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媒体”与“大主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党的二十大报道创新路径探析
2023-09-11彭迪林瑶
彭迪 林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道的“大主题”是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阶段性与重要性并重的新闻报道任务,是展现各个媒体新闻综合能力的“比武场”。作为“小媒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宣传使命,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挥着党中央连接基层群众的桥梁作用,关系到党的声音是否能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广泛搜集并分析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党的二十大期间的新闻报道作品,发现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存在着题材驾驭难度大、内容缺乏创新、作品难以推广等典型问题。但也有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迎难而上,采用弯道超车的创新方式,发挥自身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以基层需求及基层群众关切点为切入口,综合运用各种融媒体技术,通过以小见大的小切口叙事、人物平凡化引发共鸣、亲近群众的接地气故事、挖掘本土的地方特色、通俗亲切的平实化语言等多种创新途径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县级融媒体中心用基层话语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从而实现政治传播走向基层,为基层群众深入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文章建议县级融媒体中心未来要想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应在锻炼提升融媒人才、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搭建受众互动桥梁等方面继续发力。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报道;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路径;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19-04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党的二十大报道的“大主题”是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阶段性与重要性并重的新闻报道任务,是展现各个媒体新闻综合能力的“比武场”。面对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活动,中央级、省级媒体具有明显的报道优势,不论是新闻视野的宏观把握、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技术手段的前沿性、新闻受众的广泛性,还是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保障程度上,都远远优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使其更容易取得优势传播效果。
作为“小媒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国家四级传播矩阵的最末端,在新闻传播体系中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传播使命。其有着直面基层、直面群众的独特优势,在整个重大主题报道的体系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否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宣传好、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好党中央连接基层群众的桥梁作用,关系到党的声音是否能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文章通过梳理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党的二十大期间推出的新闻报道作品,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其创新报道模式和基层传播路径,期望能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未来重大主题报道提供参考。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重大主题报道的难点
(一)题材驾驭困难,自身定位不清
党的二十大主题重大、背景宏大,对党的二十大的宣传报道强调宏观和全局,需要媒体全景式展现时代的变化,突出主流价值观。因此,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往往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以庞大的传媒集团实力承接了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叙事及传播工作”[2],通过大型节目策划和整体栏目包装,呈现出宣传内容全面宏观、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宣传策划高屋建瓴的特征。
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把握和驾馭党的二十大报道这样的“大主题”的难度明显要大得多,普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跟不上融媒体产品创作要求;缺乏各种复合型专业人才,采编人员长期疲于应付[3];缺乏开展深入报道和采访的资源;新闻发布平台的实际影响力较小;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撑;缺乏党的二十大会议现场的实际参与经验等。总的来看,现有条件影响了新闻信息采集和传递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策划的实现[4]。因此,部分县级融媒体找不准新闻报道的明确发力点,在尝试对新闻报道进行突破的时候,发现其新闻创作灵感往往难以转化为理想的新闻产品,抑或千辛万苦生产出的创新产品,因其平台影响力有限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内容缺乏创新,自身特色不足
作为传播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承载着发布和传播县域新闻信息的重要职责,兼具政治属性和新闻属性[5]。面对重大主题报道的宣传考验,部分县级融媒体由于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限制,只能依赖中央主流媒体和省级媒体的内容输出,照本宣科式的转载报道使得新闻内容单一空泛,信息同质化、模式化现象严重,没能体现出县级融媒体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独有特色。简单转载上级媒体报道内容来填补空白,没有任何自身特色的“复读机式”新闻报道难以吸引受众的关注。这样的新闻报道脱离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能够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对百姓生活有直接意义的特色报道,对群众的日常生活缺乏必要的关注,自然难以吸引群众,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部分县域的新闻报道视野狭窄,没有俯下身去,挖掘本地的新闻宣传素材,将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社会生活变化、地方文化特色等典型元素融入重大主题报道中,造成不少缺憾。
(三)平台影响力不够,内容难以推广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组建,本身就是将原有分散的县级媒体机构重新组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县级媒体的整体影响力。从近年来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看,各种融媒体软硬件设备快速迭代,特别是各种融媒体采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硬软件的提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提升了新闻产品的生产力,其新闻报道的质量是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仍然存在疑问。通过查阅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年度工作总结发现,自身影响力有限、受众范围狭小仍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在以碎片化阅读为主的今天,县级融媒体中心缺乏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出现了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使得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产品难以吸引受众关注。在实际运营中,尽管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硬软件上实现了反馈渠道的畅通,但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难以与受众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受众普遍仅仅是单纯进行信息接收,很少主动反馈信息。这种简单的单向传播,无法适应当下的融媒体环境,难以形成理想的平台影响力。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党的二十大报道创新路径
