节选)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友,因复有“俊人”之号。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赏读

本选段描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那里的人都以丑为美。主人公马骥俊秀倜傥,被飓风带去罗刹国时,却被当地人认为是妖怪,但后来他意识到了这些人害怕他是因为他的外貌与国人不同,便利用這一点从他们手中获得食物。后来又得知罗刹国贫困的原因是因为国家注重人的外貌而非才学,相貌最“美”的人才能得到重用。作者以谐趣、幽默乃至有点恶作剧的笔墨,批判了罗刹国“以貌取士”的不合理现象,辛辣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

婴宁(节选)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绿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是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而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时见女子露半面来窥,似讶其不去者。忽一老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便来,以至于今。意将何为?得勿饥也?”生急起揖之,答云:“将以盼亲。”媪聋聩不闻,又大言之。乃问:“贵戚何姓?”生不能答。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我视郎君,亦书痴耳。不如从我来,啖以粗粝,家,不晚也有短榻可卧,待明朝归,询知姓氏,再来探访,不晚也。”生方腹馁思啖,又从此渐近丽人,大喜。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瓜架满庭中。

●赏读

文章着力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歌颂了人狐之间纯真的爱情。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作者对她的笑进行了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并通过王子服的观察,对婴宁家中之花作了多角度的描写,以繁花异卉映衬婴宁如花的容貌和纯真的心灵。

链接中考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标题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稿件请投至“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或“zkb.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

猜你喜欢

罗刹
《罗刹海市》
《罗刹海市》火爆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那些美丽的花(组诗)
《罗刹海市》刷屏现象引发的思考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到底在讲啥?
《罗刹海市》究竟触动到了什么
行者借扇
浅析缅甸罗刹形象的源流
清代俄罗斯形象的传统成因及佛经渊源
罗刹海市,无法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