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提升微探

2023-09-12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译林语篇农场

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钱 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要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沟通交流,传承优秀文明成果,加深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基于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终身发展。针对基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培养,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本节课Story time的主题场景在农场,Liu Tao带Mike去爷爷的农场,他们在参观农场的过程中谈论所看到的动物和水果。在导入部分,教师设计如下:

1.Quick response

T: If you see some pictures, read them loudly. But if you see a bomb, please clap your hands and say“ Bomb”.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快速反应”的游戏环节,呈现相关农场类的词汇,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farm”。

2.Lead in

(课件出示一些农场场景)

T: They’re so beautiful. Do you like them? But I have a farm here.(出示一张不完善的农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

T:Is it nice? Do you want to decorate it? But before that,we should finish three tasks.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农场的图片,一方面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农场有了直观的感受。这时,教师再出示一张不完美的农场图片,询问学生“你们想装饰它吗”,以此围绕这一情景展开本课的主线,需要学生完成三个任务逐步装饰出美丽农场。

学生与文本之间会存在信息沟(问题),因此,在学生进入文本之前,教师可以用谈论话题、分析主人公、利用学生已有的与故事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巧用结局等方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是各单元的核心板块,是具有一定故事性的语篇,通常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主题,利用学生与文本间的信息沟(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教师没有直接呈现课题,而是利用Free talk谈论学生喜欢的动物: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it?What do you think of it?等,接着出示本课主人公:the lion和the mouse,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外形特征,讨论谁的本领大,等等。此时,教师进一步设疑:“这两个悬殊如此之大的动物有一天不期而遇,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给出了各种猜测(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思维导图辅助,发展学生思维

呈现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找到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

英语课堂离不开单元主题的情境,只有在深入开展语篇研读的基础上,合理并逐步展开情境,学生才能成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学习,浸润情境,有话可说。思维导图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分支,多维呈现信息和知识点,用图和关键信息点的形式创设出英语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整合或重组,用多元的视角来解决问题。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为例,笔者以season为中心话题,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年四个季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然后利用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our seasons?”和一些关键词weather、colour、food、activities、clothes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搜索脑海中与季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师生合作完成season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谈论了四季的天气、大自然的变化、特色的食物、生活用品、穿着打扮、各类活动等。

笔者也鼓励学生小组或独立制作单元话题的思维导图,并在小组间交流思维导图,而后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多层次深化单元主题的主动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篇章,进而解决问题。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使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线性平面思维转化成具有放射性的多元立体网状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对问题的探索、情景的体验等高阶思维品质。

三、提炼问题层次,拓展学生思维

对话交流活动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之一是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不论学习理解活动、应用实践活动,还是迁移创新活动,都需要有逐层递进的相关主题与话题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概括主题的意义。它虽没有图片的五彩缤纷、没有动画的形象生动、没有音乐的律动,但有着语言独特的魅力。纵观很多特级教师,他们在问题的设置上必定有独特的引领艺术,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提出的不同问题,走向对主题探究的不断深入。而很多教师在设计时较多地关注情境的设置、游戏的运用、活动的完成等,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下完成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理解、应用和创新等逐层递进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活动中。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走得更深、更远。

如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在表述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动物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T: What fruit do you like?

S: I like apples.

T: Do you like red apples?

S: Yes,I do.

T: Why?

S: They’re sweet and nice.

T: What about green apples?

S: Yes, I like green apples./I don’t like green apples.

...

如果教师只问了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马上停止了对话,这样的对话就显得单调、死板。因此,在课堂上多提炼一些追问,则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思考,则多一些从不同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

再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谈论了周末的生活,教材上的重点句型是“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What does... do at weekends?”, 教师可以增加更深层次的问题丰富思维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拓展:“What time do you...? Do you like...? Do you often do it? Is it interesting? What else do you do? How about your mother/father? Does she/he like...?”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及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设置问题留白,创新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留白是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遵循“先扶—再牵—后放”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先带着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独立地、自由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各单元的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但里面不乏一些留白或幽默式的结局。Song time和Rhyme time节奏简易明快,朗朗上口,更紧扣单元主题。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设计一些续编或创编的任务,那么,学生在观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释放创造性思维。

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中呈现了过新年时Uncle John来到Mike家,并分别给Mike、Helen和Tim准备了礼物,Mike和Helen谈论各自得到的礼物的故事,但在整个故事里Tim始终没有出现。在完成故事学习后,笔者就利用这一留白,给学生设计了解决续编任务的问题:“Tim comes,What will happen?”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创编故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有的小组创编了Tim和Uncle John之间的对话:

Tim: Hello,Uncle John! Happy New Year!

Uncle John: Happy New Year,Tim.This is for you.

Tim: Thank you.What’s this?

Uncle John: A robot.

Tim (做打开礼物盒状): Oh,how cool! Thank you,Uncle John!(同时拥抱Uncle John)

有的小组创编了Tim和Mike、Helen的对话:

Tim(看到Mike的礼物盒):Hi,Mike!What’ s this?

Mike: It’s a CD.

Tim:What’s that,Helen?(指Helen的礼物盒)

Helen:It’ s a doll.

Tim:How nice! What’ s this?

Mike and Helen: It’ s a robot. It’ s for you.

Tim(打开) :How nice!

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对于有些不会表达的内容,他们会用中文代替,也会出现语法错误,但他们已经迈出了敢于思考、勇于表达的一步,值得鼓励和表扬。随着所学知识的丰富、学习能力的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五、结语

基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提升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单元主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对语篇进行深入的研读,深刻理解语篇的“W-W-H”(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和配图等意义或功能),结合文本内容,明确思维训练的重点,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富含思维内涵的活动,聚焦相关主题下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节点和层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及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

猜你喜欢

译林语篇农场
内卷
农场假期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农场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过刊转让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