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溃疡液治疗大鼠放射性食管炎药效学和机制研究

2023-09-09李凯旋郑佳彬贾立群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滑石食管炎放射性

李凯旋,王 钦,郑佳彬,滕 峰,贾立群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10;2.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北京 100010;3.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肿瘤科,北京 100010)

放射性食管炎(radiation esophagitis,RE)是颈胸部肿瘤放疗常见不良反应,是限制治疗,影响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放射性食管炎治疗缺少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局麻药、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维生素等药物联合使用对症治疗,但这样的药物组合存在预防作用弱、副作用多、停药后恢复等问题[1]。中日友好医院中药制剂溃疡液治疗放射性食管炎优势潜力渐露[2],但受限黏附性不足等问题,中药制剂尚待优化。近年来,纳米化载体与中药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露出曙光,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开发的纳米水滑石(nano-LDH)合成方式简单且成本相对低廉,载药效率高且药物细胞膜透过率高[3]。目前,nano-LDH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菌,抗肿瘤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nano-LDH 生物相容性好,容易被细胞摄取,且在酸性条件下易降解。因此,本研究选择nano-LDH 作为载体制备纳米溃疡液并设计本研究,探究纳米溃疡液治疗Wistar 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疗效及对各类疼痛因子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实验环境

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 大鼠36 只,体重(215.71±4.71)g,购买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YXK(京)2016-0043,饲养于中日友好医院动物SPF 级实验室,许可证号:SYXK(京)-2016-0043。实验室环境保持温度为(22±2)℃,相对湿度为(55±10)%,光照12 h,昼夜循环。所有动物实验均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执行(动物实验伦理号zryhyy21-20-09-5)。

1.2 实验药物

溃疡液:中药水煎剂溃疡液源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经验方“溃疡油”,由生大黄、紫草、红花、当归、白芷五种药物组成,中药饮片购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中药房。将溃疡油复方(生大黄75 g、紫草50 g、红花50 g、当归50 g、白芷50 g)加蒸馏水,煎煮3 次,第1 次1 h,第2、3 次每次煎煮0.5 h,合并滤液,再次滤过药渣后浓缩药液至1 000 mL,生药有效成分含量 0.275 g/mL;灭菌后密封保存于4 ℃环境。

康复新液:购于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00 mL 瓶装;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51021834。密封后置于阴凉处保存。

纳米水滑石基质:制备方法:称取0.1 mol 的镁盐(硝酸镁)以及0.05 mol 的铝盐(硝酸铝),确保Mg:Al 元素比例为2∶1,用500 mL 去离子水溶解得到盐溶液。同时制备0.3 mol 的NaOH,溶解于500 mL 的去离子水中,通过胶体磨方法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在80 ℃烘箱中水热24 h 制备得到纳米级别MgAl 水滑石,用去离子水离心洗三遍。纳米水滑石浓度:将纳米水滑石进行定量得到浓度为:0.020 2 g/mL。

纳米溃疡液:将浓度为0.101 g/mL 的纳米水滑石基质溶液100 mL 与溃疡液水煎剂100 mL 混合,中药和纳米水滑石均匀混合后,在磁力搅拌器上1 500 rpm/min 搅拌负载24 h,使纳米水滑石充分负载中药有效成分后得到纳米溃疡液,纳米水滑石浓度为0.050 5 g/mL,中药生药有效成分含量 0.137 5 g/mL。

1.3 主要试剂

异氟烷,戊巴比妥钠,苏木素染色液,伊红染色液,二甲苯,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NF-κB Recombinant antibody,大鼠前列腺素E2 抗体,大鼠P 物质抗体,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抗体等。

1.4 主要仪器

直线加速器;玻璃组织研磨器;低温高速离心机;化学发光仪;荧光扫描仪;酶标仪;垂直电泳槽等。

1.5 动物分组、造模、给药、取材

36 只wistar 大鼠称量体重后,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挑选,分为6 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对照组(MODEL)、康复新液组(KFXY)、中药溃疡液组(KYY)、纳米水滑石基质组(NANO)、纳米溃疡液组(NANO-KYY)。每组6 只。

