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在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中的临床应用

2023-09-11黎细平郭剑波

现代医院 2023年8期
关键词:正位锁钉压杆

黎细平 郭剑波 廖 勇

新余市中医院 江西新余 338025

股骨干骨折作为常见骨折类型,其约占全身骨折的10%,多因暴力因素导致,容易导致患肢缩短、活动受限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多采用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以良好固定骨折端,促使骨折愈合[2]。但髓内钉置入髓腔时容易出现变形情况,造成定位不准,固定失败,从而延长手术时间,且会增加辐射暴露量[3-4]。因而寻求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有效固定技术,对提高锁定螺钉固定成功率尤为重要。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是一种新型固定技术,其利用套筒与定位杆,并在锁钉瞄准器观察下置入锁定螺钉,可确保螺钉有效锁定[5]。但目前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在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中固定效果尚未明确,且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在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8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均4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3~68岁,平均(45.28±3.67)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6~25.7 h,平均(13.42±3.62)h;骨折原因:事故伤24例,砸伤6例,坠落伤9例,其他4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1~67岁,平均(45.15±3.63)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7~26.9 h,平均(13.58±3.74)h;骨折原因:事故伤22例,砸伤7例,坠落伤10例,其他4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原因比较,有可对比性(P>0.05)。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批号:2019011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股骨干骨折符合《实用骨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6],且经X线、CT等检查确诊;②年龄18~70岁;③新鲜骨折;④精神、认知正常;⑤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多发伤;②严重开放性骨折;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病理性骨折;⑤凝血功能障碍;⑥无法耐受手术。

1.3 方法

两组均行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前完善影像学、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满意后,取患者仰卧位,将骨科牵引床连接至手术台,然后将患者下肢放于牵引床,实施牵引,注意牵引过程中固定好健侧肢,并将软垫放于膝关节下方,避免腓总神经受损,同时将C臂机放于健侧肢一侧,便于术中观察;将股骨长轴延伸线作为切口中心,在大转子近端做一长3 cm左右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筋膜下组织,将臀中肌钝性分离,可见大转子内侧后,放入髓内钉开口器,在C臂机观察下开口,然后经开口将复位金手指置入股骨髓腔,于透视观察下明确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复位骨折端,待确认复位金手指深入股骨远端髓腔,将长导针经中手指中空心置入,导针达远端髓腔后,将金手指取出,并用扩髓钻扩髓;待髓腔峡部阻力较大时,根据髓腔直径选用适宜髓内钉,然后将髓内钉与定位支架经过导针置入髓腔,在C臂机观察下复位骨折断端,确认骨折对线良好。

1.3.1 对照组 术中以徒手技术锁钉,C臂机投照股骨远端侧位片,确认髓内钉远端2个锁孔呈同心圆,将克氏针倾斜放在股骨外侧位置,并在同心圆上方位置,然后适当调整克氏针位置,确认针尖与锁孔正中央相对应后,置入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取出克氏针,经克氏针孔置入钻头,确认钻头经髓内钉锁孔后,钻透股骨内侧皮质,选用适宜锁钉固定,最后以同样手法置入另一枚远端锁钉。

1.3.2 研究组 术中以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锁钉,在透视下观察定位支架股骨前方定位孔位置,若定位孔不在髓内钉正上方,需根据定位支架确认套筒纵向位置,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去除定位支架后,根据标记将定位套筒放于股骨远端正上方,经定位套筒用过电钻钻孔,并经骨孔置入定位杆,确认定位杆顶端压在髓内钉平台上后,安装卡环,制成固定定位支架;经定位支架在远端锁定孔部位做一小切口,根据钻孔深度置入适宜长度的2枚锁定螺钉固定;C臂机投照股骨远端侧位片,确认锁定螺钉穿过髓内钉锁钉孔,然后在骨折近端钻孔,拧入1~2枚锁定螺钉,最后去除定位支架,安装好髓内钉尾帽。

1.3.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均予以3~5 d抗生素抗感染,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接受为期6个月的康复随访。

1.4 观察指标

①一次锁钉成功率:记录两组一次锁钉成功例数。②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两组远端锁定透视时间、远端锁定成功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③膝关节功能:随访6个月,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7]评价两组膝关节功能,量表涵盖疼痛、闭锁感、跛行、使用支撑物等8个方面,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膝关节功能越好;分值≥95分为优,85~<95分为良,65~<85分为可,<65分为差。④并发症:记录两组随访期间锁定螺钉脱落、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锁钉成功率的比较

研究组一次锁钉成功41例,成功率为95.35%;对照组一次锁钉成功32例,成功率为74.42%;研究组一次锁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40,P=0.007)。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远端锁定透视时间、远端锁定成功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9,P=0.00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锁定螺钉脱落,发生率为4.6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12,P=0.474)。

3 讨论

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作为股骨干骨折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其具有创伤小、抗旋转作用强等优势,可防止髓内钉两端锁钉缩短,提高骨折端稳定性,促使骨折愈合[8-12]。但髓内钉置入时变形容易导致固定失败,增加切开锁定风险,且会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患者早期康复[13]。

目前,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中主要采用徒手技术锁钉,利用克氏针钻孔,再进行固定,此法虽可固定螺钉,但克氏针临时固定时会增加股骨外侧肌肉损伤,且多次钻孔会影响远端锁钉作用,降低锁定强度,从而可能会导致骨折固定失败[14-15]。同时,徒手技术锁钉对操作医师要求较高,若螺钉锁定点偏差、定位支架操作不熟练,容易降低一次锁钉成功率,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16]。此外,相关报道指出,徒手技术锁钉失败率高达8.0%~29.1%[17]。研究发现,根据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原理,将压杆、锁定螺钉、瞄准器连接为一体,即可准确置入螺钉,从而提高锁定成功率[18]。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作为新型固定技术,其结合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原理,利用套筒确定圆孔,再使用定位杆压杆,安装瞄准器,可有效置入锁定螺钉[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一次锁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远端锁定透视时间、远端锁定成功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固定可提高一次锁钉成功率,缩短锁定时间,促使骨折愈合。分析原因在于,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固定时只需在C臂机观察下即可确定圆孔位置,且仅需观察股骨正位像,从而可简化操作难度,减少透视时间[21]。同时在透视下明确髓内钉上方压杆圆孔,可避免髓内钉在髓腔内变形偏差,防止定位失败,且可明确锁钉移位情况,从而可确保一次锁钉成功,减少组织损伤,促使骨折早期愈合[22-23]。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固定可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一次固定成功,可减少组织损伤,且可缩短X线投照时间,减少肌体辐射暴露,同时术中无需反复钻孔,从而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膝关节功能[24-25]。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发生。分析原因在于,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一次固定成功可确保远端锁钉作用,避免锁钉强度下降,且可促使骨折早期愈合,从而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C臂正位圆孔压杆技术固定可提高一次锁钉成功率,缩短锁定时间,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正位锁钉压杆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疗效比较
基于直接刚度法的三段刚度压杆非线性分析
应变片粘贴因素对压杆测压的影响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对比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
双薄壁墩承台拉压杆模型计算
三种锁钉方式对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压杆稳定临界力欧拉公式统一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