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2023-09-11毛伟
摘要: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最具朝气、最富活力的群体,代表社会进步方向,其道德素养高低直接决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败。步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鉴于此,文章探究融媒体视域下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的策略,以融媒体特性与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要素的耦合为切入点,列举融媒体集成性拓展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渠道、融媒体实时性丰富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内容、融媒体互动性创新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式三大耦合之处,并对三大耦合之处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阐述融媒体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面临的重重困境,将具体困境总结为融媒体商业化理念削弱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地位、融媒体娱乐化信息侵占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空间、融媒体碎片化传播消解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能。最后,文章提出融媒体视域下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的建议:要以导向为魂,强化价值引领;以“内容为王”,弘扬正能量;以青少年为本,健全育人机制。文章旨在为未来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青少年;道德素养;耦合;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79-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BKS050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1],融媒体时代到来。步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融媒体视域下,探寻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的路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融媒体特性与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要素的耦合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结合体”[2],本质为媒体融合,在受众需要基础上产生、发展、壮大。回首过去,融媒体诞生合乎历史前进趋势;放眼未来,融媒体大放光芒实属大势所趋。青少年是融媒体忠实的受众,在融媒体广大受众中占比巨大。融媒体之所以受到青少年青睐,是因为融媒体具有集成性、实时性、互动性三大特性,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满足青少年个性化的精神需求。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依托三大要素,分别是培育渠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融媒体三大特性与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三大要素彼此并不孤立,而是有机耦合在一起的,正基于此,融媒体才得以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提供崭新契机。
(一)融媒体集成性:拓展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渠道
融媒体第一大特性是集成性,融媒体集成性拓展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渠道。曾经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风靡一时,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传统媒体长期故步自封,不考虑用户体验,忽视用户感受,因而造成用户大量流失。随着时间推移,传统媒体渐渐淡出青少年视野。新媒体如抖音、B站、微信公众号等,设计人性化,使用方便,深受青少年欢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弊端也十分明显,“各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不乏虚假、低俗信息,侵权、抄袭现象泛滥”[3]。新媒体能给青少年带来便利,也会对青少年造成危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优劣势,二者融合就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融媒体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集成。具有集成性的融媒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众多优势集于一身,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提供新的渠道。不同类型的融媒体随时随地向青少年传递道德知识,潜移默化地塑造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要求,自由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融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融媒体集成性打破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渠道狭窄的局面,不仅方便青少年获取道德知识,还赋予了青少年更多选择权利。
(二)融媒体实时性:丰富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内容
融媒体第二大特性是实时性,融媒体实时性丰富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内容。传统媒体逐渐失去话语权并非没有道理,跟不上时代步伐,如若不迭代升级,迟早被时代淘汰。传统媒体以电视机、收音机、纸质报纸等传统传播工具为载体向大众传播信息,传统传播工具不具备便携性,走向没落看似巧合,实为必然。传统传播工具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信息畅通,信息传送往往滞后,更多的时候是直接被阻断。新媒体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传播工具为载体,新兴传播工具的便携性为新媒体实时传送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客观地说,新媒体并非没有‘短板”[4],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承载的教育信息相当有限。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有长短处,只有二者融合,才能扬各自之长,避各自之短。融媒体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全面整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长处,实时性成为融媒体耀眼的亮点。具有实时性的融媒体,实时向青少年传送各类教育信息,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提供更多内容。各类融媒体拥有海量道德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将正能量传递给青少年。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求,自主选择需要的道德教育资源进行实时学习。融媒体实时性破除了信息传送的阻碍,大大缓解了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缺乏的现状。
(三)融媒体互动性:创新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式
