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黏膜损伤现状分析及中医药应用优势的探讨

2023-09-08刘雨则孙大湘艾菲拉高雅马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治未病

刘雨则 孙大湘 艾菲拉 高雅 马桢 王

摘要:  胃黏膜损伤在我国呈多发态势,潜在危害较大。通过分析胃黏膜损伤的发生态势、干预痛点、干预困境等内容,阐述中医药应用的4个优势,列举常用食疗中药材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理机制,用图表直观展现其多靶点、多层次、多机制等干预特点。旨在普及中医药食疗文化,实践“治病求本”的预防理念,围绕中医药应用优势为干预胃黏膜损伤寻找新方式、新思路。

关键词:  胃黏膜损伤;干预困境;中医药应用优势;药理机制;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 :R256.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23)08-0025-06

胃黏膜損伤多由酗酒、吸烟、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抗凝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诱发,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隐匿性。胃黏膜损伤属于中医学的痞满、吐酸、呃逆、嘈杂、胃痛等范畴。中医药防治胃黏膜损伤有完整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众多的中药材料。本文通过分析胃黏膜损伤的发生态势、干预痛点、干预困境等内容,阐述中医药保护胃黏膜的应用优势,以期普及中医药食疗文化,实践“治病求本”的预防理念,为防治胃黏膜损伤提供思路。

1 胃黏膜损伤现状分析

1.1 胃黏膜损伤的势态 胃黏膜是胃腔内面的黏膜,分为3层:胃黏膜上皮层、胃黏膜固有层、胃黏膜肌层,其质地柔软,颜色橘红,是胃的保护屏障。经查阅资料笔者将胃黏膜的损伤大致分为两种状况:(1)胃病诊断前及恢复期的亚健康状态。(2)胃病诊断后的疾病状态,是诸多胃病的病理基础。其表现为一过性的胃痛、腹胀、嗳气、反酸等寻常消化道症状,特异性不明显,较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机体的损伤具有隐匿性及时间积累效应。此外,引起胃黏膜损伤的常见因素众多(表1),胃病患者人数庞大且发病率逐渐上升,从1985年—2011年,全球胃肠病患者大致从1.5亿人增加至5亿人,预计将于2025年至7亿人  [1],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病率逐渐上升:90年代约为50.5%,20世纪初约为57%,2018年约为58.1%  [2]。由此不难发现,胃黏膜损伤诱因繁多,损伤隐匿,存在广泛,发展势态较为严峻,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寻找干预策略。见表1。

1.2 胃黏膜损伤的干预痛点 胃黏膜损伤的干预痛点主要是:损伤隐匿性导致大众重视度偏低、诱因繁杂使得大众关注面狭窄。

1.2.1 重视程度偏低 (1)一过性的胃痛、腹胀、嗳气、反酸等寻常消化道症状往往较难引起当代快生活节奏人群的重视。(2)“防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并未广泛流行,胃黏膜损伤对胃病的诱发风险不被详知,人们对亚健康状态关注不足。(3)经济、医疗条件较落后的农村群体疲于奔劳,习惯忍耐一过性的胃部不适,直至加重方才就诊,据文献报道:农村群体由于上述情况导致的胃病发生率在49.77%以上  [3]。

1.2.2 关注面狭窄 3类人群有较高的胃黏膜损伤风险,但却较少被关注到,具体损伤内容及机制如下:(1)心血管病患者:重视心血管,忽视伤胃。心血管病患者需长期使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心脑血管事件,但上述药物副作用可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前列腺素(P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造成胃黏膜保护因子与攻击因子间的失衡  [4],暗中持续地诱发胃黏膜损伤。患者护理大都关注心血管事件,对药物副作用的胃黏膜损伤关注相对空白,但损伤却真实存在,具有时间积累效应,最终可能直接导致较重的胃病。(2)嗜好饮酒者:重视保肝,忽视护胃。乙醇的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饮酒伤肝,人所共知,因此容易忽视乙醇的“首过代谢”效应,以及对胃黏膜的多种损伤:如长期饮酒导致上消化道黏膜细菌过度生长、菌群质量改变  [5],从而导致胃黏膜受损,乙醇直接损伤胃黏膜并致其缺血受损。嗜酒者难以戒酒,关注保肝和缺乏专业知识,对胃黏膜损伤不甚了解,较易发生相关胃病。(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重视除菌,忽视修复。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以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UBT)作为诊断及治愈依据,表明抗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胃内细菌数量,虽然根除Hp能间接保护胃黏膜,但时间上明显存在滞后性;果胶铋在除菌治疗中的重点也是从不同机制辅助抗菌,长期使用有中毒风险。此外,Hp对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增高,一线治疗方案(PPI和2种抗生素)的Hp根除率已降至70%以下  [6],由此产生的胃黏膜保护作用亦日渐式微;药物副作用也使患者依从性下降,进一步导致Hp根除率下降。在此过程,胃黏膜损伤持续累积,常规抗Hp治疗对胃黏膜保护的收益存疑。

