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批注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
2023-09-12吴洁
吴洁
摘要:图示批注是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的补充,可以在不同的阅读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图示批注:揣摩细节表达,使用自绘图批注;抓取动态情节,使用参照图和自绘图联合批注;把握行文脉络,使用合作绘制图批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图示批注;阅读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批注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用批注的方法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批注策略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1]批注的形式主要有符号批注、文字批注和图示批注。其中的图示批注,即用绘图的方式进行批注,是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的补充。图示批注简洁、明了,能清晰展示文本的细节和脉络。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篇幅的增加,完成中长篇文本的阅读,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性,指引学生用图示批注“再加工”文本内容,能够化难为易,有助于他们清晰把握文本结构,形成深度理解。
一、揣摩细节表达:使用自绘图批注
揣摩细节表达时,可以使用自绘式图批注,就是让学生自己绘制图示进行批注。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及其动态演变的过程,进而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品读文本时,学生仅凭想象一时无法理解爬山虎的样子。我便指引他们使用图示批注的方式,边读“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边自己在文字旁边绘制图示。学生边读边画,学习直观、生动、有趣,文中的语言便活了起来,从而顺利地突破了理解屏障。教学片段如下: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生长在墙上,并跟着叶圣陶先生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叶老先生来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课文在哪一自然段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的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样子。这一段的“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两句话,告诉我们爬山虎是什么样的。
师显然,这两句话非常关键,对于这样的句子,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很难想象爬山虎长叶柄的地方反面还能伸出细丝,这该是什么样呢?
生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蜗牛只有两只触角,但爬山虎能伸出六七根细丝,这该有多奇特啊!
生我见到的植物新叶都是绿色的,爬山虎的新叶却是嫩红色的,难以想象。
师要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需要抓取一些关键词、关键句。你们一般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完成这个任务?
生我们可以通过画波浪线、双线等方法,批注出这些关键词、关键句。
师请先用这种方式批注描写爬山虎的词组。
(学生批注。)
师你刚才批注了什么,能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吗?
生我批注了把细丝比作触角的句子,这句话形象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大部分学生都批注了这句。)
师如果我们根据这两句话画一画爬山虎的样子,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呢?接下来大家试着画一画。
(学生采用“自绘式”图示批注阅读学习。)
自绘图批注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所以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出现了不少像图1这样栩栩如生的批注。这些批注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个性理解,体现了对文本关键词、关键句准确、到位的把握。
二、抓取动态情节:使用参照图和自绘图联合批注
当文本出现描述动态情节的文字时,自绘图批注往往无法准确抓取文字的“动态”,这时可以使用参照图和自绘图联合批注。教师抓住凸显“动态”的关键词,出示参照图,启发学生抓取其他能够体现情节动态发展的词句,并绘制两到三幅图示,直观呈现情节动态发展的过程。还以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参照图+自绘图”的批注方式,品读爬山虎攀爬的动态过程。教学片段如下:
师了解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形状、颜色,那你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吗?
生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师这个“一脚一脚”用得好!(出示图2)老师这边有一张爬山虎叶柄反面伸出细丝的图示,接下来,就请你们细细品一品课文第4自然段,一边品,一边自己绘制,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攀爬的过程。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绘制的图示批注形象生动,一起来展示分享。
生(出示图3、图4)这是我绘制的两个图。第1幅展示的是“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的“巴墙”过程,用的批注关键词是“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第2幅图展示的是“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的“弯曲拉一把”的动态过程,用的批注关键词是“弯曲了,嫩茎拉一把”。
师这个图示批注抓取的爬山虎巴墻、爬墙的过程,非常形象。两边靠墙的同学,试一试把自己的手掌当作小圆片贴在墙上。
(靠墙的学生纷纷尝试。)
师这个自然段用到的“触着”“变成”“巴住”“弯曲”“拉一把”“紧贴”都是爬山虎攀爬的动作词。刚才大家抓住这些重点词,以图示批注的方式,形象展示了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动态过程,说明你们的理解很到位。
生图片批注的方法真是生动又有趣,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批注。
师是的。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还有一个疑问:爬山虎往上爬时脚必须触着墙、巴住墙、紧贴着墙,那么,没有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上述教学中,为了展示文本情节的动态变化,教师通过出示参照图,让学生根据动态情节自绘图示批注的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爬山虎的动态变化特点。这样的操作,既留下了文本表达起伏变化的轨迹,又留下了学生思考的痕迹,让整个学习过程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三、把握行文脈络:使用合作绘制图批注
对文本行文脉络结构化的梳理,涉及细节抓取,更涉及文本层级,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合作绘制”图示批注,从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作者情感等多维度入手,进行图示批注。《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的结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合作绘制图的方式批注,过程如下——
师通过上面的图示批注学习,你对《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有了哪些新的发现呢?
生我发现爬山虎的叶子具有颜色美、形状美、动态美的特点。
生我明白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的攀爬过程。
……
师看来大家都收获满满,那你们能把自己的这些学习成果,有条理、按类别地展示出来吗?
生我觉得可以通过树状图、脉络图等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
师这个办法不错,但这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吧。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
师我看到了不少精彩的图示批注。我们来请两个小组展示一下。
生(出示下页图5)我们小组主要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三个层面做了归纳梳理。从图中可以看出,爬山虎生长的两个地方是文中提到的;对于叶子的特点,我们做了提炼,分别对颜色美、形状美、动态美做了说明;对于脚,我们将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的内容做了整体梳理,呈现了脚长在茎上时、初生时、触墙时、枯萎时的不同状态。
师你们的图示批注是对课文内容的浓缩,让我们一看图就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怎样讲的。
生(出示图6)我们小组的图示批注主要从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脚的形状和颜色、叶子的形态和状态、生长的场所4个层面做了归纳梳理。除了文中的内容,我们对爬山虎生长的地方还做了一些延伸,从课文提到的操场、家中西墙延伸到了北墙。我们认为这样的延伸更能衬托爬山虎的蓬勃与活力。
师你们的图示批注立足课文还有延伸,值得我们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借鉴使用。你们小组的图示批注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核心图绘制了爬山虎的样子,让整幅图显得生动立体,让人感受到了爬山虎的盎然生机。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合作绘制的图示批注,使文本的行文脉络一目了然,让人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结构和内容。
图示批注对阅读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思维可视化、解读多元化、观点透明化。本文只是呈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图示批注的几个样例,期待更多的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优化批注方法,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怡,段红.批注:让思维“可见”——以统编教材四(上)第六单元“批注”阅读策略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2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