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无法唤醒
2018-01-02张海岩
张海岩
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兰心大戏院用《罗刹国》结束了2017年的上海演出季,70%的上座率无疑是冲着黄维若老师的剧本以及肢体剧名导赵淼的双重光环而来,回想自己购票的初衷,是被《罗刹国》这个超现实的情境所吸引。在荒岛求生题材已经被演绎得无比精彩的现代,恐怕也只有山海经这样有神化色彩的作品可以让我挪步戏院。然而这部在2016年底开始就在世界范围内上演六十余次、获得多个奖项、备受业内人士好评的作品,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却比较平淡以至于在全剧结束之时,观众忽然意识到,哦,原来已经结束了。该剧虽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的舞台呈现方式加上演员们流畅优美的肢体动作,但始终无法温暖上海冬日清冷的空气,似一股低气压,围绕在剧场内。
究其原因,剧中过于简约的面具让我失望了,整出戏肢体表现非常棒,人物内心刻画却过于单薄,表演无法支撑起剧情的隐喻色彩。我觉得唯一华光乍现的是穿插在整部剧中对马骥梦魇的描述,然而台词太少,观众们要从眼花缭乱的表演中窥见真章,的确有一定难度。
但是仅这华光乍现的梦魇,就已足够。
我认为整部作品讲的并不是罗刹国漂流记,而是现代人马骥构建的人生梦魇。马骥,无前史,无交待,无过去,无将来,无缘由沉入大海,造梦罗刹国,所遇种种罗刹鬼,都是荒唐世界恶形恶相。女罗刹收留他,他不愿意、逃走,男罗刹让他做坏事,他也拼尽全力反抗。最后让他放弃抵抗的,不是凶猛的罗刹鬼,恰恰是个“人”,还是个通判,一身官服手握朱笔,权势十足,连罗刹鬼也怕他。周通判给马骥指出明路,罗刹国内适者生存,于是他大笔一挥,马骥也有了一张罗刹脸,在恶鬼梦境中挣扎求生,战战兢兢,生怕被看出自己是个“人”。直到目小红出现,一个善念想让他继续为人,很可惜,纵然是最有权势的目夷大人放了两人一马,也敌不过人中恶鬼、鬼中惡人的周通判。周通判杀了小红,杀了来救马骥的女罗刹,踩着目夷大人上了位,无人去听马骥的呼喊“他是个人,他也是个人”。最终,恶人统治了罗刹国。
剧中以皮影呈现的飞鸟、蝴蝶,让我联想到庄周梦蝶。马骥的罗刹海市,是自己的心魔,他无法逃离罗刹国,是因为他无法战胜自己的心魔,纵使身在罗刹国,他依旧在行梦,梦见自己同尊贵者的握手,心魔所向,非富即贵。马骥与周通判,只不过是马骥梦中分裂出的两个自我。他给自己画上罗刹脸,让自己接近目夷,目小红之于马骥,不是蜜糖而是砒霜,本来可以做目夷大人的乘龙快婿,没想到遇到的居然也是一个人,所以马骥本身是抗拒和目小红离开罗刹国的,而最终目小红的命运,也证明了马骥造梦罗刹国的真相。他不愿意醒来,他不愿意离开,他让要他离开的人全死去,他让另一个自己——周通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整个演出过程中,导演用人作墙,无论马骥想从任何地方逃离罗刹国,都无法成功,那是因为整个罗刹国,就是马骥的心魔,对权势的向往,让这恶的心魔终成势,将一个人囚禁在自己臆想出的罗刹国中。
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马骥永远无法离开罗刹海市,其实人生一世,谁不是从出生起就用种种界定,为自己造了一个国?一花尚有一世界,更何况万物之灵,唯愿人造之国,不是罗刹海市,而是美好花园。清蒲松龄著《聊斋志异》,用鬼神狐仙暗讽世态荒诞,今天中国的戏剧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将一出隐喻色彩浓重的《罗刹国》呈现世界,希望人们从《罗刹国》看到的,不止是戏曲和皮影,不止是肢体与动作,而是为何会有罗刹国,为何无法离开罗刹国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