参考沈莉等[4]构建的动物模型,结合预实验结果造模。应用wistar 大鼠造模。所有动物实验均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执行(动物实验伦理号zryhyy21-20-09-5)。适应性饲养后,在清醒状态下使用7%水合氯醛经腹腔注射麻醉wistar 大鼠,麻醉后的wistars 大鼠四肢展开腹面朝上固定于特制鼠板上,牙齿挂线使大鼠身体保持中立位,头后仰,开放气道同时限制头部活动,在CT 下进行食管定位,以大鼠身体中线为中心轴线,照射野上界在食管起始处,下界位于胸骨剑突下,照射野为wistar 大鼠食管全段,照射野范围约为6.6 cm*2.1 cm,其余部位用光栅屏蔽。皮源距离为99 cm,使用6-mV 射线照射,照射剂量率为250 cGy/min,一次性照射,总剂量为30 Gy,建立放射性食管炎大鼠模型。

将照射造模的日期设定为Day0。从Day1 开始至Day7,连续每日给药。每日上午8:00、下午16:00 各给药一次。给药方式为:将灌胃针伸入wistar大鼠咽喉2 cm 食道起始部,右手固定大鼠,左手固定灌胃针,防止灌胃针移动引起大鼠呛咳或针头深入到食管深处。给药时由助手缓慢推动注射器,注射速度为1 mL/min,后禁食水1 h,保证药物与食管表面充分接触。正常对照组(CONTROL)每次予灭菌注射用水1 mL;模型对照组(MODEL)每次予灭菌注射用水1 mL;康复新液组(KFXY)每次予康复新液1 mL、中药溃疡液组(KYY)每次予中药溃疡液1 mL、纳米水滑石基质组(NANO)每次予纳米水滑石基质1 mL、纳米溃疡液组(NANO-KYY)每次予纳米溃疡液1 mL。

连续给药干预7 d 后,各组大鼠同时取材。每只大鼠在取材前留取血清样本。处死前使用小动物呼吸麻醉机,2.5%~3.5%异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后,改为1.5%~2.0%面罩吸入维持麻醉。将大鼠固定在操作板上,充分暴露腹部,显露腹主动脉后动脉取血,取血至黄色促凝管中,静置1 h 后,3000 r/min,离心15 min,吸取血清至离心管,置于-80 ℃冰箱冻存。

取血后wistar 大鼠通常因失血性休克死亡,若未死亡,则脱颈椎处死。待大鼠心跳呼吸停止后,沿食管胃结合部向上剖开胸腔,取出全段食管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掉食管内食物残渣,取1/2 食管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充分固定后予脱水、浸蜡、石蜡包埋处理后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剩余部分液氮速冻后置于-80 ℃冰箱冻存留作后续分析使用。

1.6 检测方法

HE 染色观察各组食管病理损伤评分 食管组织固定完成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放置于65 ℃烘箱中烘干,脱蜡水化后进行HE 染色,脱水封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参照Trowers 等[5]提出的分级方法对放射性食管炎大鼠进行病理损伤程度评分(score of RE pathology grade),在食管组织损伤程度、炎症细胞浸润深度及程度两方面进行评分。每张切片随机取5 个视野,5 个视野病理损伤评分平均值为该样本最终病理损伤评分[6]。具体计分方式见表1。

表1 食管病理损伤程度评分表Tab 1 Scoring table for the degree of esophageal pathological injury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血清疼痛因子浓度 用PH 9.6 的CBS 包被液稀释包被抗原至5 μg/mL,酶标板中每孔加入50 μL,室温、4℃或37℃过夜包被。弃包被液(用力拍干,再用无尘纸吸干),用PH 7.2~7.4 的1×PBST 洗涤液洗板3 次(每孔均要加满),每次3 min~5 min。封闭:每孔加封闭液(1%BSA)250 μL,37℃封闭2 h。洗涤:用1×PBST 洗涤液洗板3 次,每次3 min~5 min。用PBST 缓冲液1 000 倍稀释大鼠血清,每孔100 μL,要设立阴性对照,37℃孵育。结合酶标二抗:每孔加1×PBST 缓冲液1 000 倍稀释的酶标二抗羊抗鼠IgG-HRP(稀释倍数根据产品不同有所不同,可按说明书进行)50 μL,37℃孵育1 h。洗涤后显色:每孔加底物溶液(TMB)50 μL,置室温避光显色10 min。待显色后,每孔加入50 μL 终止液(2 mol/L H2SO4)终止反应。使用酶标仪读取450 nm 的OD值,以确定血清抗体水平。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食管组织NF-κB 蛋白的表达 取冻存的食管组织,加入配置好的裂解液于冰上裂解45 min,4 ℃,12 000 r/min 离 心15 min,提 取 上 清 液,BCA 蛋 白 定 量 分析。制胶,上样,根据预染Marker 和NF-κB 蛋白分子量来确定电泳停止时间。100 V 恒压电泳下用PVDF 转膜90 min,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 h,加入一抗NF-κB,4 ℃孵育过夜。TBST 洗涤3 次,每次15 min,加入二抗孵育2 h,TBST 洗涤3 次,每次15 min。ECL 发光液化学发光显色法曝光,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蛋白条带,软件 Image J 计算灰度值。