融媒体第三大特性是互动性,融媒体互动性创新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媒体处于绝对垄断地位”[5],传播什么、如何传播都由传统媒体决定。“尽管传统媒体也通过各种形式,如读者来信、短信、邮件、电话、回访等,和受众互动沟通,但受众多是在既有轨道或者模式中被动地接收信息和进行回应”[6],互动性不佳。由于传统媒体欠缺互动性,青少年难有互动机会。新媒体得益于互联网广泛的交互性,天然具有互动性好的优势。与青少年在线互动,是新媒体增强趣味性、提升吸引力的重要方法。在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并非一无是处,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严谨性、真实性,这是新媒体無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均有强弱项,二者融合方能将各自的弱项转变为强项。融媒体产生于媒体融合浪潮,深度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强项,极具互动性。具有互动性的融媒体,使青少年能够及时在线交流成长问题,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提供新颖且人性化的方式。各大融媒体设有多种互动形式,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行选择融媒体提供的不同互动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融媒体互动性破解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式陈旧的难题,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理论的现状。
二、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融媒体虽发展快速,展现出独特的育人功能,但融媒体属于新生事物,尚未发展成熟。受内在和外在多重因素制约,融媒体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面临重重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
融媒体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融媒体商业化理念削弱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地位、融媒体娱乐化信息侵占青少年道德素養培育空间、融媒体碎片化传播消解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能。
(一)融媒体商业化理念削弱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地位
立德树人是融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融媒体应将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融媒体秉承“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化理念,浓厚的商业化理念必然弱化融媒体育人初衷,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地位不可避免被削弱。
融媒体商业化理念源自新媒体特有的商业化属性。不少新媒体平台虽然倡导“受众、用户等是内容产制和传播的最重要服务对象,但私利驱动、认知局限以及受众话语弱势等,使得这样的倡导很难真正落地”[7]。
商业化属性为融媒体的原发性属性,位于第一位,而社会教化属性是融媒体后来衍生的属性,位于第二位。第一位的商业化属性决定了融媒体在商业化理念驱使下以提升盈利能力为根本要务,第二位的社会教化属性意味着育人是融媒体附带的功能,由此可见,融媒体将重心放在了盈利上,并没有放在育人上。
为经济效益而生存不应是融媒体应有的本真,融媒体一旦迷失本真,为人民服务等的社会效益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发展融媒体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8],融媒体可以商业化,但不能过度强调商业化理念,在适当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不仅不能削弱,相反,还要加大力度。
(二)融媒体娱乐化信息侵占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空间
融媒体兼具教育属性和媒体属性,是文化传承、文明传播的有力媒介,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市场竞争规律支配下,融媒体依靠视频、文字等娱乐化信息吸引眼球,大量娱乐化信息必然在融媒体平台扩散,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空间不可避免被侵占。“娱乐化是存在于媒体界的一个普遍现象”[9]。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曾因娱乐化一度走向巅峰,新媒体闪亮登场,也是建立在娱乐化基础之上。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融媒体,同样以娱乐化为手段赢得流量。娱乐化奉行快乐至上原则,追求快乐是青少年的天性,融媒体走娱乐化路线恰恰能迎合青少年的天性。娱乐化信息大多格调媚俗、语言庸俗,因而被贴上“低俗化”标签。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心智不够成熟,辨别力不强,极容易被娱乐化信息误导。在娱乐化信息和教育信息面前,青少年更乐于选择娱乐化信息放松心情,往往将枯燥乏味的教育信息搁置一边。融媒体数量极为庞杂,发布大量娱乐化信息势必覆盖有立德树人意义的教育信息。娱乐是融媒体一项重要功能,青少年在学习之余需要娱乐,融媒体可以向青少年提供高雅的娱乐化信息,但要适度,绝不能让娱乐化信息成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的绊脚石。
(三)融媒体碎片化传播消解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能
融媒体时代,青少年利用融媒体获取教育知识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融媒体在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在碎片化语境下,融媒体传播模式呈现碎片化态势,即碎片化传播,碎片化传播零碎的教育知识必然降低融媒体育人功效,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能不可避免被消解。“‘碎片化是基于传统媒体做出的判断”[10],贴切地表达了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传统媒体采用的是线性传播模式,陈旧又单一。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采用碎片化传播模式更适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媒体,延续了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模式。“‘碎片化,顾名思义就是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把原本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的小碎片。”[11]融媒体碎片化传播有利于青少年快速获取教育知识,效率极高,但凡事都是相对的,碎片化的教育知识数量多且分散,不利于青少年进行系统性学习。青少年学习碎片化的教育知识时,只是简单浏览、浅层读图,缺少深入分析和思考,难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碎片化传播利弊显而易见,融媒体可以采用碎片化传播模式,但要考虑碎片化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多传播有拓展性和引导性的教育知识,以免对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造成反面效应。
三、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融媒体顺应时代潮流,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发展壮大,深度渗透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当下,融媒体强大的育人功能不言而喻,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拓展了广阔途径。然而,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融媒体视域下,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要以导向为魂,强化价值引领;以“内容为王”,弘扬正能量;以青少年为本,健全育人机制。
(一)以导向为魂,强化价值引领
