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期刊质量提升路径思考
2023-09-11周杨
摘要:随着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步伐的深入推进,科技期刊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期刊编辑工作也面临更高要求。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探究如何扎实稳步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助推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法、例证法、个案分析法等,结合《矿冶工程》期刊编辑工作实践,分析这一历史机遇下科技期刊提升刊物质量的路径,应当坚持“内容为王”、严守刊物质量,积极策划主题出版、组约行业热点文章,以期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夯实期刊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浪潮下,不断深化传统纸刊的数字化转型及新媒体融合,探索数字化语境下适合互联网的新表达形式,逐步增强期刊数字化竞争力;加强团队建设,不断优化、扩充包括编辑、编委、审稿专家等在内的人才队伍,增强团队的活力和执行力;同时立足出版,服务行业,积极举办“政产学研用资”学术会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加大期刊传播力度,打造期刊品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相关经验可为同类型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期刊建设;期刊质量;数字化转型;《矿冶工程》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22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L6007
2021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 185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5088种[1],占据半壁江山。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新思想、新发现与新创造的传播阵地,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助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预示着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将科技期刊发展作为关系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工程。为贯彻落实《意见》,2019年9月,中国科协等七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此后,各地方政府积极跟进,利好科技期刊的区域性扶持政策接连出台,在资源配置上给予科技期刊极大倾斜。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助推期刊迈向一流,从而更好地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值得思考。2021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期刊建设工程,《矿冶工程》有幸入选“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梯队期刊建设项目”。
文章结合《矿冶工程》建设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工作实践,提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期刊应从严守论文质量、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一、荟萃优质科研成果
(一)坚持“内容为王”,严守刊物质量
无论是传统纸质出版,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优质的内容资源始终是打造期刊品牌的根本,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技期刊出版的本质,是根植于读者的科研需求,提升期刊的学术价值。当前面临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且随着一流期刊建设的号角吹响,国内各刊社不可避免地加剧竞争,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召唤能力、整合能力和拓展能力,誰就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2]。
《矿冶工程》创刊于1981年,作为创刊40余年的“老刊”,《矿冶工程》注重刊物质量,从论文采集、编排到出版印刷都从严要求。对于稿件选取,构建了包含创新水平、科学价值、实用性、理论性和表达流畅性等多维度的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及双向匿名评审制。
近年,该刊出版的有关国家攻关项目、基金项目的论文占比高达70%以上,这些论文系统地反映了行业的最新成果、最新工艺等。根据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每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显示,《矿冶工程》影响因子逐年攀升,期刊综合评价总分连续多年在全国冶金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名列前茅。
(二)积极策划主题出版,组约行业热点文章
热点专题的出版可以集中呈现该研究领域前沿的动态和成果,将该领域的专家、作者、读者连接在一起[3],产生“1+1>2”的聚合效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编辑策划,围绕重大主题打造重点专栏、组织专题专刊”[4]。
《矿冶工程》近年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部署中的重大关键问题或行业关注热点,及时调整栏目报道方向,向两院院士、学术泰斗、行业大咖邀约优质科研论文,策划出版系列专刊,如紧跟行业热点,积极策划了矿产资源绿色高效综合利用、锂硫电池、浆体浓缩与管道输送等主题论文。
此外,关注重大科技项目,持续跟踪报道“湖湘创新七大名片”相关方向研究进展,如“鲲龙500”海底集矿车、“海牛号”多用途钻机、“C919大飞机”机轮与刹车系统等;关注国内热点研究方向,刊发了多篇冶金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团队以及获奖内容的文章;持续刊发矿产资源绿色、智能、高效开发利用,新能源电池,深海采矿技术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废水处理和回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努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二、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读者的阅读习惯乃至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化,全面解构传统出版的理念与方式[5]。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层出不穷,阅读移动化、智能化方兴未艾。
国家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将对数字出版的扶持和产业规划连续写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2022年,《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进一步催生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6]。
在数字化浪潮中,科技期刊应当不断探索数字化语境下适合互联网的新表达形式,不断增强自身数字出版的竞争力。为积极应对传播环境变化,《矿冶工程》早在2007年便自建官网,实现投审稿线上一体化办公。十余年来,不断优化官网页面设计、功能模块及用户体验,2015年开通运营期刊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内嵌网刊系统、投审稿系统,实现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的无缝衔接。
在期刊内容建设上,一方面,数字赋能,借助超链接、二维码等手段,丰富论文的表达方式及呈现形式。
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出版业务流程,为优质论文开辟优先发表绿色通道,同时通过首发出版等方式,增强出版时效性。
为扩大论文传播范围,帮助广大读者便捷获取期刊资源,该刊将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论文通过杂志官网、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开放共享,供读者免费下载。如此,该刊杂志官网浏览量及论文被下载次数大幅提升,大大扩大了期刊传播范围及影响力。
三、优化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期刊服务能力
