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3-09-11王飞WANGFei李春红LIChunhong邹建芳ZOUJianfang
□ 王飞 WANG Fei 李春红 LI Chun-hong 邹建芳 ZOU Jian-fang
职业紧张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有重要影响,适度的紧张与压力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影响,但是过度紧张就会导致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躯体不适等系列心身症状[1]。医务工作者是高职业紧张人群[2],本研究对山东省内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职业紧张状况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9年7月至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内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紧张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3500 人。本研究医务人员的纳入标准为:(1)自愿参加本调查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不存在精神病情况,并且不存在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情况;(3)本岗位工作时间为连续半年及以上。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次调查者;(2)工龄不达到半年者;(3)处于长期病假或者辞职者;(4)近期存在服用精神类药物者。
问卷调查通过手机APP 进行,收到有效问卷1508 份,占符合要求对象的43.1%。有效问卷中,临床医生481 人、护士716 人、医技142 人、行政管理169 人;三级综合医院811 人,二级综合医院380 人,专科医院317 人。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函。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工具。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月收入水平、岗位、工龄、周平均工作时间、轮班、吸烟、锻炼等。
工作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Q),由Siegrist 于1996年开发,由李健等进行本土化修订,信度为0.94,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204)=1814.627,p<0.001,CFI=0.915,TLI=0.904,RMSEA=0.072(90%CI:0.069 ~0.075),SRMR=0.057,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赋值,采用正向赋分(1 ~5 分),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工作付出6 个条目,工作回报11 个条目,内在投入5 个条目。工作付出/回报大于1.0 为高职业紧张。
患者的健康抑郁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由Kroenke等编制,徐勇等人引入国内,信度0.9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27)=571.994,p<0.001,CFI=0.935,TLI=0.914,RMSEA=0.116(90%CI:0.108 ~0.124),SRMR=0.038,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量表的第一部分存在9 个条目,包括9 个抑郁症状,0 ~4 分作为无抑郁;5 ~9 分是轻微抑郁;10 ~14 分是中度抑郁;15 ~19 分是中重度抑郁;20 ~27 分是重度抑郁。第二部分有1 个条目,主要调研社会功能的受损状态,作为调节变量。毫无影响为0 分,有点影响为1 分,很有影响为2 分,极大影响为3 分。
2.2 质量控制。培训调查员,做到知晓本研究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被调查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于调查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告知被调查者的注意事项,本次调查采用微信扫码答题。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录入、数据预处理、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等。采用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Logistic 回归分析,Mplus 7.0 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以p<0.05 作为检验标准。
结果
1.医务人员基本情况。1508 名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女性居多,占75.6%;工作岗位以医生和护士为主;学历以本科居多占46.42%;各年龄阶段比较均衡,婚姻状态以已婚同居为主,占74.2%;收入以3000 ~4999 元和5000 ~6999 元为主,占61.74%,详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n(%)]
2.职业紧张状况。被调查医务工作者中付出与回报比值大于1 的有501 人(33.2%),性别方面,职业紧张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
岗位间职业紧张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工作付出维度,护士与医技及管理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3。
表3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表3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注: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①指p<0.05,②指p>0.05
变量护士(n=716)临床医生(n=481)医技或药技(n=142)管理与后勤(n=169)F p工作付出①3.32±0.763.27±0.783.12±0.773.10±0.74F=5.83<0.001工作回报②3.64±0.763.65±0.703.73±0.703.60±0.77F=0.92>0.05内在付出②2.76±0.862.71±0.832.60±0.802.69±0.84F=1.49>0.05 ERI②1.00±0.530.97±0.450.89±0.360.95±0.51F=2.51>0.05抑郁②9.17±5.498.67±4.738.32±4.438.22±4.822.46>0.05
工龄之间职业紧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工龄越长,职业紧张度越高,在工作付出、工作回报、内在付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4 不同工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注: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①指p<0.05
变量≤1年(n=55)2~5年(n=305)6~10年(n=376)>10年(n=772)F p工作付出①2.85±0.603.12±0.783.31±0.643.33±0.7711.24<0.001工作回报①4.02±0.613.74±0.753.57±0.753.62±0.728.19<0.001内在付出①2.27±0.672.57±0.902.79±0.862.78±0.8110.89<0.001 ERI①0.74±0.230.92±0.531.01±0.520.99±0.467.07<0.001抑郁①6.76±3.828.67±5.459.46±5.368.72±4.855.19<0.01
周平均工作时间职业紧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周平均工作时间越长职业紧张度越高,在工作付出、工作回报、内在付出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5。
表5 医务人员不同工作时间职业紧张情况(±s,分)
表5 医务人员不同工作时间职业紧张情况(±s,分)
注: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①指p<0.05
