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实践

2023-09-11曹慧娜

新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一体化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曹慧娜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需要在研读新课标与文本,提炼单元大观念的基础上,立足学生主体,确定单元与课时目标,明确评价任务,在课堂上实施英语活动观,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 课堂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之一。课堂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在此,笔者以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 Seasons Part B教学为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法。

一、探究单元主题,提炼育人蓝图

本单元教学主题属于人与自然范畴:季节的特征与变化,季节与生活。该单元共三课时,涉及五个语篇。语篇一为对话,描述Lily与Wang Tao各自喜欢的季节及其理由;语篇二也是对话,描述Yang Ming 与Sally各自喜欢的季节及其理由;语篇三为学习字母S的发音;语篇四为英语歌曲Little Red Bird in the Tree;语篇五是一首韵律诗歌Seasons。除语篇三,各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有助于学生感受四季的特点与美。但是如果不深入挖掘与提炼单元主题,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是单一的,无法形成深层次的价值观。因此,教师需对本单元教学主题进行意义重组,对语篇进行整合、再构,形成具有关联的小观念、共同指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框架图(如下图)。

二、立足学生主体,构建教学目标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卢臻老师认为,目标分类理论与评价驱动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两把秘钥。目标制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教授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他们沉淀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和方法。在此之前,他们学过的与本单元关联的话题及知识点有:三年级上册Unit 6 Colors:What color is it?Its...;三年级下册Unit 2 Ability:I can swim/ ride a bike/skate.I cant...;三年级下册 Unit 3 Food:I like...;三年级下册 Unit 6及Unit7 Clothes:Put on...I wear...;四年级下册 Unit 6 Weather:How is the weather? Its sunny...。以上主题范畴均为人与自然。基于以上特点,笔者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为:

1.学生能询问他人或表达喜欢的季节及理由,认识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Part A)。

2.基于对话学习,询问他人喜欢的季节,多角度表达喜欢季节的理由,设计家乡季节推介卡并与他人交流(Part B)。

3.在绘本阅读中感受季节的更替,了解中国、全球不同地域的四季特点,并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Part C)。

通過本课时学习,学生能整合与本课有关联的单元,运用核心语句询问他人,并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在完成 “家乡四季美推介卡”这一任务中,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家乡的四季特点,感受家乡四季美,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综上分析,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需要——

1.学习理解:在视听对话情境中,了解对话大意,能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了解Lily和Wang Tao各自喜欢的季节与理由,进行角色扮演。

2.应用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家乡四季的特点与美,询问或转述他人喜欢家乡的季节及理由。

3.迁移创新:设计家乡四季推介卡,评选最美推介卡,了解家乡四季,形成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怀。

三、基于核心素养,明确评价任务

评价驱动是开启“教—学—评”一体化的另一秘钥。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少非老师指出,课堂评价应当是一种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的目标应当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致。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一级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课时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确定如下评价任务。

1.语言能力方面:(1)能根据拼读法和已学的单词推测新单词autumn、cool、winter的发音。(2)能在语境中理解“Do you like...?Why?”,并交流喜欢的季节;能借助图片读懂并梳理Sally与Yang Ming各自喜欢的季节及理由,能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课文。(3)能在教师辅助下运用导图,建构表达喜欢季节及理由的知识框架。

2.文化意识方面:(4)能从了解古人对四季的赞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能在了解课本人物喜欢的季节及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中,感悟四季之美、家乡之美,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

3.思维品质方面:(6)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解四季的特点;(7)能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经历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好。

4.学习能力方面:(8)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注意倾听、敢于表达,并用英语交流;(9)能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0)能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发现不足,并作适当调整。

四、对接既定目标,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是否最终能够助力课堂活动实施?课堂上如何对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价任务与要点,促进教与学的协同正向发展?对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依托学习单,优化教学。

学习单的内核是评价,连接着“教”与“学”,它既为教师基于评价提供“教”的参考,又为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帮助学生学习的调适。本课时教学中,笔者用了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单。学习单明确学习目标,以闯关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

【课前学习单】

第一关: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尝试读出新单词。

第二关:听录音,尝试划出下面问题的答案:Whats Yang Mings favorite season?Why does Yang Ming like this season?Whats Sallys favorite season? Why?

