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维路径探析

2023-09-11刘韩露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融媒体机遇挑战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焦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可度。在传统媒体范式下,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长期得不到显著增强,阻碍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发展和普及的融媒体虽然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拓展了相关知识获取渠道和就业创业空间,人职匹配机制更精准,强化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效果,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也面临着媒体信息传播更复杂、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社会对人才要求更高等挑战。科学应对融媒体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渠道优势,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对此,高校与教师需要从融媒体的视角出发,针对就业平台、课程体系、方式途径、保障机制等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文章运用层进式方法,在概述融媒体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融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从融媒体视角出发,多维度指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高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融媒体;大学生就业能力;机遇;挑战;多维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7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基于绩效评估的视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B1223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复杂性的育人工程,单一的媒介方式难以满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需求。迅速发展的融媒体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强化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在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高校迅速推进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信息传播范式的转变。对此,高校与教师需要将融媒体作为创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核心依据,通过推动融媒体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融媒体的理论概述

首先,融媒体是一个新型理念,旨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促使单一的媒体竞争力转变为多种媒体共同的竞争力[1]。其次,融媒体是一种新型运作模式,以“融合”为核心理念,加速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及运作的创新性改良,并依托融媒体技术和融媒体产品推动了各类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2]。最后,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关系,代表各类媒体平台在经历了竞争博弈之后的多维整合与融合发展,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和谐共生与相互促进。总而言之,融媒体的“融”并非不同类型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新舊媒体的优势互补与相互促进[3]。因此,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发挥融媒体的力量,有助于形成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理念和模式,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二、融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机遇

(一)知识获取渠道更多元

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不再局限于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翻转课堂、微课堂、慕课等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丰富了高校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手段,促进了大学生知识储备体系的完善和能力结构的健全,助推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就业创业空间更广阔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与新兴信息技术行业的深度结合,催生了众多的产业链和更多的职业岗位,市场规模的扩大也让从业人员需求进一步增加,使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4]。另一方面,新旧媒体的融合打破了时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限制,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人职匹配机制更精准

从人职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职业的性质、条件、模式,涉及的资源不同,对工作者的知识、能力、性格及气质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5]。在融媒体环境下,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的人职匹配机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的精准就业提供有效参考,还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双向连接及精准匹配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和大学生求职需求,为高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融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挑战

(一)媒体信息传播更复杂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明显提高,大学生所处的信息传播场域充斥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内容和思想观念,在非主流文化形态和不良价值观的侵袭下,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被弱化,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一方面,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陷阱,削弱大学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容易遭遇就业骗局、就业诈骗等风险。

(二)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

在融媒体时代,就业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新旧媒体的融合加速了信息传播范式的创新和信息裂变的速度。在各类高校与就业市场没有协同构建信息化就业平台的情况下,信息的迅速传播与变化导致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导致市场用人需求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得不到统一规划,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削弱了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效率与质量,使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得不到有效的目标导向和参考依据。

(三)社会对人才要求更高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发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与深化,各领域面临着由内而外的改革和创新,因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6]。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健全的能力结构,还要不断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并根据不同的环境迅速进行调整,以最快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新方法[7]。因此,高校与教师需要针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四、融媒体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维路径

(一)创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建设

融媒体背景下,要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要求高校教师面对面地指导学生,还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创新发展[8]。首先,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政府的号召与指导下,积极强化与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的协同配合,依托新媒体技术共同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使之成为政府、社会、高校等利益相关者发挥育人效能的主要载体,进而依托平台的信息化功能全面宣传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强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和协作黏性,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夯实平台基础[9]。其次,依托该平台,高校与就业市场需要推动行业信息、岗位信息及大学生求职信息的同频同步,需要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各行各业的岗位和用人需求。高校也要实时更新大学生的求职需求,进而依托人职匹配机制实现大学生就业的精准匹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实效性[10]。

(二)优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融媒体环境下,顺利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模式全面优化学生的就业理念和就业能力[11]。首先,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强调科学引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避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学生造成侵袭,帮助大学生将自身的价值实现与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紧密联系起来[12]。其次,高校需要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类型,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结合与统一。一方面,依托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就业知识技能的内容丰富性和手段多元化,达到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认识到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凭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13]。最后,高校需要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信息化水平,依托融媒体视角强化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大学生可以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完成企业信息搜索、电子简历制作、求职信息发布等操作,以此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符合融媒体时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

(三)改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式途径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机制与模式日趋丰富,因而要求高校与教师改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式与途径,以使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首先,高校要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就业指导活动的同时,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自主性就业学习,凭借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渠道优势获取前沿的行业信息和就业知识,进而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兴趣明确就业方向,并针对目标岗位的用人需求强化自身就业能力[14]。其次,高校需要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鼓励并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育人理念和就业指导思路,使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融媒体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同时定期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各类新媒体操作技能,进而依托新旧媒体的优势融合进一步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指导。

(四)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保障机制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较为复杂,依托融媒体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赖于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15]。首先,高校需要针对融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规范,从制度層面认可融媒体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导向,要求各部门、各专业教师从融媒体视角积极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助力。其次,政府、企业、高校等利益相关者需要共建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各主体的协同联动,以创新发展作为内在驱动力,针对融媒体环境下就业市场的变化,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强化与其他主体的协同配合,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改革,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最后,教师需要全面改革就业指导评价机制,以师生双向互评代替传统的单向评测,赋予大学生评价指导教师的权利,并将融媒体的应用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基于新型评价机制,教师针对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展开评价,学生需要评价教师运用融媒体优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成效,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发展与全面优化,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各类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内容。在融媒体时代,高校与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潮流,及时转变育人理念和教学思路,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渠道优势与技术优势,并落实创新平台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方式途径、完善保障机制等有效措施,以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高效择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天任,林晓贤,朱艳萍,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17):37-41.

[2] 梅颢,殷嘉蔓.“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3(5):91-93.

[3] 李恕洲,崔文豪.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综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2):96-104.

[4] 刘琳.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5):79-81.

[5] 吴泳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2):116-118.

[6] 柳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J].经济师,2023(5):157-158.

[7] 孙耀威.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四川劳动保障,2023(4):73.

[8] 吴蓓,罗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缺失问题及解决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3(4):97-99.

[9] 高佳佳.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3(4):151-153.

[10] 夏正荣,刘红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3(4):51-54.

[11] 赵俊红.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23):100-102.

[12] 赵纯.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1):200-202.

[13] 宋孟瑶,刘志国.知识管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22(19):36-38.

[14] 韩玲,霍菲.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8):42-47.

[15] 吉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2(18):151-153.

[16] 陈佳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2,30(3):39-42.

作者简介 刘韩露,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融媒体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