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笑”与“神”汉-英翻译的原因探析及其教学启示

2023-09-10苏海丽

现代英语 2023年7期
关键词:解释性汉英译文

苏海丽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一、 研究背景

在谈到语言与翻译的关系时,1993 年著名的翻译家奈达Nida[1]提出“对翻译来说,两种文化的掌握比两种语言的掌握更加重要”。 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师孙致礼[2],2000 年时也曾发出类似的感慨“对译者而言,语言本身不是翻译中最棘手的困难,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才是”。

中国特色文化词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蕴藏了五千年文化精髓,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来的特有词汇,英语中没有其对等词语(孙妍雯,2012)。[3]

“文化词”的另一个名称就是大家熟知的“文化负载词”。 1980 年,由语言学家许国璋[4]先生第一次正式提出,许先生给出的定义是“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那些最承载文化信息、最能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在此基础上,2000年廖七一教授[5]对文化负载词做了进一步阐述,廖教授认为“在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能代表本民族且有别于其他民族思想、生活方式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包惠南教授(2004)[6]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源语词汇中能承载文化信息而译语中没有对应词,这样的空缺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翻译的一方连接着翻译的对象,但它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字、词,还关系着整个文化背景中的名物、典章、制度等一系列背景,正是所有的这些才能共同构成某一个词,汇聚出一个复杂的含义。 所以,当具备丰富含义的字词再通过翻译的转化,转达给另一个传统、另一个社会环境中的人时,确实包含着各种问题及可能。

下面我们来看对“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处理所带来的不同传播效果。

二、 “搞笑”汉-英翻译示例

例1:有需要的宝宝们,请联系我。

Any baby in need, please contact me.

例2:请在一米线外等候。

Please wait behind a noodle.

三、 “搞笑”翻译的原因探析及其启示

(一)中文原义的背离带来的“搞笑”翻译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的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对话,翻译之前先要充分理解中文文本的意思,译文力求准确传达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含义,否则就会导致传播效果出现偏差。

•例1 中的“宝宝”在中文中是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指的是“施于爱心的对象”,并非指婴幼儿。故此句的参考翻译为:Anyone in need, please contact me.

•例2 中的“一米线”并不是一根米线,而是指排队时前后两人之间的一米间距。 此句的参考翻译为:Please wait behind the yellow line。

(二)文化负载词对汉-英翻译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面的原因分析,可见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对汉-英翻译非常重要,四级考试中人们也经常会遇到此类词。 那么在处理时,应该如何操作呢?

1. 首先要多读几遍,吃透中文,获得整体意思的理解。

2. 文化负载词的日积月累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3:在上海可参观游玩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迪士尼、外滩等景点。

译文:Shanghai offers some scenic attractions:Shanghai Museum, Oriental Pearl TV Tower , Disneyland , the Bund , etc.

例4:在苏州你可以欣赏苏州园林,品味巧夺天工的苏绣。

译文:In Suzhou, you can enjoy Suzhou gardens and taste the exquisite Suzhou embroidery.

以上两句中下划线的词语: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迪士尼、外滩、苏州园林、苏绣,都是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它们有自己固定的翻译,还有诸如:孙中山(Sun Yat-Sen);长江(the Yangtze River);黄山(Mount Huang);鲁菜(Shandong cuisine);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水浒传》(Water Margin);《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等,这些词语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3. 解释性翻译技巧的引入

处理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时,要正确地断句,按照语义划分不同的意群,理解原句中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系,如果遇到实在不会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时,可用“解释性翻译”这一技巧来进行处理。 为了搞清楚“解释性翻译”,下面来看两道例子。

例5: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

这句话的难点在于“拜年”和“压岁钱”,这两个词都是中国文化独有。 “拜年”是指在春节期间,晚辈到长辈家中探望并说一些美好的话语来祝福长辈健康如意,故而我们解释性地处理为greet happy New Year。 “压岁钱”是指晚辈向长辈问好新年时长辈给晚辈的红包(装在红色的信封里的现金),寓意好运吉祥平安。 英语的文化中没有“压岁钱”这个习俗,也就没有对等的词语,所以只能解释为Lucky money。 故参考译文为:

The younger generation should greet happy New Year to the elders, and the latter should give lucky money to the former.

汉语喜欢重复使用同一词汇,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但英语忌讳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故我们用the latter(后者,代指长辈),用the former(前者,代指小辈),这样使英语句子表达更加的地道,且语义衔接也紧凑、清晰。

例6:中医的治病理念来源于五行和阴阳。

这句话对部分同学而言很有挑战性,句中包含了三个文化负载词:中医、五行和阴阳。 中医,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门疾病诊治、病理和生理研究的学科。 据此人们对“中医”进行解释性翻译: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五行,英语文化中没有此概念,只能采用解释性翻译:five elements(metal, wood, water, fire and earth)。 阴阳,这个文化负载词,因为中国文化的普及,英语也已经将其收录进入自己的词库,故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就按照已经约定俗成的音译Yin-Yang 就可以。

故而这句话的参考译文是:

The concepts of the five elements (metal, wood,water, fire and earth)and Yin-Yang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平时,人们需要应对的就是一场考试、一个具体的翻译题目。 但是文化词的翻译远不止这么简单,它不仅涉及文化知识,还涉及语言的演变,更涉及如何得体地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 下面将上面提到的解释性翻译进行延伸和拓展,在应试的情况下,人们需要经常用到这种翻译策略。