1.7 统计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使用 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经检验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以()表示。实验结果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LSD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体重及进食量变化

从大鼠体重变化看:每日称量各组大鼠体重并记录,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接近,CONTROL 组大鼠未照射,自Day0 起体重逐日增加,第7 天体重为(284.3±6.5)g;其他各组大鼠自D0 起体重逐日减低,MODEL 组第7 天体重为(175.5±4.3)g,相比CONTROL 组体重明显降低;其他各干预组大鼠体重均降低,但与MODEL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及干预后各组大鼠体重见表2,各组大鼠每日体重变化曲线见图1。

表2 各组大鼠干预前后体重(n=6,g,)Tab 2 Weight of rats in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6,g,)

组别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康复新液组(KFXY)纳米水滑石基质组(NANO)中药溃疡液组(KYY)纳米溃疡液组(NANO-KYY)干预前D0 体重239.5 ± 5.7 232.7 ± 6.3 241.3 ± 3.3 239.5 ± 4.9 237.2 ± 4.6 240.7 ± 4.7干预后D7 体重284.3 ± 6.5 175.5 ± 4.3 176.7 ± 6.1 168.3 ± 5.1 174.8 ± 4.7 168.4 ± 5.6

从大鼠进食量看:造模前各组大鼠进食量接近,CONTROL 组大鼠未照射,自D0 起仍旧正常进食,之后7 日内总进食量为(192.8±9.4)g;其他7 组大鼠自D0 起进食量较照射前明显降低,MODEL 组7 日内总进食量为(39.3±6.2)g,相比正常组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NO-KYY 组(NANO-KYY)7 日内总进食量为(64.2±4.5)g,高于MODEL 组和其他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P<0.05);其他各干预组与MODEL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及柱状图如下表3、图2 所示:

图2 各组大鼠预后7 d 内总进食量比较Fig 2 Comparison of total food consumption within 7 days after prognosis of rats in each group

表3 各组大鼠干预后7 天内总进食量(n=6,g,)Tab 3 Total food consumption of rats in each group within 7days after intervention(n=6,g,)

表3 各组大鼠干预后7 天内总进食量(n=6,g,)Tab 3 Total food consumption of rats in each group within 7days after intervention(n=6,g,)

组别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康复新液组(KFXY)纳米水滑石基质组(NANO)中药溃疡液组(KYY)纳米溃疡液组(HIGH)造模后7 日总进食量192.8 ± 9.4 39.3 ± 6.2 46.0 ± 7.4 42.5 ± 5.9 43.3 ± 7.6 64.2 ± 4.5

2.2 各组大鼠食管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比较

各组大鼠食管组织的HE 染色结果如图3 所示。正常组的大鼠食管黏膜结构完整,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外膜层均无病理损伤,基底层排列紧密,基底层外多层棘细胞层、颗粒层排列致密,角质层完整未见脱落坏死细胞,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组与之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食道组织损伤和炎细胞浸润,可见部分黏膜缺失,黏膜基底细胞排列紊乱,棘细胞层萎缩变薄、排列紊乱,角质细胞明显脱落,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损伤评分方法计算各组大鼠病理变化积分后结果见表4、图4。未照射大鼠未见明显食管损伤,病理评分为0.33±0.52,照射后各组大鼠食管组织损伤严重,病理评分明显高于Control 组;除 Control 组,纳 米 溃 疡 液 组(NANO-KYY)大鼠食管病理损伤评分为2.17±0.75,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3,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图3 各组大鼠大鼠食管组织的HE 染色(×100)Fig 3 HE staining of rat esophageal tissue in each group(×100)

图4 各组大鼠食管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比较Fig 4 Comparison of pathological damage scores of rat esophageal tissue in each group

表4 各组大鼠食管组织病理损伤评分(n=6,)Tab 4 Pathological damage scores of rat esophageal tissue in each group (n=6,)

表4 各组大鼠食管组织病理损伤评分(n=6,)Tab 4 Pathological damage scores of rat esophageal tissue in each group (n=6,)

