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问学课堂“问—学—教—评”一体化的实施

2023-09-11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时珠平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问学儿童水平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时珠平

儿童问学课堂中的学习总是由学生的问题开始的,并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生成新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学—教—评”一体化的实施,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的知识、观念、方法不断完成知识、思维和方法的建构,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问—学—教—评”一体化的意蕴和特征

“问—学—教—评”一体化是儿童问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引领下的一种评价方法。它通过对学生之问的梳理和评价,使学生之问成为围绕核心知识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对学习的评价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围绕核心知识,参与持续、有效的学科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对教的评价,促进教师以引导性问题将核心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衔接,训练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来客观呈现学生在知识体系建构和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水平。

“问—学—教—评”一体化评价以学生的素养提升为导向,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等维度进行观察、测量、评价,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体现出学科育人的素养导向。其评价的整体性及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有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并全面地分析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儿童问学课堂的学习是围绕一条主线——学生的问题来展开的学习。学生的“问”即课堂学习的方向,“教”指向的是学生围绕核心知识提出的问题,“学”是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评”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因此,儿童问学课堂的评价还体现在“问—学—教—评”的一致性方面。

二、“问—学—教—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

在儿童问学课堂的项目化实施过程中,为让学生更好地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并在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中形成认知新图式和知识新体系,依据“问—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儿童问学课堂的评价体系。

儿童问学课堂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过程性数据进行评判,还包含对问与学、教与学的过程的反思和调控,从而改进师生的教与学。学校依据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实施的情境,根据课堂实施过程中问学工具使用的效果、学生问题转化的质量、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的学习实践活动及学习成果的展示情况等,制定了儿童问学课堂的管理评价表(见表1)。

表1 儿童问学课堂管理评价表

该评价表既关注了儿童问学课堂中问学工具的使用,也关注了学生问与学的活动质量,还关注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一)对问学工具的评价

儿童问学课堂的评价首先关注的是对显性的问学工具的评价,儿童问学课堂的显性工具主要有问学口令、小闹钟和问学展示板三种。

问学口令是指在儿童问学课堂中师生共同使用的语言凝练、目标明确、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的课堂管理指令。教师说出某一口令时,学生迅速接出下一句,并且身体立刻随着口令做出反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对问学口令的使用程度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调整课堂学习状态。

儿童问学课堂通过设置小闹钟来进行时间管理,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时间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并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周围干扰情况的能力,纠正学生的拖沓行为,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儿童问学课堂通过对小闹钟使用的评价,有效促进教师加强时间管理,从而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儿童问学课堂还通过对问学展示板使用情况的评价,促进师生更好地利用问学展示板提出问题和展示学习成果,更清晰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独特发现。

(二)对问学活动的评价

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实施学习能级评价表(见表2)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如核心问题的提出、项目目标的达成、学习活动的开展、成果展示的质量、梳理反思的力度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将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进一步量化,并将其水平分成种子级(C)、领衔级(B)、卓越级(A)三个能级。该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表现的独立性、知识和思维的建构、回应学科学习和学习目标、有依据地表达以及反思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表2 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实施学习能级评价表

对于“问题的提出”,既要关注学生提问的角度,还要关注学生提问的质量。对问题是否有质量的评判应紧扣几点:一是问题有没有方向,即有没有围绕学习的主题来提问;二是问题有没有层次、有没有内在逻辑;三是问题能不能引起同伴的学习兴趣,并引发深度思考;四是问题可不可以被转化、可不可以被迁移,如转化成课堂的学习项目,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问题和迁移运用等;五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频率,频率越高,说明提问的能力就越强。

对于学生提问水平的情况描述,我们还可以将其分为五级水平:一是敢于提出问题的水平;二是简单模仿的水平;三是自主悟学后提问的水平;四是带着问题学并在学中产生新问题的水平;五是能在融会贯通、深思熟虑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水平。这五级层层递进,一级比一级难度大。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每一阶段的提问水平和学习水平的过程性关注和综合性评定,评价学生问的水平和学的效果。

(三)对任务推进的评价

在“问—学—教—评”一体化的课堂里,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实现的,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则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而实现成效怎样,即达成度如何,又必须依靠对标性的评价来确定。因此,学习目标应分别对应由核心问题转化成的驱动性问题和由驱动性问题转化成的挑战性任务,以及为完成挑战性任务设计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适时、适度的教的活动。(见表3)

表3 任务推进评价表

教学活动与学习任务是对应的,学习任务是紧扣教学目标的。学习目标的数量决定了学习任务的数量。为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思维的建构。学习活动中的每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几个板块可以并列横向展开,也可以纵向递进深化,还可以环环相扣而互相促进。分别对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向纵深发展。学习任务要促进学生深入自主地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在反思中不断地修正认知结构。

(四)对小组合作和展示的评价

在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和展示进行评价,我们还可以将其过程表现进一步细化。(见表4)

表4 儿童问学课堂小组合作和展示评价表

在小组合作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在展示前,教师可以把评价成果展示活动的标准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和准备展示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活动方案。在展示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展示的学生或台下的学生随机交流,引导学生把展示过程或看展示时的感受和收获表达清楚,并依据评价标准用恰当的语言对展示的进程和成果做出评价。

儿童问学课堂在项目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评价和引导,有效提升了课堂的运行质态,促进了学生在问学过程中最大化地发展。

猜你喜欢

问学儿童水平
儿童问学课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