第三关:画下喜欢的季节,思考一下能从哪些角度说明自己喜欢这一季节的理由。

课前学习单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差异。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话题的探究程度、是否了解大意。此学习单对应评价任务(1)和(6)。

【课中学习单】

第一关:观看视频,选择“Whats Yang Mings favorite season?”的正确答案。

第二关:与同桌合作,根据Yang Ming和Sally喜欢的季节导图,围绕season、weather、color、food、clothes、activity等几方面,选择其中一个,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第三关:写一写你喜欢的家乡季节,和同学交流。

课中学习单融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认知中的难点即“Why?”这个核心问题的表达。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对话等,了解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程度、与他人合作情况,借助导图进行交流的情况,适时提问与鼓励。课中学习单指向评价任务(2)(3)(5)(7)(9)(10)。

【课后学习单】

第一关:必做题。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跟读单词、课文录音;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完成家乡季节推介卡,并为所推介的文章配上画。

第二关:选做题(选择一项完成)。学生或制作关于四季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或创作属于自己的绘本Four Seasons,并与家人、朋友分享;或搜集有关季节的英文诗歌,与师生一起欣赏。

课后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兼顾学生层次,提供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类型。笔者观察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检测学生对核心内容掌握的情况,指向评价任务(2)(3)(5)(7)(9)。

依托学习单来优化教学,力求 “学什么、就评什么”,这可以充分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发展,结合不足,进行教学的调整、反馈,实现“教—学—评”的协同。

2.秉持活动观,交互教评。

教、学、评相伴相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以“教—学—评”为路径,运用多元评价形式,促使学习指向目标的达成。

学习活动1:感受古诗,rap热身。

师:Here are some poems for you,try to tell me,what do the poems convey to us?

生:Seasons.

师:Yes.In the ancient peoples eyes,seasons are so beautiful.From the rap,can you guess my favorite season?

生1:Spring.

师:Yes. From the rap,can you tell me,why do I like spring?

生2:Spring is green.

师:Yes.Green is the seasons color.Any others?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观察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中是否感受到古人对四季的赞美之情;是否理解rap中的语句及搭建的思维导图的几个维度:season,weather,color,food,clothes,activity。

学习活动2:复习旧知,“翻滚”知识。学生根据搭建好的导圖框架,梳理前一节课Lily与Wang Tao喜欢的季节,相机根据课文中没出现的维度food、clothes、activity,猜测他们喜欢该季节的其他理由。笔者观察学生能否围绕food、clothes、activity等进行分门别类地复习相关单词或词组,整合所学知识表达spring、summer两个季节特点,并根据观察,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习活动3:视听入手,梳理文本。笔者从视听入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Whats Yang Mings favorite season?Do you like...?Why?”,并就why这一问题,让学生围绕导图的几个维度season、weather、color、food、clothes、activity梳理文本,适时对文本中没有提及的喜欢的季节理由维度进行猜测。而后,笔者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或借助导图交流Yang Ming与Sally喜欢的季节。教师通过问题链观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朗读;倾听学生能否梳理并表达Yang Ming 与Sally喜欢的季节,师生根据表达情况进行多角度评价。

以上活动为学习理解类活动,对应学习目标1。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互评,教师观察,实现评价任务(1)(2)(4)(6)(8)(9)。

学习活动4:内化知识,应用实践。学生听录音,猜测体育教师喜欢的季节,然后根据形成的体育教师喜欢的季节导图与伙伴合作,描述体育教师喜欢的季节与理由;其次勾连学生生活,观看故乡四季的视频并讨论交流“Do you like...?Why?”,在尝试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或同伴喜欢的季节与理由中内化所学、感悟家乡四季之美。

学习活动中,笔者观察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小组的合作能力,是否能用核心语句正确表达、交流喜欢的家乡四季,从而及时调整或指导学生的学习。该阶段学习对应学习目标2,指向评价任务中的(5)(6)(8)(9)。

学习活动5:迁移创新,形成素养。笔者创设情境:给外国朋友介绍家乡的四季,推广家乡的美。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推选一位最美推介者向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笔者观察学生能否用所学语言在小组内交流,能否多角度、有情感地表达喜欢家乡四季的理由,并适时进行指导。师生倾听后,选出最美推介卡,实现教学目标3,指向评价任务(3)(5)(7)(8)(10)。

3.评价多元化,反思提效。

课堂上除了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对话、提问等各种评价活动,笔者还设计了基于学生表现的一些表现性评价(如图)。

以上可视化的工具促使评价外显化,学生对照自评或互评,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整,指向评价任务中的(2)(6)(7)(9)(10),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在教学设计层面的预期效力,教学实施层面的实际效力,以此实现“教—学—评”内在一致的合力,构建教、学、评三大元素的内在统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2-0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臻.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揭秘[J].基础教育课程,2016(7):8-11,28.

2.王蔷,李亮.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3.王少非.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5(18):17-21,26.

猜你喜欢

一体化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