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航天档案编研工作新思维探究

2023-09-10林艳艳

兰台内外 2023年22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新思维新时代

林艳艳

摘 要:档案编研是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和提升档案部门地位的有效方式。新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做好档案编研工作需要顺势而为,敢于创新。本文分析了航天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编研工作中应具备的新思维。

关键词:新时代;档案编研;新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档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也迈入了一个新时代。档案编研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编研可以充分挖掘档案隐性和潜在的价值,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高质量和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成果可以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参考。目前,传统的航天档案编研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频次和高密度的航天发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航天档案工作者应当转变思维,提升编研水平,为航天高质量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航天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档案工作已成为社会运行和国家治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支撑之一。档案工作又是围绕档案开展,正是由于有了档案与档案工作,国家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国家记忆才能延续。为此,国家层面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革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是目前新常态环境下做好档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思想,为今后档案事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

服务是档案部门永恒的主题,是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档案编研成果是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的服务方式之一,开发利用的力度高低取决于档案资源建设的力度强弱。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平稳发展和转型加速的新时期,新技术、新组织和新型记录载体不断涌现。传统的档案收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机制和思想观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带来的变化,不能有效地把档案收全、管好和用活。面对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任务,航天档案工作者也要主动适应新变化,适应社会档案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常态,更加专注档案资源开发,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

航天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该体系是衡量档案工作成效的标准,是档案工作的最终归宿。但要想建立完善的档案利用体系,需要做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否则前者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后者是源头、是基础也是根本,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的前提。同时,作为航天档案工作者,还需要深入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推出主题鲜明和形式多样的编研成果,充分展示航天精神和航天力量。

二、航天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归档材料不完整

档案编研的源头是丰富的档案资源,如果资源不丰富或者有所缺失,那么编研成品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例如,在开展2022年抗击疫情保成功纪实专题编研时,发现有些部门因归档意识不强,对留存的疫情文件资料、照片和录像等未及时归档,影响了后期编研质量的完整性;再如,在开展《型号研制质量案例分析》编研课题时,发现有的型号虽有质量归零问题,但是无归档材料,因为一部分工作人员将质量归零文件作为记录保存在部门,未及时归档。有的型号归档文件量极少,导致不能真實地反映质量故障问题所在,从而影响故障原因分类统计分析的有效针对性;再比如,航天所属单位中有一些属于民品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了“关、停、并、转”现象。在产权变动前,档案资源就出现一定的缺失,当时,大多是由于民品企业本身档案工作管理不规范造成的,这些企业人员往往缺乏档案意识,导致出现该归档的文件没有及时归档。在产权变动过程中,变动过程文件也会因管理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出现收集不完整的现象,给后期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创新意识不强,信息传播广度不够

航天档案编研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其成果一般以印刷文字的形式呈现,基本是作为内部参考资料小范围发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编研成品就会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对于一些能够对外宣传的公开的编研成品,推广手段也较为传统和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信息传播形式,造成档案成果传播范围有限,受众较窄,不能被更多的航天人阅读和利用,形成了航天档案部门自编、自管和自用的局面,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编研在资政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另外,一些档案编研部门人员年龄老化,思维容易出现定势,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很难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式和宣传途径,关注编研成品的人群较少。

3.信息化程度不高,检索利用不智能

目前,档案信息系统仍然以纸质档案为实体或纸质档案扫描件为对象,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的编研过程都会面临没有自然形成的电子文件可以利用,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录入,将纸质档案转为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问题。另外,大多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实际是图像化。文档中的内容是零散和平铺直叙的,是一篇篇孤立的“文章”,并不是数字化存储和智能化检索的结构化数据,不能满足全文检索和编辑再利用需求,其使用价值不可能与自然形成的电子文件同日而语。

4.业务能力不强,编研成品质量不高

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是档案开发利用的最高级形式,要求档案编研人员不仅业务能力要强,而且文字功底更要强。但目前多数航天档案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文字功底都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从而造成档案编研成果质量不高的现象,大多数成果集中在组织机构沿革、汇编和大事记方面。他们很少与外单位联合开展编研,未能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档案部门基本处于自行整理编研的状态,未利用一切可以合作的力量,以助推档案编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航天档案编研工作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前的档案编研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航天的快速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强调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上述指示要求都体现了扩大档案开放、做好档案服务和发挥档案作用的工作导向。要发挥好档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作用,航天档案工作者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变思维,做好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深化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为航天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1.树立先行思维

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曾说:“要有先行思维,先行介入,先行服务,当先行者。”长期以来,档案工作者都认为档案工作是处于各项工作的“末端”,不管哪项工作,直到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前面各个环节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归档结束,这项工作随之结束。要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式,转变“档案工作是末位工作”的陈旧观念,用档案工作为其他工作开路,当好先行者。针对档案归档材料不完整现象,航天档案工作者要先行介入,主动进行“前端控制”,这样才能建设好档案资源体系,为后面的档案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1)要先行介入,主动进行前端控制,确保归档范围齐全