(一)小切口叙事:以小见大
中央级、省级媒体在报道重大主题时,通常会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呈现,从“重”从“大”,这是其所处的核心位置所决定的,也符合受众的期待,其作品也更容易“出圈”。而县级融媒体中心由于受到自身现实条件的制约,难以从统筹全局的视角来把握重大主题报道的“重”“大”。因此,如何将重大主题的“大”化解为叙事切口的“小”,通过以小见大反映时代发展面貌,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小切口叙事基于个体等较小叙事主体,以“较低”的视角,讲述具体鲜活而又富有深刻内涵的基层故事,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变化展现大发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话家常,更能增强媒体与受众的“自己人”效应。主题报道并不仅仅要死板生硬地转发报道,也要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有温度的、有细节的小故事。每一次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和宣传中,都有无数个小故事等着新闻工作者去发掘,就看如何生动地表达。例如,咸阳市渭城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融媒作品《只此青绿》把镜头聚焦在见证渭河变迁的普通人身上,以人物故事為先导,以明确清晰的人物故事线完整展现渭河从污染到防治并取得成效的整个过程[6]。由点及面,既有人物细节,又呈现治理全貌,在彰显生态美的过程中,唤起人们对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将绿色发展理念传达给大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通过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生动的案例,以微小的细节为切入点,从微小的视角去观察,从而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贴近性”,使其有温度、接地气,这也是近年来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努力方向。
(二)人物平凡化:引发共鸣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部分作品过于强调人物形象的“高大全”,却忽略了群众的视角和人性化表达。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效果较好的新闻案例发现,恰恰是以平凡人物为故事主体的新闻更受欢迎。这些报道讲述平凡人鲜活的奋斗故事,同时关照他们在奋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塑造出一个个积极正面、立体多样的平凡形象,使其更加平易近人。这样的平凡化的人物形象,更加能够引发群众的共鸣,更加能激发群众追赶超越的动力。
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报道党的二十大时,注重围绕会议中的亮点、热点,找寻发现身边的“活例子”,将报告中的理论精神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身边人和身边事,让新闻报道更加便于群众理解,更为贴近民生,避免出现过于刻板、公式化的情况。例如四川成华区融媒体中心在党的二十大前后推出的系列报道“走进丹巴赴一场‘十年之约”,选派出大量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厂企业等,先后采写了《大山深处开满幸福之花》[7]等多篇稿件,选取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把话筒交给百姓,通过平凡人物的普通故事,展现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成华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将镜头聚焦这些基层先进典型、一线劳动者、乡村振兴工作者等群体,听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用平实的话语讲述身边的发展变化,将采访对象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巧妙融入报道中,通过小切口描绘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故事接地气:亲近群众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鲜活的故事更加容易吸引受众注意力,并能有效阐述抽象的政治理念,受众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命运和环境的变化,这种故事化传播方式将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取得更好的政治传播效果。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生动鲜活的主题报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南京市江宁区融媒体中心深挖地方资源,推出短视频作品《〈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东山佘村:打造“股份制民宿”村民家门口端起“金饭碗”》[8],在4分钟内讲述了村集体、投资商和村民三方携手,共同打造“股份制民宿基地”,让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生动实践与鲜活故事,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案例唱好“地方戏”,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地方做法。
这样故事化的讲述有助于让人们在生动鲜活的故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加亲近群众,引导其主动参与到传播活动中,不仅增强了政治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
(四)扎根于本土:地方特色
扎根本土,促进中央重大决策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新闻舆论宣传机关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各地因地域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将本土文化融入重大主题报道当中,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报道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关于党的二十大的新闻报道中,注重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理念、部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发掘本土新闻,凸显地方特色,以丰富的地方元素展现地方成就、彰显地方担当,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主流价值,传播好声音,讲好好故事,从而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的系列报道《绣娘当上党代表“非遗”绣出新生活》,充分挖掘北川地区的“非遗”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通过“绣娘”陈云珍坚守和传承羌绣文化的故事,将党的二十大报道与传承地域文化两大主题深度融合,并深入浅出地帮助受众了解传统文化,吸引受众的关注。
(五)语言平实化:通俗亲切
主题报道往往通过严肃的语言修辞来实现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输出,这一传播模式容易让受众对此类报道感到乏味。而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生动的人物故事,寓重大主旋律于鲜活感人的故事和通俗亲切的话语之中,可以有效地消解官方和群众的隔阂,激发观众情感共鸣,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宣传报道党的二十大时,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接地气、冒热气的报道,以百姓的语言讲述百姓的故事,让人们细品、回味。例如,江苏省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在党的二十大前夕,重点打造的精品系列报道《亲爱的党,我想对你说》,通过党员和普通群众的视角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百岁老党员、志愿者、快递员、地理教师……使用第一视角向党表白,采访对象接地气的表达、鲜活的面容,都将对党的忠诚化作了具象的画面和语言[9]。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贴近群众,能将最朴实、最真切、最有情感穿透力的语言融入新闻作品,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多媒体融合属性,整合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介元素,贴合移动传播的需求,增强新闻的现场感,让受众有代入感,使其更加感同身受。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未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策略