组别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康复新液组(KFXY)纳米水滑石基质组(NANO)中药溃疡液组(KYY)纳米溃疡液组(NANO-KYY)病理损伤评分0.33±0.52 3.67±1.37 3.83±0.98 3.50±0.84 4.00±1.41 2.17±0.75

2.3 各组大鼠疼痛相关因子分泌情况

ELISA 结果显示放射线照射后大鼠血清中的疼痛相关因子前列腺素-2(PGE-2)、P 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量分别为(437.20±52.21)、(5.84±0.41)、(29.53±3.91)ng/L,相比正常组明显升高,单纯给予纳米水滑石基质无法降低疼痛因子水平,康复新液、中药溃疡液、纳米溃疡液都能降低三种疼痛因子表达量,纳米溃疡液干预后PGE-2、SP、CGRP 分别为(298.10±71.74)、(3.23±0.74)、(14.62±3.80)ng/L,其中降低CGRP 幅度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14,P<0.05)。各种疼痛因子的ELISA 结果如下表5、图5 所示。

图5 PGE-2、SP、CGRP 表达量Fig 5 Expression levels of PGE-2,SP,and CGRP

表5 ELISA 检测结果统计表(n=6,ng/L,)Tab 5 Statistical Table of ELISA Test Results(n=6,ng/L,)

表5 ELISA 检测结果统计表(n=6,ng/L,)Tab 5 Statistical Table of ELISA Test Results(n=6,ng/L,)

组别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组(MODEL)康复新液组(KFXY)纳米基质组(NANO)中药组(KYY)纳米溃疡液组(NANO-KYY)前列腺素-2 241.60 ± 61.87 437.20 ± 52.21 319.10 ± 78.64 372.40± 76.18 239.20 ± 39.04 298.10 ± 71.74 P 物质2.77 ± 0.32 5.84 ± 0.41 4.20 ± 0.89 5.30 ± 0.74 4.44 ± 0.70 3.23 ± 0.74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4.67 ± 4.50 29.53 ± 3.91 19.83 ± 4.17 24.12 ± 3.79 20.18 ± 4.08 14.62 ± 3.80

2.4 各组大鼠炎症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 结 果 显 示,各 组 内 参GAPDH 表达量一致,WB 结果具有可比性。各种蛋白的Western Blot 结果见图6,相对灰度值统计见表6、柱状分析统计图见图7,分别如下。结果表明放射线照射会导致食管组织中的炎性相关蛋白NF-κB 表达量升高,Model 组NF-κB 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为0.46±0.08,与Control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08,P<0.05);康复新液、中药溃疡液、纳米溃疡液都能降低NF-κB 表达量,纳米溃疡液干预后降低至0.10 ± 0.04,与MODEL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9,P<0.05)。

图6 NF-κB 蛋白表达条带展示图Fig 6 NF-κB-protein expression band display diagram

图7 NF-κB 蛋白表达量Fig 7 NF- κB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表6 NF-κB 蛋白表达量(灰度相对值)Tab 6 NF-κB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gray relative value)

3 讨论

放射性食管炎是颈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严重者甚至可出现食管黏膜出血、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等急危重症[7],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部分患者因严重食管炎被迫中断放疗进程,限制放疗疗效[8]。因此,早期干预放射性食管炎可减轻患者吞咽痛苦、改善营养状态、保证放疗计划顺利完成,提高肿瘤控制率、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当前放射性食管炎治疗缺少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效果有限。

溃疡液是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研制的院内制剂,是治疗急性放射损伤的经验药,治疗放射性皮炎[9]、放射性口腔炎[10]、放射性食管炎[2]等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疾病有显著疗效。溃疡液由生大黄、白芷、当归、红花、紫草等药物组成。生大黄能泻火解毒,凉血祛瘀;紫草凉血活瘀,清解血分热毒;红花能行瘀,并能活血润血;当归能活血补血,能起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之功效;白芷能治疮疡肿痛,消肿排脓托疮,生肌长肉。诸药味温凉并用,清热凉血解毒而不凉遏,活血祛瘀止痛而不燥热,并能消肿止痛、排脓生肌,共起解毒化瘀之功效。基于中医外治理论制备的中药溃疡液主要通过皮肤及黏膜吸收起效,治疗放射性皮炎、口腔炎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但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疗效仍有待提升。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管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导致药物难以黏附在食管表面,影响药物吸收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中药溃疡液的黏附性和吸收利用路,本研究计划将溃疡液进行纳米化改良。纳米水滑石(nano-LDH)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并开发[11]。nano-LDH又称为纳米级别层状复合氢氧化物。近年来,nano-LDH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nano-LDH 材料合成方式简单且成本相对低廉,载药效率高且药物细胞膜透过率高[3]。目前,nano-LDH 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菌,抗肿瘤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nano-LDH 生物相容性好,容易被细胞摄取,且在酸性条件下易降解。基于纳米水滑石的材料学优势,选择纳米水滑石作为载体制备纳米溃疡液。

