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衰弱
2023-09-13李家英张晓丹蔡艳杨慰梁兴旺通讯作者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李家英 张晓丹 蔡艳 杨慰 梁兴旺 通讯作者(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1.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
衰弱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生理储备功能的下降,从而使机体易损性增加和抗应激能力下降,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非特异临床综合征。老年衰弱是指老年人群(60 周岁以上的人群)在多种疾病情况下发生的以代谢内分泌障碍为主要机制,以肌量减少、肌肉萎缩导致肌力下降、机体易损性增加为主要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疲劳感、乏力、行走速度下降、躯体活动能力降低等,是在身体健康状况变差的前提下发展而成的。在中国,社区老年衰弱的发病率大约为10%,而医院内部老年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达22.6%,一些地方甚至高达到62.8%。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老年衰弱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病证或是临床症状,它是非特异性的、与很多器官系统的衰弱有关,并且涉及很多个方面的临床综合征,存有诸多风险,发病机理复杂。因而,其构成了老年衰弱最基本的共识:因老年人生理学贮备减少而造成,进而对外部刺激反应提升,抗应激能力降低及其保持人体内环境稳态能力降低等为主要特征临床的非特异性情况。
中医学记述中并没有“老年衰弱”这一病名,但古往今来诸多相关记录有载,老年衰弱可归属为中医学“亏虚”“孱弱”“虚损”“痿症”等病证范畴。《黄帝内经》中详尽记录了人体生、长、壮、老的整个过程,阐述了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五脏六腑虚衰、精津气血亏本、阴阳虚损而造成的形、体、质的虚、弱、衰。肾之元精推动五脏六腑气化,保持正常的生理作用;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滋润五脏六腑。因而五脏六腑虚衰最主要体现在脾肾亏虚。精津气血是身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至晚年,由于精津气血不足,不能够濡润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从而会导致形体的消瘦和身体机能的逐渐减退,进而出现生命衰弱甚至死亡的情况。所以阴阳是所有事物生命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阴阳又参与到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记述:“阴平阳秘,精神实质乃治;阴阳离决,元精乃绝。”从少年时期的阴平阳秘,就体现了衰弱阴阳发展变迁的一个过程。因此,可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发生脾肾亏虚、精津气血亏本、阴阳虚损是老年衰弱的最基本病因。
2.临床特点
(1)病证识别
在病证识别中,老年衰弱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体重下降、疲倦感、乏力、行走速度下降、躯体活动能力降低,患者经常感慨“原先能够散步1 小时,如今走不动”“之前家务都是我做的,如今想要做却力不从心了”等。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精力减少、活动减少、行动迟缓、逻辑思维反映缓慢;同时也会有季节交替冷热转变易生病,如发烧感冒、干咳,基础疾病发病症状加重等;更有甚者则容易发生摔倒、不确定性失能、认知功能障碍等,还有的仅体现为疲惫、食欲缺乏、营养缺乏、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
(2)量化分析评估
量化分析评估老年衰弱尽管还没有明确诊断依据,但已经有多种评定量表用于量化分析评估。衰弱基因型评估评定量表和衰弱指数值评估评定量表是当前常用的评估评定量表。另外还有多种临床评估评定量表。国家实行的医药学老年人核心(北京医院门诊)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老年人研究所协作制定的《中西医老年衰弱评估评定量表》专家意见中融入了中医学特点具体内容,是一种值得注意、具备中国特色的评估评定量表,但数据信息离散度大,分辨界值的特异度不太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3.治疗过程中的难题
衰弱会使身体产生很多功能性和器质性的变化,降低身体机能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在生理机能和生理性衰弱的共同影响下,比较小的外部刺激性也会增加病人摔倒、身体失能、发生意外等负性事件风险。由于这类不良反应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再加上发病机理并未明确,对其治疗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阻碍。在医学上,针对衰弱综合征的所有诊断手段都不是针对性地用药,而都是根据风险源的调查以及老年人综合性诊断,以及针对心血管等目前病症的跨区域诊查而实施综合用药。由于患者综合功能下降而无法反转,以及不同病症的存在与相互作用,会使得患者出于老年共病状态,逐渐走向生活品质降低、病痛缠身甚至更坏的结果。因此对于老年衰弱的初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其有助于减缓衰弱的进程,控制老年共病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4.中西医结合治疗
(1)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主要就是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干预方式上既要注重生活方式干预,又要充分发扬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将个体化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精准医疗相结合,实现中西合璧。
(2)防治措施
①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营养、运动等多方面。营养状况的好坏在老年人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膳食营养指南建议,老年人应当根据个人情况摄入优质蛋白、多种营养素及微量元素,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对于具有营养不良风险及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衰弱人群应当适当增加膳食营养补充剂摄入,从而保证身体能量所需,如各种医用营养粉、蛋白粉等,增加优质蛋白及营养素摄入。老年衰弱人群应当坚持日常家务活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劳逸结合。传统锻炼方式如步行、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适宜大部分患者,此外尚可结合康复医师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等。
②老年综合征及老年共病管理: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病科专业医师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及共病评估,从而进一步了解自身健康及疾病状况。通过老年医护团队对老年综合征及老年共病情况的专业诊治及护理制定个体化的综合诊疗方案,从而精准、优化治疗。
③中医药辨证论治:针对老年人肾精亏虚、脏腑功能逐渐衰弱等情况,中医药整体观念及特色化辨证论治具有独特治疗优势。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四诊资料,初步判定患者属于气血阴阳、五脏六腑亏虚中的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对症遣方用药,从而实现中医药个体调理。此外,中药足浴、艾灸、针灸、拔罐等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在老年衰弱的复健中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衰弱发生率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如何合理防治老年衰弱也成为临床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对老年衰弱的范畴含义、原因病机、临床特征都亟需进一步深化认识,临床评价也尚需逐步完善。临床中仍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早识别、早干预,发挥中西医的综合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衰弱的有效防治。
基金名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扬帆计划”(20YF1437000)、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百人”计划(上中医人字(2020)23 号)、“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朱雪萍浦东中医名家工作室(PDZY-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