在现实中,档案意识缺乏或者主观故意都会造成档案应该形成而没有形成的问题,所以,档案部门应当主动、及时制定或修订本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应归盡归,应收尽收。归档范围确定和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对档案部门的馆藏建设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划分范围时,档案部门应主动配合各部门对本单位运营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材料,进行综合和专业地分析研究,制定出符合单位客观实际的接收范围,避免因范围过宽,造成文件材料庞杂,或因范围过窄,造成文件材料缺失,不能及时归档。特别要将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以及新领域、新机构和新社会组织等及时纳入归档范围的制定范畴。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办博和涉博单位形成的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档案局印发了《世博会建设项目(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上海世博会展示馆展示业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等系列工作规范,保证了各项活动档案材料形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世博档案资源库的建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时,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该专题活动文件材料和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教育实践活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完整地记录了群实活动的成果,也为编研的选材提供了不竭的源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档案局也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工作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电子和实物等材料,是党和政府领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记录,也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提前介入,将纳入归档范围的事项主动告知相关部门,既可以确保归档齐全,又可以形成资源总量,夯实编研资源开发的基础。

(2)要先行介入,做好特色档案征集工作,拓宽编研素材范围

抢占资源、再现精彩、留住难忘。以馆藏资源为主要来源的档案编研作品,往往局限于编史修志和工作查考等,从而无法有力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文化传播功能,限制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主动加大收集力度,广开思路,将传统的线性收集转为非线性收集,尤其要抓好特色档案的征集接收,将有益于单位发展的档案资料接收进馆,促进结构多元,发展多元题材。

例如,建立名人档案和口述档案等,在此基础上开发、编写人物传记和历史变迁等编研成品,传播企业文化。档案馆应当主动把收(征)集特色档案作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确定征集对象,制定征集方案,抢救所管区域的名人、名事、方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资源。例如,中国科协启动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就是一个先行介入的典型案例,全面采集梳理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和学术成长中的关键点,特别是开展重要事件的口述资料抢救性整理归档,最终形成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档案库,在社会上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良好文化氛围。

2.树立创新思维

针对航天档案编研成品传播范围受限的问题,航天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创新思维,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多依托年轻干部,将档案编研战线从著书立说渐渐转移到新媒体和自媒体上来。对于能够公开的航天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增加新内容,推出新形式,吸引新用户,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推广,让航天工作者及其他行业的人快速接收信息,加速航天档案编研成品的宣传作用。这些创新的宣传形式都可以为档案编研工作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3.树立信息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展现出了信息化和服务化的趋势,要求航天档案工作人员紧跟时代步伐,树立信息思维,对形成的数据展开管理,并进行信息的挖掘。不管是大编研还是小编研,都要转变重保管轻利用、只编不研的观念,加强数据管理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高效完成各类档案编研工作。

比如之前形成的纸质版或者扫描件,不是字符化,不能全文检索和编辑再利用。但是现在自然形成的电子文件可以成为优质的档案信息资源,带有规范元数据的电子文件具有凭证价值,为档案资源的高效率开发和分析加工提供了条件。

4.树立合作思维

“要有合作思维,善于同各方面合作,实现共赢共享。”合作才能共赢,档案工作也不例外。在做航天编研时,可以和航天各所属单位档案室合作,也可以和艺术馆、图书馆等单位合作,扩大档案编研影响力。合作必然涉及档案资源的整合。戴志强教授在2003年曾提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在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下,通过整理与组合,使档案资源结构合理、配置优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以实现档案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资源共享为目标,最终方便人们利用为目的。在新常态背景下,档案部门应着重探讨信息整合。各单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数据结构下已形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要让孤岛型信息资源的“旧船票”登上信息资源整合的“新客船”,从而为跨部门、跨单位和跨领域合作编研,打造编研精品,扩大编研成果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档案编研呈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面对新技术,航天档案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航天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要顺应变化。航天档案编研工作者应主动转变档案工作思维方式。如果档案工作思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与时代脱节。思维的深度决定档案编研的高度,而思维的广度决定档案编研的宽度。档案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敢于创新,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航天档案编研成品,展现航天精神和航天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冬权.新时代档案工作新思维[M],上海远东出版社,2022.

[2]戴志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2):4-6.

[3]张大伟.新常态下档案信息化的科学发展[J].上海档案,2015(3):33-37.

[4]高沛娟.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档案编研工作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13):113-114.

[5]郑金月.习近平7·6重要批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J].档案与建设,2021(8):11-15.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新思维新时代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谈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传媒新思维 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