导向是指挥棒、风向标,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要以导向为魂,强化价值引领。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导向正确,愿景必达;导向错误,贻害无穷。融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媒体,理应坚持正确的导向,而不应是扭曲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2]。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正确的导向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镜鉴历史、烛照人心,被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灵魂,对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起引领作用。融媒体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价值导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才能确保育人方向不偏离,进而保证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果不打折扣。当前,融媒体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以金钱为价值导向的融媒体,奉行金钱至上,所做的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融媒体要生存就要追求经济效益,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然而,求生存与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对立,融媒体存在的意义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一旦丢弃育人价值,融媒体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融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自觉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二)以“内容为王”,弘扬正能量
内容永远是根本,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要以“内容为王”,弘扬正能量。纵观媒体发展史,“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内容为王是不变的主基调”[13];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高品质的内容永远是传媒行业的“稀缺品”。融媒体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战场,必须向青少年传递正面优质的内容,而不能是负面有害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大量德育资源,是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宝贵的内容来源。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向青少年传递正面优质的内容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灌输于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被称为涵养青少年道德品行的沃土,内蕴无穷无尽的正能量。融媒体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才能为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给养,进而使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果更上一层楼。当前,融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乏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内容,青少年面临被渗透和腐蚀的危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融媒体都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传播的内容绝不能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精神世界。融媒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能只喊口号、唱高调,而是要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以青少年为本,健全育人机制
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要以青少年为本,健全育人机制。沉痛的历史教训一再昭示,“受众、公众是媒体的衣食父母,媒体一旦脱离受众公众,就无法生存和发展”[14]。所有媒体,包括融媒体,都不能忘却受众。融媒体是由人民大众所有,并为人民大众所用,只能奉行受众至上,而不能奉行自我至上。青少年作为人民大众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融媒体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受众,也是融媒体重点服务的受众。在传媒行业,奉行受众至上就是把人民大众放在最高位置,尤其是把青少年定位为重点关爱的对象,切实履行为党育人的光荣责任。“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5],需要特别关爱。融媒体只有把青少年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并建立健全的育人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令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效果更加显著。目前,融媒体立德树人意识淡薄,育人机制明显缺失,青少年道德学习需要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下,融媒体需要充分发挥矩阵传播优势,向青少年提供更系统化的德育服务,绝不能仅仅以碎片化传播模式向青少年传播教育知识。融媒体关爱青少年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是要真正把立德树人天职纳入实践范式中,用实打实的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融媒体重任在肩,必须下大力气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成效,用心用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文章对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未来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高文治.浅析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中国报业,2022(15):31.
[2] 郝景梅.探析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J].科技传播,2018,10(20):56.
[3] 郭娟娟.新时代媒体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初步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128.
[4] 丁柏铨.媒体融合中的“双主体”[J].青年记者,2019(36):4.
[5] 刘旭斌.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67.
[6] 李小千.把握融媒体特征,促进读者服务工作[J].出版广角,2022(10):82-83.
[7] 朱鴻军.颠覆性创新:大型传统媒体的融媒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8):3.
[8] 吴聃,归吉官.基于主流融媒体平台的档案宣传策略研究:以“学习强国”为例[J].兰台世界,2023(2):88.
[9] 王雷松.伦理学视角下媒体娱乐化研究[J].学术论坛,2014,37(6):114.
[10] 信险峰.对“碎片化”一词的误用与误读:新媒体内容的另类完整分析[J].青年记者,2022(3):50.
[11] 徐定华.试论“碎片化”策略在传统广播中的运用:以浙江金华交通音乐广播为例[J].中国广播,2017(11):77.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13] 王玉芳.新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21-10-17(004).
[14] 罗小华,曾萍.公共新闻与地市级电视媒体的新闻定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6):175.
[15] 王丰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的价值意蕴[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2,37(3):10.
作者简介 毛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与信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