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如何治疗颈椎病

2023-09-13吴倩扉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人人健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艾条灸艾绒椎动脉

■吴倩扉(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同样是“颈椎病”,为什么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有些人表现出来的是肩痛、头晕,有些人表现出来的却是手麻。都说中医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那么症状不同进行针刺的部位也相同吗?还是需要根据症状进行区别对待?今天就带着大家解开这些疑问,一起来了解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知识。

1.为什么颈椎病治疗要选择针灸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产生是人体经脉气血问题所导致的,这也是患者经脉不通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中医外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能,使得病变部位恢复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这也是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好的方案。

2.针灸疗法分型治疗

(1)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肌型颈椎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肌肉酸痛,经过医学检验可以观察到患者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针灸治疗取穴主要是以颈部夹脊穴为主,或者以患者“靳三针”的“颈三针”为主要下针穴位,即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如果患者还伴有肩部以及肩胛区的疼痛,可以加用完骨穴和肩井穴。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舒缓颈部肌肉的方式。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是由于椎间盘变形、突出引起的,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单侧或是双侧上肢的麻木、酸痛。当患者将头偏向一侧时,疼痛也会明显加重,而且其疼痛常为放射性,部分患者可能还会伴随颈部酸痛感。针对这些情况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以缓解其麻木、酸痛现象为主。所以针刺选穴时必须在颈部夹脊穴基础上,适当增加对相关局部穴的选取,尤其肩后穴、曲池穴、少海穴、外关穴、后溪穴和合谷穴,必须随着患者症状的变化而增减。因此远端多用泻法,而肩后穴必须深刺、直刺才能起到针灸作用。

(3)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多由于患者椎动脉迂曲或狭窄而引起的,多出现眩晕、头昏,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着脖颈疼痛,在症状发生前头晕症状较重,当对颈部进行活动后情况就会加剧。此类椎动脉颈椎病护理人员往往会在夹脊穴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天牖穴的运用。因为天牖穴在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的后缘。此穴横平于第四颈柱的横突,是椎动脉中最容易发生屈曲的地方。此穴下针人员手法必须轻柔,并注意手法不可过快、不能斜刺,入针的深度在1.2~2 寸,直刺,不能过急地提插。

(4)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里面比较严重的一类,产生的大部分因素都和我们上述的神经根型颈部疾病比较相似,都是由于多见于椎间盘突出而造成的。不过这个情况更多见于后中央的突出,而且也有很大部分中老年患者是由于椎管狭窄而造成的。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四肢疲乏、肌肉收缩,甚至胸部有束带感、脚踩草棉的感觉。

通常来讲医护人员会先让患者去影像科进行X光检查,根据X 光的表现判断患者是采取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人员还可针对患者情况,在颈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用督脉穴、如风府穴,而患者如伴有眩晕等症状则加用百会、四神聪,四肢无力加用四肢穴位,以缓解病情症状。

注意事项:(1)当患者饥饿、劳累或精神过分紧张时,为防止其发生晕针和滞针现象,针灸时尽量采取卧位,同时下针刺激不要太强,以防患者晕针。

(2)妊娠女性在实施针灸时必须下针慎重。特别是在妊娠3 个月内,下针的部位禁止选于下腹;而在3 个月内或3 个月以上的患者中,小腹与腰骶部之间或某些容易导致子宫收缩的部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等则不能实施针灸,以防堕胎。而在月经期间的妇女若非有进行调经需要,则不能进行针刺。

(3)下针部位避开血管,有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刺治疗,防止出血或者出血不止。

3.灸法

有些人认为针灸的重点在“针”上,其实不然,“灸”也对治疗颈椎病大有作用。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灸法分为艾草灸和温针灸两种,均有较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趋势散寒的功效。

(1)艾条灸

艾条灸对颈椎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会取24克艾绒,并且将其平铺在26 厘米长、20 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后将其卷为直径1.5 厘米的圆柱形,使用胶水或者浆糊进行封口,有些人员会将艾绒中掺入一些药末以此来增加艾条灸的效果,这种艾条也被称之为“药条”。

艾条灸在使用时分两种:温和灸与雀啄灸。温和灸的使用方法是把艾条引燃的部分对准施灸位置,据施灸位置在3~4 厘米深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感到温暖并伴有灼痛。每段灸时3~5 分钟为佳,直到患者身体发生轻度红晕为宜。雀啄灸是艾条点燃的一端,需要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轻微移动,也可以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进行施灸。

(2)温针灸

温针灸主要是指利用患者在针灸中得气后的留针时间,医护人员将艾绒装上针柄,点燃,或装上1~2 厘米厚的细艾条点燃,使艾绒点燃的温度和针灸二者能够共同发挥功效。

注意事项:艾条灸的高温扎针在点燃时必须小心观察,以免点燃的艾绒和燃尽的香灰掉落,造成灼伤。同时颜面下部、血管肌筋膜较表浅的部位以及孕妇腰骶处,宜慎用灸法。

4.特殊针法治疗

(1)头针

头针又称之为“头皮针”,是中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头皮一些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患者痊愈的目的,头部与人体各个脏器都有着密切联系,经历代关于头部穴位的记载,就有用此法来治疗全身性病症的例子。

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域上五分之一的下段,另一侧上肢为感觉区域。脊髓型取对侧运动区域、双足运感区。

方法:快速进针,由医护人员在刺入一定强度后迅速捻转,不提插。通常需要连续捻针2~3 分钟,留行针10 分钟,当再次反复捻转行针时,反复行针时长也为2~3 分钟,此后即可出针。但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来确定入针频次和持续时间:在急性期,一般每天1 次;慢性期则隔天1 次,以10 次为1个疗程,一般间隔时间为4~5 日。

(2)耳针

耳针是指医护人员在患者耳廓周围上一些特定部位进行针刺来防止疾病的疗法。由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表明,耳朵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既是各部病症的反应点,也可以成为针灸疗法的激发点,若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可成为治疗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方法:每次选3~4 穴,严格消毒后,以30 号3.3厘米长的毫针刺入,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每穴得气后留针20 分钟,留针过程中行针2~3 次。同时患者配合颈部运动,频率由小变大,每周2~3 次,10 次为1 疗程。或以揿针行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穴按压3~5 次/日,使其产生酸、麻、胀、痛。每周治疗1~2 次,10 次为1 疗程。

猜你喜欢

艾条灸艾绒椎动脉
旋转的钢铁厂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艾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瘀血腰痹型腰痛病患者康复护理观察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心衰合并便秘的临床观察
艾条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千锤百炼艾成绒,一闻二搓三看识“上品”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膀胱悬吊术后尿潴留42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