放射性食管损伤炎症机制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是指辐射直接作用于细胞DNA,导致DNA 断裂。间接损伤是指放射线对水的作用间接形成的活性产物,即具有高度的活性和极强的氧化能力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发挥作用。ROS 可作为第二信使激活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NF-κB 在ROS 介导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NF-κB 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效性核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12]。当NF-κB 受 到 ROS 刺 激 时,导 致NF-κB 解离并以活性形式转移至细胞核,启动和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多种炎症因子的转录[13]。放射性食管炎通常伴有严重的吞咽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与前列腺素-2(PGE-2)、P 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多种疼痛因子水平升高相关。本研究首先进行纳米溃疡液的药效学研究,同时以NF-κB 为炎症检测指标;PGE-2、SP、CGRP 作为疼痛相关指标进行机制研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溃疡液干预后放射性食管炎大鼠进食量高于其他各组,食管病理损伤评分低于其他各组,表明NANO-KYY 组大鼠食管炎症、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较其他造模组更轻,纳米溃疡液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更加,优于中药溃疡液和临床常用治疗放射性损伤药物康复新液。而NANO 组大鼠进食量和食管损伤与MODEL 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单纯纳米水滑石基质对于大鼠放射性食管炎无明显治疗作用,只有与中药溃疡液结合制备纳米溃疡液,黏附性增强,药物有效成分在食管表面滞留更长时间,才能提高疗效,减轻大鼠食道炎症和疼痛,促进大鼠进食。WB 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NF-κB 水平显著升高,纳米溃疡液干预后NF-κB 水 平 显 著 下 降。NF-κB 作 为 炎 症 反 应 的 重要分子,可调控TNF-α、IL-6 等多种炎症因子,NF-κB 的激活是炎症通路的核心步骤,而纳米溃疡液对NF-κB 水平的抑制也证明了其抗炎功效。疼痛症状出现时伴有多种疼痛因子水平升高,PGE-2在炎性疼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刺激长入食管组织的末梢神经,进而产生痛感[14]。研究表明基因敲除PGE-2 受体可明显减弱急性带状疱疹疼痛[15];SP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参与痛觉传导的多肽,通过与神经激肽-1(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SP 参与痛觉传递,疼痛产生后,脑啡肽的释放起到镇痛作用[16]。SP 是疼痛传导的关键因子,可激活参与痛感传递产生痛觉,水平与疼痛度正相关[17];CGRP 是由一种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生物活性多肽[18],广泛分布在消化肠管、心血管系统、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疼痛感觉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参与痛觉信息传递及中枢敏化、介导神经源性炎症和调节炎症反应、激活胶质细胞促进疼痛的发生[19]。ELISA 结果表明,放射性食管炎造模后,造模大鼠疼痛因子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给予不同干预方式,疼痛因子出现不同变化趋势。NANO 组只应用纳米水滑石基质干预,药物中不含有中药成分,三种疼痛因子水平与MODEL 组接近,故纳米水滑石成分对疼痛无治疗作用。康复新液、中药溃疡液、纳米溃疡液都体现出对三种疼痛因子表达显著的抑制作用,纳米溃疡液干预后PGE-2、SP、CGRP 下降与MODEL 组比较差异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纳米溃疡液对大鼠放射性食管炎有治疗作用,可提高放射性食管炎大鼠进食量,减轻大鼠食管组织损伤,降低血清疼痛因子浓度;纳米溃疡液抗炎可能与降低NF-κB 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本实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炎性反应相关因子进行检测,除此之外组织修复也是放射性食管炎重要病理变化,可在进一步实验中检测放射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贡献度说明:

李凯旋:全程参与并撰写论文;王钦:饲养动物,协助完成试验,参与论文撰写;郑佳彬:指导实验操作及论文撰写;滕峰:指导动物放射造模;贾立群:课题设计,指导实验及论文撰写。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关系。

猜你喜欢

滑石食管炎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水滑石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水滑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油酸钠改性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