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3-09-08河南省实验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河南省实验中学 汪 明

在“双减”背景下,有些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面对挫折和冲突,不能有效自我缓解释放,在得不到及时妥善疏导时,往往会产生生命价值困惑,伤己害人极端行为时有出现。如何帮助初中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

对初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充分融入生命知识和生命观的教育教学,有效地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是什么,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培育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活的信心,提高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命观,体现有限生命存在的积极意义和美好价值。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1.初中生尚未建立成熟的生命观,生命意识比较淡薄。

初中生一般处于十二岁至十五岁,正是青春发育期,心理成长速度和节奏往往跟不上身体发育的程度,所以比较成熟的生命观还未完全建立。因此,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不少初中生青春跳动的内心深处,相当明显地缺乏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不是特别理解生命的脆弱、生命的责任和健康活着的意义。当学习、情感等方面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进而做出极端的行为,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2.初中生的生命教育途径有所拓展,但依然比较单一。

2016年以来,生命教育成为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要素,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与初中生生命教育教学关系密切的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但是,“万事开头难”,而且,教育是细活慢活,“立竿见影”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所以,近年来,常见的初中生生命教育主要是依靠任课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来进行。但有些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没能将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途径扩展开来,还有一些学科教师基于对本学科学科性质定位等原因,没能在学科内开展或渗透足够的生命教育。

3.初中生的生命教育体系还不成熟,内容相对零散。

近年来,对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非常有限,一个主要的问题表现为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少,而且比较零散。首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惯性,涉及死亡的生命教育很少被提及。其次,身为教学主体的一些教师,还说不清生命教育是什么;作为教育对象的初中学生,他们的生命意识还比较淡薄。最后,从教育体制及教育环境来讲,初中的生命教育任重道远,短时间难以形成严密的生命教育体系及有效的生命教育途径。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促进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依托,结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等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相比小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初中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比小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他们对一些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不够强,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针对初中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通过集体备课、单独授课、讲授公开课、教研组内听课、课后研讨等形式,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讲解、分析和研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层层深入,步步追问,引发初中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使初中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帮助初中学生树立“生命至上 健康第一”的理念,学会珍爱生命,真正做到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2.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初中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时政热点作为特殊的教学资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合理利用时政热点,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可提高初中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同时,也可增强初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初中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培养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为引导初中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3.通过系列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初中学生掌握自护自救安全常识。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最及时、最靠得住的就是自身所具备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不论是初中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生活中安全自护、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当危险出现时,既能自救,亦能救人。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亦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联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开展系列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例如:开展有关“远离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让初中学生知道校园欺凌的危害,树立遵规守纪、尊重他人生命健康的意识;组织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等多种主题的手抄报制作,让初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举行“防溺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盔一带”等主题讲座,多维度、多角度地进行自救自护知识的传授,更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等等。

通过上述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让初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白: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培养学生“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情怀。这样,既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地保护好自己,还可以在危险来临时主动向陷入困境的生命个体伸出援助之手。

4.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初中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又一有效方式。借助课本中生命教育的相关探究活动,引导、组织初中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园发现问题的表现是什么、分析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教会初中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了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硬件支撑,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拓展初中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通过组织校园安全疏散演练等实践活动,使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知道疏散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安全自护自救的能力。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和农村劳动中,让初中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初中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初中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5.学习法律常识,提高初中学生的生命法律保护素养和能力。

通过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让初中学生了解了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教育初中学生懂得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进而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它的价值和意义比任何其他教育都重要,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尊重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要懂得: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属于家庭,生命还属于社会;生命的价值在于珍视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积极进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取多种教育教学途径和形式,教会他们认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在实践中去积极实现生命价值,既要延伸生命的长度,也要拓展生命的厚度,进而增加生命的亮度。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