变量≤40h(n=334)40h~(n=753)50h~(n=252)60h~(n=77)>70h(n=92)F p工作付出①2.94±0.693.25±0.723.43±0.743.73±0.793.61±0.9832.32<0.001工作回报①3.79±0.723.66±0.723.61±0.673.46±0.653.30±0.9710.14<0.001内在付出①2.43±0.762.71±0.802.85±0.833.08±0.893.20±1.0323.60<0.001 ERI①0.84±0.440.96±0.451.01±0.391.15±0.431.32±0.8721.56<0.001抑郁①7.58±4.578.94±5.139.22±4.959.81±5.2810.51±5.978.88<0.001
轮班之间职业紧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轮班人员职业紧张度最小,轮班有夜班人员职业紧张度最大,但轮班有无夜班比较,职业紧张度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工作付出维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有夜班的工作付出最大,见表6。
表6 医务人员轮班与夜班职业紧张情况(±s,分)
注: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①指p<0.05
变量不轮班 (n=362)轮班,有夜班 (n=830)轮班,无夜班(n=316)F p工作付出①3.14±0.763.34±0.763.21±0.789.24<0.001工作回报①3.73±0.723.63±0.743.61±0.743.26<0.05内在付出①2.64±0.832.78±0.852.66±0.844.28<0.05 ERI①0.91±0.421.00±0.500.97±0.515.23<0.01抑郁①7.88±4.739.30±5.338.67±4.7110.01<0.001
学历之间职业紧张存在显著差异(p<0.001),学历越低职业紧张度越高,工作付出、内在付出维度随着学历的增高,付出逐渐减少;工作回报维度随着学历的增高,回报逐渐增多,见表7。
表7 不同学历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表7 不同学历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注: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①指p<0.05,②指p>0.05
变量高中或中专及以下(n=233) 大专或高职(n=417) 大学本科(n=700) 研究生及以上(n=158)F p工作付出①3.38±0.803.29±0.753.24±0.763.14±0.773.59<0.05工作回报①3.49±0.823.68±0.743.66±0.703.73±0.744.43<0.01内在付出①2.87±0.912.74±0.862.69±0.822.58±0.784.23<0.01 ERI①1.11±0.720.96±0.420.95±0.430.91±0.437.47<0.001抑郁②9.16±5.499.03±5.388.69±4.858.38±4.791.12>0.05
在医院级别方面职业紧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专科医院的职业紧张度最低。内在付出维度,三个级别的医院存在显著性统计差异(p<0.001),二级综合医院的内在付出得分最高,见表8。
表8 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表8 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s,分)
注: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①指p<0.05
变量三级综合 (n=811)二级综合 (n=380)专科医院(n=317)F p工作付出①3.32±0.773.41±0.752.93±0.7139.80<0.001工作回报①3.61±0.763.52±0.653.89±0.7324.52<0.001内在付出①2.76±0.852.91±0.852.39±0.7336.64<0.001 ERI①1.01±0.531.04±0.460.81±0.3723.66<0.001抑郁①9.37±5.209.53±4.976.56±4.2741.96<0.001
3.抑郁状况。被调查医务工作者中抑郁倾向占84.5%,轻微抑郁占53.2%,中度占18.6%,中重度占9.0%,重度占3.7%。岗位、性别、学历、婚姻、月均收入、户籍等方面抑郁分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医务工作者的抑郁程度大于不吸烟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锻炼的抑郁分数明显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二级医院医务工作者抑郁程度最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工龄抑郁分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6 ~10年的抑郁程度最高。不同周均工作时间抑郁分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抑郁程度逐渐加重。是否轮班抑郁分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轮班有夜班的抑郁程度最高。
4.职业紧张与抑郁。将职业紧张分为低付出高回报、低付出低回报、高付出高回报、高付出低回报四组,抑郁得分进行方差分析,低付出高回报抑郁得分最低,高付出高回报、低付出低回报、高付出低回报抑郁得分依次升高,并差异存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职业紧张组与非职业紧张组比较,抑郁分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紧张组明显高于非职业紧张组。在职业紧张因子中,低、中、高内在投入的抑郁分数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1),低内在投入的抑郁得分最低,高内在投入的抑郁倾向分数最高(表9)。
表9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PHQ-9得分方差分析
5.职业紧张影响因素。一般情况、工时等为自变量,职业紧张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平均工作时间、岗位、医院等级、工龄是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p<0.05)。周均工作时间越长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越高,工作时间每增加10 小时,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增加1.532倍(p<0.001)。护理岗位发生职业紧张得风险最高,依次为医师、医技、行政后勤,医生岗位发生职业紧张得风险是护理岗位的0.863 倍(p<0.05)。从医院级别来说,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逐渐降低,二级综合医院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是三级综合医院的0.759(p<0.01);工龄上来说,每增加一个工龄阶段,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增加1.02 倍(p<0.01)。学历、轮班、性别、月收入水平、本地户籍与职业紧张相关度不高(表10)。
表10 ERI模式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本研究中,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3.2%,明显低于陈思璐(52.06%)[3]、陈天喜[4](40.6%)等研究,可能跟调查人群所在医院级别有关。1508 名被调查医务工作者中抑郁倾向的为84.5%,高于职业人群抑郁倾向的发生率23.4%~68.0%[5-7]等研究。丁云等[8]的研究认为医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9.5%,研究结果差异可能与所选研究人群及使用的抑郁量表不同有关。
从岗位特征来说,护理从业者职业紧张度和抑郁倾向都是最高的。学历越高职业紧张度越低。三级和二级综合医院较专科医院的职业紧张度和抑郁倾向都高。工龄越长,职业紧张度及抑郁程度越高,6 ~10年工龄最为突出;周平均工作时间越长职业紧张度越高,抑郁倾向越严重;轮班有夜班职业紧张度高,抑郁倾向严重。职业紧张作为影响医务工作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职业紧张程度越高,抑郁症状越明显。内在投入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因此,护理从业者、较长工龄、长周均工作时间、轮班并有夜班的医务工作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定期体育锻炼的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度较不锻炼的医务工作者低,抑郁倾向也低,说明定期体育锻炼是职业紧张和抑郁倾向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