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

2023-09-08王方略刘梦媛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3年7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河南省耦合

王方略 刘梦媛 潘 勇

(河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一、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那么,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课题。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学术界多是独立分析乡村振兴或基本公共服务。国外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多从财政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福利学的角度进行。萨缪尔森明确界定了“公共产品”的概念,从公共产品和财政分权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应提供给所有公民平等公共产品。布坎南深入分析了公共服务需求,强调公共物品决策过程中的公共性,通过一致同意原则保证公共物品交易的有效达成。国内学者从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公民,最核心的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了加强财政投入,还可以通过管理、立法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层面的变革化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境。

乡村振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上。Gladwin 和Long等肯定了农民创业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其可以促进乡村振兴。Johnson 提出发挥金融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舒尔茨认为应重视传统农业的改造,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来提高生产率使农业拉动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对乡村振兴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重点领域、实践路径等。张琦和庄甲坤等从主体、动力、内容、途径、过程、目标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内涵。魏后凯和郜亮亮等认为“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阶段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还有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区域之间差异较大。

河南既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2021 年乡村人口4304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45%,与全国64.72%的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目前河南省在农村发展上仍然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不了农村居民需求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实现。基于此,从乡村振兴与基本公共服务两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 年河南省乡村振兴与基本公共服务相互作用关系的发展趋势,能够为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更好更全面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数据支撑。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及《河南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规划》等,本文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评估制定了6 个子系统的指标,分别是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每个子系统下设具体指标。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为参考,下设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科教文卫发展、生活富裕4 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下设具体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二) 研究方法

1.层次分析法(AHP)

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两个系统中含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又有不同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对相应系统的重要程度不一,子系统对基本公共服务或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借助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子系统及其下属指标进行权重确定。

2.皮尔逊相关系数

该方法用于度量两个变量X 和Y 之间的相关关系(线性相关),其值介于-1 与1 之间,其中0 代表无相关性,负值代表负相关,正值代表正相关。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来研究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

3.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用于分析事物的协调发展水平。耦合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实现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可以反映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协调度指耦合相互作用关系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可体现出协调状况的好坏。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分析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

三、 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数据来源于历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20 年河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报告》,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发布的公开信息。对于个别年份指标缺失数据采用相邻年份插值法补齐。

(二)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项指标量纲不一,无法进一步分析,因此根据正向与负向指标对测算结果的不同作用,将正负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接着采用客观赋权法中广泛应用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各指标权重详见表1。

(三) 测度子系统综合得分

根据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法测算2011—2020 年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得分,详见表2。

表2 综合得分

表3 相关系数结果

(四) 确定目标层变量关系

利用相关分析,测算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相关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皮尔逊相关、肯德尔tau_b 相关、斯皮尔曼Rho 相关等。根据本文指标测度类型,选择最为适用的皮尔逊相关对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ov(X,Y)为X 与Y 的协方差,Var(X)为X的方差,Var(Y)为Y 的方差。

(五) 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

耦合协调度模型共涉及3 个指标值的计算,分别是耦合度C 值,协调指数T 值,耦合协调度D 值。结合耦合协调度D 值和协调等级划分标准,最终得出相应的耦合协调程度。根据耦合协调参数,给出以下模型结构:

公式中,f(x)、g(x)分别为熵值法求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得分及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C 为耦合度,取值范围是0 到1,C 越大,表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良性共振水平越高;α 、β 为待定权数,考虑到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取α =0.5、β =0.5。

对2011—2020 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耦合协调度结果

根据表4 可确定2011—2020 年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详见表5。

表5 耦合协调程度

表6 两系统的同比增长率

(六) 结果分析

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为0.936,证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不同年份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为同步,表现为同高同低。二者耦合协调程度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乡村振兴水平高的年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高,两者耦合协调度亦相对较高;乡村振兴水平低的年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落后,耦合协调度亦相应较低。

从时间序列角度进行分析发现,2011—2020 年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的耦合度基本都在0.98 以上,十年内波动不大,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程度高。一方面因为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因为大力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

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两者总体发展水平都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强各种惠农利好政策和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的倾斜,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水平不断向好发展,各项具体指标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与提升。从时间上看,2011—2020 年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水平整体都在持续增长。2020 年乡村振兴得分比2011 年增长了5.43 倍,年均增长率为24.38%;2020 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分比2011 年增长3.74 倍,年均增长率为21.39%。

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整体看,2011—2020 年乡村振兴水平高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但从发展趋势看,二者差距在逐渐缩小。2012 年以来,除2014 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指数略高于乡村振兴指数,直到2019 年,均是乡村振兴指数高于基本公共服务指数,这表明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没跟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乡村振兴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人口素质等要素,而乡村振兴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所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社会保障。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乡村振兴水平,则说明基本公共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度不足,下一步需重点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图1 两系统的综合得分

2011—2020 年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从2019 年开始进入良好协调阶段。2012 年之前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度不高,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从2016 年开始情况有所好转,达到初级协调水平,之后持续上升,到2019 年进入良好协调阶段。近年来随着更多惠民举措的落地实施,农村发展迅速,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与乡村振兴水平的协调度都呈不断上升趋势。

图2 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总体而言,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发现乡村振兴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密切相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会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四、 对策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结果,结合河南省实际,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显著存在,乡村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倾斜力度,不断夯实农村地区发展的基础支撑,使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第二,重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使公共服务供给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更大效用。当前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欠账较多、供给机制不健全,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度不足。因此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向农村倾斜,大幅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资源共享互联,使公共服务能够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互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高水平实现。

第三,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发展成果监督反馈机制,动态调整乡村发展战略重点。无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农民受益,让广大农民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意愿,以农民利益为导向,同时完善成果监督反馈机制,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发展重点,做到精准发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河南省耦合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