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9-12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小学 张 华
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导致学生在理解数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当下的教学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合理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创造力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教与学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必要性
(一)教学优势
1.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让教学从教师讲述转向学生自主探究,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学情、开展教学反思。因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准备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的课下情况编制训练题,帮助学生吸收和巩固知识。
2.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如果可以引入生活化数学资源到课堂中,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不仅能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中,而且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有助于他们的深入学习。
3.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丰富性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配以生动的讲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必要性
1.当前教育的需要
信息技术是数学模式的升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引领下主动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力、探究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可以不断优化当下的数学教学体系,也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包含范围很广,掌握信息技术是每个人的必备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学习支架,提升他们的信息技能。信息技术具有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的功能,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现几何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的头脑得到放松,以不断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创新路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需要教师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此才能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内容,将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究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唤醒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在数学情境的构建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情,用丰富的数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数学生活情境的构建中,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情境创设的基本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才能主动进入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生活化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通过生活情境展示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轻松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想象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上。因此,在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在指导学生对问题开展详细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探索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在“圆柱和圆锥”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与圆锥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课堂开展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展示功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深化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其探究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起自我发展的意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最终树立用数学视角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思维引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直观的数学材料,为课堂增添趣味元素,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可以构建起交互性的数学环境,让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的活跃,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如在“角的度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将知识点展现出来,通过做角、转角、变角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别样的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从静态的角的认识转为自主测量角,形成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中,为了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将同样两个角的其中一个角的边拉长,另一个角的弧度开大。由此,学生就会通过观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这样,通过直观展示,学生就可以透彻地理解角的概念,把握知识本质。
(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家校合作,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校合作是育人的新模式,可以实现教学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下,很多学校已经建立了智慧校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预习课件、训练题和作业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终端,指导学生在家学习。
1.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首先,学校要利用家校论坛定期发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资料,指导家长对学生的家庭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对于学生反思的情况,家长可以利用网络和教师开展交流。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校合作,推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流程发布到网上,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家附近的地点而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接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家长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其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借助信息技术直观演示的功能,可以让学生轻松习得知识,但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避免“学科缺失”。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要突出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不应当脱离数学,孤立地利用信息技术。同样,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规律,不应该将目光只停留在某个问题的探究上。第二,信息技术不能滥用。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数学课堂要避免教师跟随课件教学的现象,依然要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只有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结合点,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向数学课堂的有效渗透。第三,信息技术和数学的融合要有“度”。数学教学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标,这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加强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的是知识传递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把握住信息技术的“度”和应用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分析、归纳的机会。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下,教师只有确立好新的发展思路,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才能为教学的有序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而推动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因此,教师要从知识传输转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推动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