例7:鱼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因为汉语中的“鱼”字和“余”字听上去一样。 (2020 年12 月,四级真题第2 套)

作为中国人,家家户户年夜饭的餐桌上定有一道鱼菜,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在中国的汉字文化中“鱼”与“余”谐音。 “余”就是“盈余(surplus)”,期许来年自家可以风调雨顺,粮食充足,生活富裕。 “余”在这里不是无用的(useless),也不是不必要的(unnecessary);并且原文提到了“汉语中”,表明英语中“鱼”和“余”没有对等的谐音寓意,翻译时就可用到解释性翻译。 如果想不到surplus,翻译为get than expected/hoped 也无妨。 参看下面的译文:

Fish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reunion dinner, because “yu (fish)”sounds as same as the“yu” (get than expected/hoped)” in Chinese character.

在译文中,还用了两次汉语拼音yu,配以括号内的解释性翻译,这就是音译加解释性翻译的方法。 除此以外,直译加音译加解释性翻译的方法也非常可取,以便能更好地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例如“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就可以处理为:Zheng He, a very important official in the Ming Dynasty(1368~1644), command the voyages to the Western Sea (Western Seas, the term used in ancient China to indicate the regions 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四、 “神”汉-英翻译示例

例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When the sun has set, no candle can replace it.

例9:人生最难是等待;人生最美是值得等待。

The worst part of life is waiting. The best part of life is waiting for something worth.

例10:此机会千载难逢。

The chance is like a blue moon.

五、 “神”翻译的原因探析及其教学启示

(一)贴近、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神”汉-英翻译,之所以被称为“神”翻译,是因为它们贴近、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1. 文字讲究简洁、形象

例8 之所以被称为“神”句,首先它简洁明快地做到了中英双语的精髓互译,英语用“萤火之光岂能与日月争辉”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本质。

2. 工整、对仗,体现中文原文的文体风格

例9 中,汉语句中“人生最难的是——”和“人生最美的是——”句式工整,英语也相应地使用了排比,一方面使得句子富有节奏感,另一方面通过句意的转折对比,强调了后句,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3. 忠实原文,根据新语境的要求对译文作适当调整

例10 里的“千载难逢”,是指非常难得、稀缺,按照汉语意思将其直接处理为to meet per thousand year,意思到了,但是少了地道的味道,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引入英语习语a blue moon,这样表达会更加纯正。

(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汉英教学中要使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汉-英思维的差异是导致语言层面表达不同的深层原因。

1. 汉语好整体,英语爱分析

中国人写文章好用、善用动词,有的句子甚至会出现几个动词连用的现象,且句中动词无任何形态的变化。 究其原因在于汉语强调“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合一”“思维与存在合一”等整体思维。 而英语分析型思维认为如同一具灵魂只属于一个人所有,事物的各组成部分须一一观察和分析,以此来认识、了解其本质。 这就使得英语句中的动词会出现各种形态的变化,为规避动词形态句中时间状语或特定语境等限制条件的制约影响,句子改为多使用名词的策略。

我们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可将汉语句子中的动词转变为对应的英语名词,将词性予以转化,如:旅行和阅读的确会开阔我们的视野。 句中的“旅行”和“阅读”是两个汉语动词,转译成英语时,可以将其处理为名词,这样更加吻合英语者的思维表达习惯。 故本句的参考译文为:Travelling and reading can surely expand our horizons。

2. 人为汉语主体,物为英语主体

汉语句子习惯用有生命的人或物作主语。 这一语言上的外在表现,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人会以“人”为中心来观察、思考周围的万事万物,他们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意识、有目的动作的发出者,无生命的抽象名词没有资格作主语。 英语国家人士他们以物、大自然为主体来观察、研究一切;英语句子喜用爱用无生命的抽象名词作主语。 这就是汉英不同的主体性思维观。 举例而言:她在学习和体育上才华的增长,使她在学校广受欢迎。 本句的参考译文是:The growth of her talents in study and sports makes her a very popular student at school。 汉语句子的主语是“她”,翻译成英语时句子的主语变成了“growth”,就是我们在考虑到“汉语以人为主体,英语以物为主体”之后做出的调整。

(三)思维变了,实践也就变了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思维差异这个层面进行英语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比汉英思维的差异,可以将英语思维的影响因素:俗语、习语、文学思想、哲学等知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课堂上引入英语原汁原味的正宗表达,如例10 中a blue moon,使学生习得一些能体现汉-英思维差异的文化背景或民俗风情等人文常识。 同时也可进行汉英的联系与比较,日常的汉英翻译教学中,用具体事例尤其是考级真题的解析来阐述,做好两者异同的对比,使学生领会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进而理解翻译是一种涉及译者复杂心理、思维的过程,期待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能破迷开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增强翻译的信心,加以合适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六、 结语

正确解读文化负载词,平时要积累一些如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等这些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汇。 平时要欣赏、学习、领会汉-英语篇段落译例,一定量的翻译实践必不可少。 遇到实在不会翻译,那就退而求其次,进行解释性翻译。 翻译始终处于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在打磨的学术性工作。

猜你喜欢

解释性汉英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译文摘要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融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的发展之路
I Like Thinking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非解释性宪法适用论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