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改革研究

2023-09-09王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思政中职

王艳

在素质教育落实过程中,必须对课程思政教育给予更多关注。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内容,就是将教学和德育进行整合,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学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职语文教师要发挥古诗文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意义

(一)课程思政含义

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倡导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进行融合,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课程思政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对课程思政教育知识、价值以及精神等不同方面,进一步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方面。课程思政渗透凸显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将协同育人作为教学方向,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通过专业课中潜藏的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道德品质进行培养。

(二)意义

一方面,课程思政是对德育内容的补充。中职教育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技能提升方面,很多院校忽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将德育元素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发挥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课程思政教育。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能发掘语文教学中潜在的教育价值。语文作为中职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培养学生形成的语文素养也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就有对学生道德品质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对学生的情操、审美情趣进行培养,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思政导向下,通过语文知识内容对学生的真善美进行塑造,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德育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改革对策

(一)发掘价值引领资源,发挥語文教学优势

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学作品,都是从我国历史文化中挑选出的优秀作品,文本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与学生自身的德育发展需求相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以责任、情感为教育契合点,进一步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将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价值充分发挥。例如,在学习《论语》内容时,引导学生对儒家价值观进行了解,再与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做好文化思想的科学取舍,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青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自己的学习规划。再如,学习《离骚》内容时,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身上呈现出的爱国精神,教师进一步将屈原自身纯洁、高尚的品格提炼呈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再如,学习《史记》内容时,组织学生在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感受司马迁为完成理想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鼓励学生也能结合自己树立一个伟大的理想。在学习教材中毛泽东诗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时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身的感恩之心。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学生讲解语文学科知识,也要渗透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深处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所承担的民族复兴责任。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线上线下协同教学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也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混合式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进一步凸显中职语文古诗文蕴藏的趣味性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保证传统文化与知识教学的融合,教师要对自身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带着积极的心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尤其进入信息时代更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也要掌握多种设备的运用方式,才能为学生创建多元化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琵琶行》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钉钉课堂”线上软件,为学生建立新颖的网络学习课堂,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优化传统教学方式,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拓展更多知识内容。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对这篇古诗文的详细分析,发掘文章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微课,提前将教学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中,通过布置课前学习任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提前认知,学习任务可以由与古诗文相关的音乐、舞蹈内容组成,为学生带来丰富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发挥自媒体具备的多种功能和优势,将优选出来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公众号分享给学生浏览学习,将学生分成古诗文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耳濡目染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古诗文创作手法

中职阶段所接触的古诗文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通过反复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感受和掌握,进一步对古诗文的内容构建做好详细分析,有利于学生领悟作者创作思路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掌握古诗文所呈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划分重点内容,提升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更加深入地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方面对学生掌握古诗文方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将进酒》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诗仙李白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材料,课上为学生播放诗文诵读音视频内容,为学生进行阅读示范,加深学生对不同音调的印象。再从教学的整体性出发做好内容的分析,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各个小组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标准阅读,再采用思维导图这一方式将其中包含的重点内容进行呈现,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网,为后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提供支持。在《将进酒》这一作品中,开篇便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反衬等写作手法,把李白思想的浪漫与豪迈,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剖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更要从文章内容和感悟情感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导向背景下,要进一步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这一课程思政的本质理念,及时发现中职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对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语文古诗文内容进行融合,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和德育效果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文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