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入住ICU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09-12邹志强刘玉华
邹志强 刘玉华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入住ICU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枝江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入住ICU分为对照组(普通病房,81例)与观察组(入住ICU,59例)。收集2組患者临床资料及产后输血治疗中SI水平,分析产后出血入住ICU的相关因素。结果 2组年龄、BMI、孕周、新生儿体重、初产妇占比、胎次、妊娠期高血压占比、妊娠期糖尿病占比、瘢痕子宫占比、绒毛膜羊膜炎占比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占比分别为13.56%,20.34%,均较对照组的3.70%,4.94%高(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前SI水平、血压水平、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心率水平、产后输血治疗中SI水平较对照组高,产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产后输血治疗中SI水平、产后24 h出血量、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心率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产后收缩压、产后舒张压为患者入住ICU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产后出血输血治疗中SI、产后24 h出血量、前置胎盘、人工胎盘剥离、产后心率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可以此为依据指导输血治疗,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入住ICU; 相关因素; 休克指数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9-011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9.039
产后出血为妇产科常见疾病,发病与患者血压、胎盘状态、血红蛋白等多种因素相关,表现为产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为围生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1]。前置胎盘、人工胎盘剥离、产后心率等均为产后出血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否为产后出血入住ICU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同时,输血治疗为产后出血主要治疗方式,通过补充患者血容量、恢复其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以降低失血性休克、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可降低ICU入住率,减少患者经济压力[2]。但在输血治疗期间,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出血量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影响输血治疗效果,增加其ICU入住率。休克指数(SI)为脉搏率与收缩压的比值,正常情况下SI为0.5,若其指数=1提示患者发生休克,>1提示患者休克情况较严重。近年来,在临床危急重症治疗中,多应用SI水平进行预后评估,以便对高危患者提前实施针对性治疗,进而改善预后[3]。但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SI与其ICU入住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选择1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入住ICU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枝江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4],经阴道分娩,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500 mL;剖宫产术后24 h出血量≥1 000 mL。(2)接受输血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4)对调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严重子痫前期;(3)母体血液系统疾病;(4)病态胎盘附着;(5)血小板减少。以是否入住ICU分为对照组(普通病房,81例)与观察组(ICU病房,59例)。
1.2 方法 统计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情况、产前及产后相关检查指标(血压、心率)、产后24 h出血量等。计算患者产前、产后SI水平,SI=心率/收缩压,产后SI测量计算时间为产后出血15 min时,统计SI>1占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组年龄、BMI、孕周、新生儿体重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占比、单胎占比、妊娠期高血压占比、妊娠期糖尿病占比、瘢痕子宫占比、绒毛膜羊膜炎占比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2组产前产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 2组产前SI水平、血压水平、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心率水平、产后输血治疗中SI水平较对照组高,产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产后出血入住ICU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Logistic分析显示,产后24 h出血量、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产后输血治疗中SI、产后心率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产后收缩压、产后舒张压为患者入住ICU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妇围生期死亡主要原因,可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各器官组织灌注量不足等情况,易因循环衰竭、多器官组织功能衰竭而死亡[5-6]。输血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快速改善患者血容量,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7]。但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大量外源血制品注入会影响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可能会出现输血治疗不满意、生命体征纠正难度大、止血困难等情况,需进入ICU病房接受抢救治疗。因此,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需评估其输血治疗效果,了解其输血治疗不满意影响因素,以便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改善预后。SI为创伤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是否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常用评估指标,通过该指标变化可了解目前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康莲香等[8]在对2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研究中发现,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SI水平显著高于无产后出血者,说明SI对产后出血具备良好的评估、预测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后24 h出血量、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产后SI、产后心率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产后收缩压、产后舒张压为患者入住ICU的保护因素(P<0.05)。考虑原因为,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均会影响产后子宫收缩情况,增加产后出血量;而产后出血量增加,患者血制品输注量随之增加,可能会在凝血功能紊乱状态下影响血制品输注质量[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收缩压为患者入住ICU的保护因素,产后心率水平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P<0.05),因此两者比值,即SI水平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考虑原因为,随产后出血量增加,患者有效血容量逐渐降低,血压水平随之下降,出现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下降情况,进而表现出各器官组织灌注量不足,引发器官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会出现心率加快症状;同时,为代偿机体器官组织缺血症状,出现心率代偿性加快、心肌负荷加重等情况,因此会出现SI水平升高[11-12]。在此种生理状态下,患者接受血制品输注治疗,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各器官组织有效循环量增加、血压升高等情况,部分器官组织可能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局部氧化应激性损伤、炎症反应状态,并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影响血制品输注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并且在血制品输注治疗期间,会引发凝血功能紊乱,子宫止血困难、阴道出血量增加等情况。因此,接受血制品输注治疗,可能会难以纠正患者生命体征,需接受ICU抢救治疗,进而出现ICU入住率提升情况[13-14]。沈玲玉等[15]对128例产后出血患者研究中发现,产后SI>1[AUC为0.758(0.650~0.886)]、峰值SI[AUC为0.857(0.744~0.969)]对预测患者接受ICU治疗效果较理想,提示SI水平升高,产后出血患者接受ICU治疗发生率相应提升,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在输血治疗期间患者SI变化与入住ICU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输血治疗价值,因此本次研究能为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提供更客观的参考依据。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若产妇存在前置胎盘、人工剥离胎盘情况,应加强其产后宫缩干预,关注产后血压、心率水平变化情况;且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期间,若出现SI水平增加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输血治疗不满意情况,需同时实施针对性治疗,包括促进宫缩药物(麦角新碱、缩宫素等)治疗、外科手术(结扎盆腔血管、切除子宫等)治疗,以阻断持续出血症状;在此基础上,需同步关注患者各器官功能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酸中毒等,并积极予以针对性治疗,以保证输血治疗效率,降低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输血治疗中SI、产后24 h出血量、前置胎盘、人工胎盘剥离、产后心率为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孙淑荣,董微,张爽,等.2011年—2020年天津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2,25(4):241-247.
[2] 周燕,顾宁,史晓红,等.宫腔止血囊放置时机对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输血治疗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12):881-885.
[3] 甘君英,许和平,吴开芳,等.年龄休克指数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6):689-692,698.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41-646.
[5] 刘贵龙.基于WOS的大量输血研究的科学计量学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3):237-245.
[6] 丁海青,周凤荣,罗丽梅,等.2014—2018山东省级监测点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婦死亡原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8):623-625.
[7] 石慧峰,陈练,王晓霞,等.2016—2019年中国严重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现状和变化趋势[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7):451-457.
[8] 康莲香,邱瑜,王佩,等.产后出血患者检测休克指数和舒张压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6):986-989.
[9] 张建维,赵迎新,周玉杰,等.术前休克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影响的临床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10):1169-1173.
[10] 马宏伟,刘兴会.产后出血病因构成的变迁及应对措施[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3):165-168.
[11] 吴钊.胎盘植入性疾病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3):173-176.
[12] 蒋晓颖,周密,席岚,等.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4):596-600.
[13] 苏晓丽,佀小爱.Bakri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5):2273-2276.
[14] 任春丽,唐兴国,张玉芳,等.经产妇产后出血产前预警与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3):297-298.
[15] 沈玲玉,陈婧,张兰,等.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输血治疗和入住ICU预测价值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2):103-107.
(收稿日期: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