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念在老年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2016-11-30常国良

关键词:治未病脏器生化

常国良

【摘要】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对脏器功能的慢性损伤已发展至极限,任何细微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处于边缘状态的器官功能衰竭,向不可逆方向发展。而治未病就是在诊断标准前的状态,或前期阶段,及时发现疾病征兆以逆转其发展方向。本文目的在于强调治未病理念在老年诊治中重要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老年病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4..02

治未病是指在诊断标准前的状态,或前期阶段,及时发现疾病征兆以逆转其发展方向,达到防患于

未然。

在老年患者中,机体反应能力及耐受力差,生化指标往往与临床症状不同步,常因基础疾病较多而出现无明显的典型症状或主诉杂乱,生化指标不能及时反应上来;由于多脏器功能不全,当生化指标反应上来达到诊断标准或水平时,病情已发生恶化或不可逆转。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治未病”理念,提前诊断和提前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充分认识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提前干预,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

1 诊断精准,提前干预

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损害累计到一定的量,生化和影像学检查才能揭示疾病诊断和病名;之后,才要进入治疗,往往造成太多的遗憾。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前兆,如果充分观察分析临床表现,分析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来判断疾病的变化,使临床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的提前量,不必等到生化指标达到诊断标准或水平;在有临床症状且生化指标未达诊断标准或水平时可提前诊断,提前治疗,体现治未病的理念,可有效控制病情,甚至挽救生命。

尤其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多病集于一身,并发症多,常累及多个器官,且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病情变化快;在多种病变汇集一身的情况下,长期的慢性基础疾病对脏器功能的慢性损伤已发展至极限,一旦病情加重和进展,甚至任何细微的变化或任何增加心、肺、肾等器官负荷的因素均可导致处于边缘状态的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

汉代张仲景在《金医·脏腑经络先后篇》中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观点;《千金要方·养性》说:“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均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如广泛前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恶心呕吐、血压有下降趋势者,虽然心肌酶不达诊断水平,只要心电图有缺血提示、心肌酶有升高趋势,就应当提前及早防止心源性休克,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正是《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谓“上工救其萌芽”之训。

如患者乔先文,男,78岁,主因癫痫发作伴有呕吐一小时急诊,心电图提示:V1-V5导联ST段明显下移,T波倒置,心肌酶及心标正常;但患者明显烦躁,表达不清,血压108/60 mmHg;提示有非ST段抬高型前下壁梗死可能,且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尽管肌酶及心标不高,也应当提前进入抗休克准备;在抗休克准备就绪后,血压开始急速下降至40/20 mmHg;由于准备充分,用药及时足量,抢救顺利成功。次日复查肌酶及心标均已达危急值。正所谓“上工救其萌芽”《素问·八正神明论》。

又如患者腰腹部有束带感,弯腰屈膝位舒适,虽无明显腹痛、生化指标胰酶也仅有轻度上升趋势,腹部CT也并不提示明确的胰腺问题,也应当尽早按胰腺炎进行提前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重症胰炎的发生。或是在胰腺炎诊断的理化指标全部达到诊断标准时,还可体现“知肝传脾”“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提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因高浓度的胰蛋白酶可引起高凝状态,促进冠状血管内血小板凝集及血栓形成而累及心脏;同时胰蛋白酶可引起小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致心肌梗死)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次日复查胰酶(脂肪酶、淀粉酶)均超诊断标准。完全避免或阻断了胰腺的水肿、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缩短了疗程、回避了风险。

2 充分认识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卧床老年患者,活动明显减少,极易发生麻痹性不完全性肠梗阻,虽然临床中仅有腹胀、立位平片仅有肠管胀气,不达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但也应当及早按不全梗阻进行治疗,及时通便或腹部震动干预。当出现液平时,多数患者已发生粘连及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再灌注损伤,所以,应当据其气虚血瘀的机理,在治疗的同时应用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现代实验证实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提高N0的合成释放作用的药物同步干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成功或过程中,就即时用具有益气活血、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提高N0的合成释放作用丹参黄芪合剂进行干预,并发心率失常者明显减少,成活率明显提高。这也正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病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案的核心所在。正所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的内涵要求临床医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转归有清晰的认识,方可做到提前诊断和提前治疗,才能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理念。达到“上工”与“圣人”境界。

猜你喜欢

治未病脏器生化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白内障大鼠主要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