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3-09-11张雷霞
张雷霞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芮城县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护理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护理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48%,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展开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效果,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廣。
【关键词】 糖尿病;人性化护理;负性情绪;血糖控制效果;生活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2-012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40
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机体唯一降血糖物质为胰岛素,如果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则会导致血糖升高,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超过90%)。高血糖状态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出现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使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受累,严重损害生命健康。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患者需终身用药、调整自身饮食习惯和适当加强锻炼,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容易让患者产生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到自我管理意愿,不利于血糖控制。常规护理的关注重点在患者病情方面,但忽视了心理情绪[2],护理人员多是被动执行医嘱,主动性不足,无法取得理想效果。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其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秉持人文理念,能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能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进一步提升治疗及康复效果[3]。本次研究就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芮城县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对照组男33例、女33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4.75±5.38)岁,病程1~10年,平均(5.67±0.81)年。研究组男34例、女32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4.82±5.41)岁,病程1~11年,平均(5.73±0.84)年。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认知正常,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障碍;(2)存在免疫系统障碍;(3)依从性较差的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行。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包括环境管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等在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人性化护理小组。挑选科室经验丰富、资历高的护理人员组建小组,负责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工作。对小组成员展开专科护理技能的再培训,与此同时,讲述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强调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注重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的培养,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小组成员的服务态度及沟通技能,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投入到后期工作中[4]。(2)人性化接待。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接待患者,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讲述各项检查指标的意义,说明需要开展何种治疗,解答患者疑问。同时协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尽快接受相关治疗。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言行,保持友好、耐心的态度,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信任[5]。(3)人性化环境护理。除了保持病房卫生,调控温度、湿度等常规护理外,护理人员还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小物件来增加温馨感,提升住院舒适度。比如摆放绿植,让患者放松心情;为老年患者提供防滑拖鞋,防止在病房内滑倒;在病床旁边增设护栏,避免坠床摔伤。(4)人性化健康指导。宣教前,护理人员需了解每位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而制定出个体化的宣教方案,这样才能保障宣教取得良好效果[6]。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进行统一、系统的宣教,总结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如发病原因、危害、控制方法等;对于认知水平不足的患者,采取一对一宣教,同时发放疾病知识手册、播放科室自制宣传视频等来强化患者认知。在患者提出问题后,需耐心解答,将医学术语通俗化,确保所有患者能理解相关内容,从而产生主动规避风险因素的意识[7]。(5)人性化心理关怀。在长期抗病期间,糖尿病患者会产生多种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消除其顾虑,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内心想法以减轻心理压力。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患者正向反馈,让患者愿意主动寻求意见和心理疏导。说明相关治疗的意义,讲述科学的疾病控制方法,说明疾病控制得当可恢复正常生活。在与患者沟通时,尽量使用正向话语引导,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缺乏抗病信心的患者,向其讲述病情控制良好的案例,针对其自身情况设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以提升血糖控制水平,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让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8]。(6)人性化生活指导。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运动等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意义,并帮助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同时做好饮食与用药之间的合理规划,避免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运动方面,制定并实施每日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另外,让患者保持规律睡眠,高质量的睡眠能带来充沛精力,从而让其以健康的心态对抗疾病[9]。
1.3 观察指标 (1)负性心理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价,两表标准分均为100分,SAS高于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SDS高于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且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2)血糖控制情况。护理前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3)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评价,各维度粗分经转化后的标准分均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填写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5分及以上、70~94分、70分以下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负性心理情况比较 2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2.2 2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组护理前FPG、2 hPG、HBA1c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护理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4。
3 讨论
在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糖尿病发生率不断攀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源,因此做好其预防及有效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0]。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但要想长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科学的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护理模式缺乏对患者自身情况的关注,如果患者医疗配合度不佳,各项干预措施则无法顺利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需要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在通过相关手段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精神需求及就医体验,以提升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身心健康程度。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比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人性化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人文理念,可切实做到围绕患者需求展开护理服务。在接待患者时,护理人员热情服务,以友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信任,拉近医患距离。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开展个体化疏导,旨在改善心态,促使患者以更积极的心理面对治疗[11]。研究组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能促进疾病控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科室会挑选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小组,同时给予针对性培训,进行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此基础上,健康宣教能提升患者自我防护意识,生活指导能强化其自我管理能力,再配合常规用药指导,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疾病,将血糖持续稳定地控制于达标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更多地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予以其需要的医疗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致力于改善患者医疗体验,通过热情的接待及人性化的环境护理,使之产生良好的住院体验感;通过人性化的健康宣教、心理关怀及生活指导,最大程度地消除其负性心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病情获得良好控制,患者护理满意度必然更高,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展开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效果,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柳玉洁.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2003-2004,2006.
[2] 刘映兰.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3):80-83.
[3] 郑爱萍.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和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7):161-164.
[4] 许燕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CD].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5):85-86.
[5] 谢银丽.人性化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CD].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5):150-151.
[6] 黄艳.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313-314.
[7] 柳红丽.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人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324,330.
[8] 蔡芙侠.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心理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1,17(1): 171 -172.
[9] 梁晓霄.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57-258.
[10] 张燕,崔丽丽.人性化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21,18(10): 261-262.
[11] 侯雯.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0):188-189.
(收稿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