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处理
2023-09-13申丽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CCU
■申丽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CCU)
根据医学统计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往往防不胜防。如何才能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处理,避免生命危险呢?
1.怎样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疾病,但心肌的堵塞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患者在发作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比如身体乏力、心悸气促、胸前区疼痛以及胸部不适等,这些症状属于冠心病等疾病常见的症状,而冠心病正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当人们出现这些症状时,就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采取防范急性心肌梗死的措施了。
(2)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
在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前,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早期症状。比如在清晨、休息的时候或者活动的时候出现心前区疼痛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一些心衰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患者会表现出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四肢冰冷等休克症状。
(3)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后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前区疼痛、憋闷,部分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甚至会超过30 分钟,且保持休息也无法减轻疼痛。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心脏会增加全身供血来改善供氧,因此会出现心跳加快与血压升高的情况。如果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未接受治疗,心脏功能就会逐渐下降,进而导致心跳减慢,并且会出现休克表现。
2.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1)常规处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之后,常规处理方法是让患者通过平卧休息、停止活动以及保持安静环境等方式减轻心肌的耗氧量,避免病情恶化。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还可以搭配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吸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在减轻患者心肌负担的同时观测患者的状况,从而在患者病情恶化时进行有效应对。确诊心肌梗死必须尽快做冠脉造影检查,明确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然后迅速采取溶栓治疗或支架植入的方法,将闭塞的血管开通,恢复心肌的供血,减少心肌坏死的范围。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患者发作时间不超过12 个小时,就可以在闭塞的部位植入支架,超过12 个小时,就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之后选择相关治疗方法。而溶栓治疗需要在胸痛发生6 小时以内进行,如果超过6 小时,就会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2)药物处理
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处理措施,如果患者身上携带有应急药物可在发病现场立即使用。一般情况下,药物处理急性心肌梗死使用的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这些药物也是绝大部分心脏疾病患者身上随时都会携带的药物。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减少心肌耗氧药物、抗血栓药物以及调脂药物等。若药物搭配常规处理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要及时安排对患者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