1.3 胃黏膜损伤的干预困境 胃黏膜损伤具有前述诸多痛点,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措施。然而,其干预亦存在一些困境。

1.3.1 药物副作用困境 临床用药通常以胃病作为主要对象,可间接减轻胃黏膜损伤。目前常用治疗药物为H+泵抑制剂(拉唑类)、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胃黏膜保护剂(胶体铋剂、硫糖铝等)、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通常多个药物联合应用,长期使用存在诸多副作用(表2)。

由此可见,若依靠上述治疗胃病的药物干预胃黏膜损伤,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且多见消化道症状,可加重胃黏膜损伤带来的不适感受,相比于间接保护胃黏膜的收益,使用药物明显得不偿失。此外,服用药物亦存在治疗时间长,愈合缓慢,复发率高,依从性差等问题  [7]。

1.3.2 药物使用逻辑困境 胃黏膜损伤作为亚健康状态及病理损害,暂未划归为独立的疾病,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案有待完善,即便通过治疗胃病可减轻损伤,也面临用药的逻辑问题:(1)胃黏膜保护剂在酸性环境产生保护胃黏膜作用,故难以与碱性的抗酸药碳酸氢钠共用。(2)拉唑、替丁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可干扰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故不宜共用。(3)胃黏膜损伤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上述药物副作用亦多有消化道症状,难以区分药物副作用与胃黏膜损伤症状,药物对于胃黏膜的保护效果与副作用难以区分,其使用逻辑不够明确。因此,使用常用药物干预胃黏膜损伤存在上述逻辑抵牾的情况,协同难以增效,独用机制单一,效果相对模糊。

1.3.3 饮食习俗困境 由于胃黏膜与饮食直接接触,其损伤与饮食习俗紧密相关。例如:农村人群由于饮食习俗引发胃病的概率不低于62.09%  [3],在众多诱因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常见损伤胃黏膜的食物及其机制试述如下(表3)。

引人深思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后,部分人群的饮食习俗及观念却并未进步,喜食腌制食品高脂肪,爱吃烧烤油炸重口味,以肥甘厚味为生活改善象征,以肥胖为身体强壮标志。不难发现有害的饮食习俗与胃黏膜损伤的饮食诱因往往“不谋而合”,缺乏健康饮食习俗的情形下,借助饮食调理干预胃黏膜损伤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胃黏膜损伤存在诸多痛點问题及干预困境,若能设法积极干预,促使胃黏膜修复,改变胃内微环境,则可改善胃病发生的土壤,纠正亚健康状态,体现“治病求本”、“治未病”的理念。笔者认为中医药应用优势明显,或为干预胃黏膜损伤的纾困之道。

2 干预胃黏膜损伤的中医药应用优势

2.1 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机制 胃黏膜具有多种抗损伤的修复机制,常见的保护性生化因子有:(1)前列腺素(PGs),(2)表皮生长因子(EGF),(3)热休克蛋白(HSPs):HSP70,(4)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5)三叶因子家族(TFF):TFF1、TFF2,(6)萜类化合物,(7)白术多糖。具体机制如图1。

2.2 中医药应用的有效性优势 大量关于胃黏膜损伤的研究表示:中医药对胃黏膜损伤相关疾病干预效果显著:丹参可促进胃壁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  [10];西洋参皂苷、黄芪甲苷A、铁皮石斛多糖等中药成分可提高胃黏膜组织的前列腺素(PGs)含量  [11]。梁德任等  [12]认为大黄可消除应激所致的胃黏膜微循环障碍,恢复其正常血供及代谢状态;张智勇等  [13]指出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中药组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较高,而不良反应以3.64%低于西药组18.52%;彭洪亮  [14]认为中医药治疗Hp感染不仅可以控制病情,还能减少肝肾损伤,增强临床效果。因此,临床治疗保护胃黏膜可以考虑结合中医学辨病辨证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2.3 中医药应用的安全性优势 中医药除了在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在食疗保健方面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卫生部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多种具有药食同源效果的中药材可应用于干预胃黏膜损伤的饮食保健,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不同的是,此类中药材不仅能够缓解消化道症状,且在正常剂量下无毒、没有显著副作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符合食疗的长期需求。食疗保健拥有较好的修复黏膜效果及明确的药理机制,可作为较理想的胃黏膜损伤干预方式。