当前,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总数为3.7万人,人员构成以采编人员为主,学历分布上中文科技期刊以本科学历为主[7]。受历史原因影响,科技期刊一直呈现出“小、散、弱”状态。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主管主办的体制下,单个编辑部大多不具备人员聘用权,且常年处于边缘部门,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然而一流编辑人才是引领科技期刊发展的第一动力[8]。纵观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其主编和编辑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全球知名大学,拥有博士学位,且在本学科领域有着出色的科研成绩[9]。
科技期刊应当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组建一支复合型的慧眼编辑团队和由一线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审稿专家库[10]。近年来,《矿冶工程》除了督促编辑人员每年参加出版专业继续教育,还积极组织编辑参加国内乃至国际高水平编辑业务技能学习培训活动或行业交流会,提升编辑专业素养,开阔编辑视野。
同时,柔性引进更多国内外高影响力学者担任期刊编委,形成高显示度、强引领力的学术期刊平台。2023年,《矿冶工程》成立首届青年编委会,集中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一线优秀青年学者86名,以期充分发挥青年学者活力,不断增强期刊专家团队的活力与执行力。
四、举办学术会议,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平台
学术会议是科技工作者获取信息与情报的重要渠道,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重要平台。以刊为媒举办学术会议,有利于科技期刊积累作者资源、专家资源、读者资源、稿件资源、广告资源,从而提升期刊知名度、树立期刊品牌,拓展期刊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科技期刊举办学术会议有许多成功案例[11]417,[12]371,[13]460,[14]。国外,Nature杂志依托期刊推出了nature conference学术会议,Wiley打造wiley科研云学院[11]417;国内,《控制决策》主办的“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近2年参会人数达上千人[12]371,《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办的“气球科学前沿论坛”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高端品牌学术会议。
《矿冶工程》近年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部署中的重大关键问题或社会关注热点,结合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方向,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召开行業学术会议30余场,总参会人次超过10000人次。
如定期主办的“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是中国选矿行业学术水平极高的大型学术会议;2018年,承办“政产学研对接活动”,促成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高校院所企业签约合作,20个项目现场签约总计资金逾2亿元,助力企业增加利税10亿元以上[15];2019年,承办国际海底管理局第三届承包者大会,向来自16个国家的承包者代表展示了我国积极践行“人类共同继承原则”,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诚意。
此外,该刊跟踪行业热点,先后策划组织包括锂硫电池、全固态电池、浆体浓缩与管道输送等大型学术会议,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期刊积累了丰厚的作者、专家、读者及广告资源,有助于提升期刊知名度、树立期刊品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结语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为科技期刊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对期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期刊的办刊起点、办刊资源、办刊理念有较大差异,难以提出统一的发展路径,各刊应根据自身的办刊能力和水平,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科技期刊对标一流,责无旁贷。
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期刊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根植于一流科技期刊战略之中,不断提升刊物质量,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动服务行业,做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先进技术的引领者,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为行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和学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202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京报网,https://news.bjd.com.cn/2023/02/22/10345473.shtml,2023-02-22.
[2] 王秀玲,刘普.我国学术期刊集约化的发展脉络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253-1258.
[3] 赵彦,王汝芹.高校科技期刊专题出版的实践与思考:以《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为例[J].采写编,2022(7):140-142.
[4] 史竞男.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2021-06/25/ c_1127598744.htm,2021-06-25.
[5] 周杨,龚维忠.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刍议[J].出版广角,2018(3):24-27.
[6] 史竞男.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 OL].新华网,http://www.news.cn/culturepro/20220104/d7cfa20ae1a-34d078505a8e2d74ce264/c.html,2021-12-30.
[7]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速览[EB/OL].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网,https://stm.castscs.org.cn/ xwzx/39398.jhtml,2022-08-31.
[8] 石红青.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成就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和路径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33(7):54-62.
[9] 杨保华,伍锦花,陈灿华.“卓越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J].编辑学报,2020,32(5):581-585.
[10] 何书金.科技期刊大咖谈|何书金:打造学术命运共同体期刊网络交流平台,助力世界一流期刊建设[EB/OL].光明网,https:// tech.gmw.cn/2022-09/09/content_36015861.htm,2022-09-09.
[11] 魏建晶,崔红,薛淮,等.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地球科学前沿论坛”为例[J].编辑学报,2021,33(4):417-421.
[12] 滕蓉,郑晓蕾,曹洪武,以期刊为根本打造精品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以“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为例[J].编辑学报,2017(4):371-374.
[13] 申琳琳,夏浪,张玉琳,等.特色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实践:以《中華消化外科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2(4):460-463.
[14] 王丽娜,李娜,陈广仁,等.科技期刊品牌活动与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科技导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9):946-949.
[15] 李文耀.长沙政产学研对接长沙矿院 签约合作项目20个[EB/ OL].华声在线,https://hunan.voc.com.cn/article/201810/201810300 928594914.html#,2018-10-30.
作者简介 周杨,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