(一)锻炼提升融媒体人才
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每一次重大主题报道策划都是一次锤炼队伍、检验队伍的绝佳机会,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借此机会不断提升新闻宣传的格局,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全媒体队伍,增强“小媒体”的竞争力。记者编辑团队应当始终坚守初心,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致力于报道,以科学的方式理解和报道重大主题任务,促进队伍的成长[10]。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推出党的二十大系列专题报道以及优秀融媒作品,积极引导采编人员践行“四力”,通过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的“沉浸式”采访,让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得到凸显,以高度的新闻敏感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提升了报道的感染力,也更加符合新闻的本质要求。
未来县级融媒体更要加强团队训练和建设,以“四力”为指导,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实践成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1]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2]。
(二)挖掘融媒體传播潜能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充分发挥媒体新平台的优势,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动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面对重大主题报道的严峻考验,多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阵地优势,全方位、多维度地宣传党的二十大的主要内容、精神内涵、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多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以移动端为拳头阵地,重点利用现有全媒体宣传平台,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全面推进,打破“时空”限制,立体化、高频次开展宣传报道,围绕经济繁荣、民生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等方面,制作推出具有时代感和科技感的融媒产品,为媒体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13]。
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继续挖掘融媒体传播潜能,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融媒新技能,采用精致生产、精致传播的方式,实现信息的立体呈现,强化新闻信息感染力。
(三)搭建受众互动桥梁
在县级区域的信息传播中,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转变以往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14],深入思考受众的心理状态,引导其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让县级融媒体中心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如互联网等,创新“小媒体”的传播方式,以更加精准的方式分析不同受众的习惯,进行政策传播和宣讲,从而增强新闻媒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报道要秉着以民生为根本,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点”,围绕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组织报道内容,报道人们的切身感受和反应,真正回应和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中心问题和难点问题,避免肤浅的报道,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新闻素材[15]。新闻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职业道德修养,生产高质量、有深度的新闻,使得新闻更具有传染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拉近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提高媒体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县级媒体的新闻传播效果,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四、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重大主题报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登上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借助新闻的力量为中心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为了适应传播规律和新闻叙事方式的不断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整合自身采编力量,深入基层、走进一线,不断推出内容精良、效果良好的融媒产品,以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宣传服务于重大主题报道,从而实现从内容制作到传播技术的全面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不断在深耕内容、提升队伍、创新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坚持探索,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媒体融合之路,以人民为中心,让党的声音更加有效地传递到基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01).
[2] 龚雪.地方党媒多维度提升主题报道“重磅”效应方法探析: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党的二十大宣传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22(12):8-13.
[3] 谢新洲,朱垚颖,宋琢谢.县级媒体融合的现状、路径与问题研究:基于全国问卷调查和四县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J].新闻记者,2019(3):56-71.
[4] 谢新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融合、创新、引导、服务[J].新闻战线,2019(3):45-47.
[5] 陈国权,付莎莎.传播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8(11):24-27.
[6] 张燕,张亿.网络短片描绘美丽中国[N].光明日报,2023-03-18(09).
[7] 成华融媒.走进丹巴赴一场“十年之约”[EB/OL].腾讯网,https://new.qq.com/rain/a/20221020A01XT100,2022-10-20.
[8] 省县协同 欣欣向“融” 江苏县融汇聚起立体传播的澎湃动力[EB/OL].扬子晚报网,https://www.yangtse.com/content/1658872. html,2023-04-23.
[9] 顾珊珊.县级融媒关于党的二十大报道的布局策略探析[J].视听界,2023(3):120-122.
[10] 赵文晶,樊丽.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困境与解决路径[J].中国出版,2021(8):31-34.
[1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12] 孙振虎,刘明君.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报道创新路径探析:以2017年两会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8):35-38.
[13] 陆先高,冯蕾.从重大主题短视频新探索看主流媒体转型[J].中国报业,2018(7):16-18.
[14] 黄楚新,王丹丹.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18-22.
[15] 林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新闻传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20(8):63-65.
作者简介 彭迪,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林瑶,研究方向:新闻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