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的高校英语翻译专业混合式教学的路径探索研究
2023-09-10卢蕊
卢 蕊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一、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自提出以来,全国各高校都以其为引领和抓手,深入探索创新创业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近年来,受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新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创业,双创教育与各类专业课程相结合已成为高校教师们需要掌握的新模式。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的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将双创作为切入点考查语言专业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的研究更是鲜有出现。 双创与混合式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方式,在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确保了教育的时效和成效,更符合我国为时代培育符合发展要求的新人才目标。
二、 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始于1947 年哈佛大学开办的创业教育(EE)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20](常建坤,李时椿,2007)中明确指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核心能力的未来人才是21 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国内,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7],对双创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教育部又相继在2018 年颁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关于做好2018 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 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3](张明芳等,2021)。 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24](任之光,梅红,2017)。
关于双创教育国际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影响研究[2](Rauch & Andreas,201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11][25](陈元媛,2022;张永杰等,2022);国际比较研究[8](胡玲,李艳杰,2022),双创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10](阳灵,2020),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5][9][13](Schultz,2022;余波,2020;王洪才,2018)等。 其中英语专业的双创教育融入研究主要关注商务英语专业[19][18](周莹莹,2022;刘文勤,2021),较少有研究关注英语翻译专业的双创教育融入研究。
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f2f)授课方式与各种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可分为比较与非比较研究:比较研究试图将混合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14](闫文朝等,2021);非对比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与应用[15][3](姜凯译,徐淑艳,2022;Graham et al.,2014 等)、师生满意度[16](俞福丽等,2021)以及教师准备度[17][1](冯晓英等,2021;Archibald et al.,2021)等。 同时,大量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能使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批判性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4][6](Lu et al,2021;Yusuf et al.,2021),与我国双创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相符合。
总而言之,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1. 已有的高等教育专业课双创教育的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构建和教学设想阶段,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应用研究。 2. 双创教育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大部分关注商务英语课程,较少有将双创教育与翻译专业相结合。 3. 目前将双创这一切入点用于考查翻译专业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还较少。
三、 专创融合翻译专业混合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从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到“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再发展到与其他新兴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AI)或虚拟现实(VR)相结合。 目前,在翻译专业教学中学生多使用MOOC 和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建设的翻译平台进行学习。 根据龚骞等[21](2021)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1.3%的学生认为翻译平台能够助力自己的翻译学习,然而经常使用这类平台的学生比例却下降到63.3%。 由此可见,尽管学生们承认混合式教学中的技术可以赋能翻译学习,真正将这一优势与实际的学习相结合的学生却并不算多。 这也反映出混合式教学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模式与实际学习效率相矛盾。 同时,新技术介入的混合式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不少调查研究却发现学生缺乏双创意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双创项目。 因此双创教育尽管已在各高校大规模开展,但并未达到最佳落地。 张明芳[23](2021)等对翻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整体情况的调查中可以得出,翻译专业学生在双创内驱力中的自信果断和创业兴趣相对较弱,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和超语言知识等较弱。 这些都说明学生缺乏充足的翻译实践,且随着创新创业进程的展开,学生的双创内驱力也逐渐下降,这些都是创新创业项目开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课堂教学,对专创融合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测评也应受到重视。 评价即教与学的价值认定,包括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实施结束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和提升等的终结性评价[22](李雅琳,2022)。 混合式教学将新兴技术融入测评,如:含人工智能技术的自适应测评,能根据学生能力调整题目类型,以达到能精确描述考生水平的测试结果。 测试后人工智能即刻评定回答,并给出诊断性报告,既为授课教师减轻了极大的阅卷负担,又提供了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精确描述。 然而这一有效的测评方式仍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仅有少数学校采纳。
同时,在双创混合式翻译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面临技术素养和能力、创新意识、在线视频、技术操作、教师信念的挑战。 王洪才等[26](2021)认为,在大学校园中,绝大多数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参与性很低。 如果教师还不具备将创新创业融入所教课程的意识,就缺乏内驱力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使之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而在多项研究中也发现,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频率对其混合式教学准备度均有影响[17](冯晓英,2021)。 未经任何考察和培训的师资队伍,投入到双创混合式教学势必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四、 关于专创融合翻译专业混合式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融合方式
以《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7](国办发〔2015〕36 号)结合翻译专业建设创新驱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创新型高校英语翻译专业双创人才的定位。 借鉴混合式教学探究社区模型,模块化的可调节翻译教学范式[27](王海生,2022)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金课”[22](李雅琳,2022)等优秀案例,构建双创背景下的英语翻译专业混合式教学总体设计方案。 以翻译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程教学实验,并提出对策建议。 最后将研究成果(模型与实践)推广至外语专业其他课程,以达成效检验和示范辐射之效。
同时,选择最适合双创教育融入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的技术手段或平台,与课程总体设计有机结合。 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和新兴技术,引入MOOC、SPOC 等公共教育平台,学习如何借用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创建的翻译机器和软件赋能翻译实践。 再结合线下课程和翻译工作坊,使学生既能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最前沿的技术条件进行自主学习,又能在线下课堂学习中得到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双创项目的小组讨论。 课后则通过作业和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课中的学习,做到持续性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循环。 另外,学校应与有翻译需求的公司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利用企业在市场前沿的优势掌握最新需求。
(二)多元的评价方式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仅以分数为基础出发的考核机制。 建议根据专创融合所构建的创新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表》对学生施以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高阶思维。 其次,可以借助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科创基金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翻译双创项目。 并考核学生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成熟度等方面,给出详细的分析和点评意见。 也有研究者提出可将创新创业能力考核纳入学生的专业学分,以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12](曹秀萍,2021)。 考核后再辅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和学习中的痛点。
(三)创新创业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准备度
目前仍存在专业课程和双创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调查教师的混合式教学和双创教学准备度是高校翻译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步。 其次,应鼓励翻译专业教师多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拓展专业知识和提升教学技能。 翻译专业教师应在课余多训练翻译实操,到外企或翻译公司交流或挂职锻炼,了解行业规则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将实践经验带给学生。 同时,应努力建设“双师型”英语翻译师资队伍,可以聘请翻译行业中的佼佼者担任校外导师[12](曹秀萍,2021),将他们宝贵的一线翻译经验和行业规则、最新发展等第一时间带给学生。
五、 结语
在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高校翻译专业的双创教育应顺应技术的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同时,在双创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翻译专业混合式教学,应当真正做到专创的科学、有效的融合,建设卓越的师资队伍,培养既有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又具备真实技能的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