2.4 中医药应用的科学性优势 可用于食疗的中药材干预胃黏膜损伤的药理机制如下(表4),通过作图分析发现(图2、图3):同一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不同药物亦有相同机制,其干预机制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机制的特点,充分展现其科学性优势。

2.5 中医药应用的复合性优势 无论是临床应用还是食疗保健,中医药的应用均依托于中医学理论,在诊察、治疗、预防等方面均能系统地整合人群的资料信息,能够多维全面考虑人们的普遍状况,也能针对性实施因人而异的干预,这是目前临床干预措施所不能及的。

就表4的中药材而言,食疗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安全材料,能够覆盖常见的胃黏膜修复损伤机制,对损伤进行全面、复合的有效干预,不同药物机制之间还可能存在能够放大干预效应的协同机制,这是现有的单一化学成分及干预机制、存在消化道症状副作用及长期使用毒性的胃黏膜保护剂难以实现的。

中医药具有深厚的文化属性,能够引发国民关注及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推行食疗养生文化、唤醒人们对胃黏膜损伤亚健康的关注、改善有害饮食习俗将产生可预见的良好效果。

3 小结

胃黏膜损伤人数众多,势态严峻;其干预存在诸多痛点,主要为重视度偏低及关注面狭窄,干预存在诸多困境,主要为药物副作用大、药物使用逻辑抵牾、饮食习俗落后困境。中医药应用优势体现在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复合性方面,与解决前述痛点及困境的需求契合,能够充分解决现存胃黏膜损伤相关问题。《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药应用在纠正亚健康、干预胃黏膜损伤、改善胃病预后等方面优势明确,以此防治胃病、增强体质、普及食疗文化,对守护国民健康、继承发扬中医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MEERVELD g,V B,JOHNSON A C,et al.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J].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2017,239:1-16.

[2]杜欣,段振静,刘美颖,等.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51-56.

[3]张秀霞.浅谈在农村引起胃病的几个次要因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168.

[4]王雪雪,陶柱萍,厉颖,等.中药抗酒精性胃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20,43(6):208-216.

[5]邓源,于红,李秀敏,等.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6,(5):327-329.

[6]刘文忠.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当代观点[J].胃肠病学,2010,15(2):68-70.

[7]Abdelwahab S I.Protective mechanism of gallic acid and its novel derivative against ethanol-induced gastric ulcerogenesis:Involvement of immunomodulation markers,Hsp70 and  Bcl-2-associated X protein[J].Siddig Ibrahim Abdelwahab.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3,16(2): 296-305.

[8]张馨,曹文君,岳伊华.山西长治地区胃病患者饮食习惯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3):318-320.

[9]Su Yan,Bin Li,Zhen-Zhong Bai,et al.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in Hehuang valley of China:A 10-ye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gastric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20(30):10486-10494.

[10]许海玉,赵平,张铁军,等.胃黏膜损伤相关疾病中药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思路[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4):302-306.

[11]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mucosa injury caused by long-term use of low 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Longhua Chinese Medicine,2019,2:9.

[12]梁德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草药(综述)[J].实用医学杂志,1985(1):36-38.

[13]张智勇,阎清海.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5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 5(5):99-100.

[14]彭洪亮.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疗效分 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49-50.

[15]于艳,贾天柱,才谦.茅苍术及其麸炒品对胃溃疡大鼠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4): 705-710.

[16]刘芬,田春漫.苍术素对脾虚证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 1002-1005.

[17]王晶,张世洋,盛永成,等.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 2854-2858.

[18]祝金泉,张焜和,黄德强,等.白术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3(2):21-23.

[19]黄国栋,黄强,黄敏,等.砂仁挥发油对胃溃疡黏膜PS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山東医药,2009,49(22):27-28.

[20]王晓琴,苏柯萌.北沙参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 展[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3):466-474.

[21]赵亚.北沙参化学成分及其抗胃溃疡活性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7.

[22]王姝,梁翠茵.生姜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2):148-150.

[23]朱自平,王红武,张明发,等.薏苡仁的消化系统药理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8(4):36-38.

[24]张楚洁,刘慧萍,杨璐瑜,等.归脾汤有效成分与现代药理学的关联性[J].中成药,2020,42(6):1553-1558.

(收稿日期:2023-01-18)

猜你喜欢

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治未病”理念在老年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运用健康促进策略,推进“治未病”工程长宁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药膳养生探讨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