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

2023-09-08黄耿东

辽宁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校本美术笔者

黄耿东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通称《课标》)的印发,标志着高中美术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课标》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确立对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标》指出,高中美术课程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挖掘、利用、丰富和整合课程资源,以此提升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探究

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捕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生成的问题、事件和结果,以丰富课程内容。高中阶段学生接收的信息繁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通过预设把学生生成的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得到的答案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等内容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意大利著名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世界名画《春》时,笔者一改之前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说出对作品的了解,即这是一幅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寓意画,画面上出现了许多神话人物,其中包括维纳斯和墨丘利等。接着,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并鼓励学生发表对画面中神话人物的看法。学生此时提出问题:画中间的维纳斯代表了什么?作品左边的森林里有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携手翩翩起舞,她们又象征着什么?维纳斯为什么不使用真人的形象?其创作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春》能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面对学生的提问,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补充,其他学生回答说:“画面中的三位女神代表了美、欲望、满足,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化身,作者借助对神话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人对自身情感的肯定、对自身价值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提醒大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师在课堂中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提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构灵动课堂。

二、整合生活化课程资源,注重“外师造化”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强化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生活出发,不断关注社会生活,善于从课内转向课外,挖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积累,进而在生活中获得感悟,使学习富有生活气息。正如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观点阐明了学习与生活、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对教师开发学习资源有很大的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和创造的灵感,选择对学习有用的生活素材加以审美创造,从而创作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例如,在校本选修课“元宵创意花灯”上,笔者留下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要求作品以“鼠年”为主题,需结合南安地区的经济、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突出自然景观和闽南地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特点,体现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凸显闽南地区传统花灯的艺术特色。

课上,笔者先利用课件讲解元宵花灯的制作方法,即选择材料、制作骨架、添加装饰、装配灯源等步骤。选择材料方面,笔者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制作。有的学生从网上购买创作用到的材料,有的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废弃的材料,每个学生所用的材料都不同。制作时,笔者强调制作创意花灯,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二人或三人一组合作进行花灯的制作,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上台展示,让大家欣赏。从学生展示的作品看,他们设计的花灯各具特色。花灯制作完成后,笔者将学生的花灯作业拍成照片,进行集中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专栏进行作品展示。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开发社会文化类资源,拓宽信息渠道

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不仅要注重课内资源的开发,还要注重社会文化资源的利用。为了获取更多的课程资源,教师可带领学生到艺术馆、画廊、博物馆、科技馆等地参观,此举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见识,还能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获取信息。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扩展及相关平台的建构,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与信息。学习信息的增多,无疑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带来极大便利。

如在教学“从传统到现代”一课时,由于此课内容涉及美术各个流派的知识,而课本上提供的作品很难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因此,课前笔者要求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自行上网查找资料,带领学生参观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并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欣赏美术作品这一问题观赏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学生边欣赏边提问,有些画为什么画得那么粗糙与简约,这种画法属于什么流派的绘画?为什么在课本上看不到这种作品?在看到有些抽象的平面设计作品时,画面上精彩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欣赏这种画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才能感悟到作品真正表达的含义。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明白这些作品都属于半抽象的现代派美术作品。

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位当地著名画家,这也是扩充书本信息的大好时机,笔者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遇到疑惑的地方就请画家解释一下。于是学生不但与画家进行了艺术交流,又了解到艺术变革的经过。参观回来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审美水平大大提高,创作的作品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这一次的参观学习培养了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怀,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扩充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增长了学生的艺术见识。

四、重视学科间互相渗透,创造无缝对接

美术学科本身与社会科学、文史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学科教学应当注重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把学科之间的资源对接起来。因此,高中美术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要强调学科之间的共融性,以体现学科间的整合与知识的渗透。

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学科具有图像表达、形象思维和视觉感知等特点,其采用视觉化的学习方式,参与跨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跨学科的美术学习可从两个层次开展:一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比如与历史、政治、音乐、文学、舞蹈、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链接;二是美术与现实社会情境相联系的跨学科课程。

五、挖掘地方特色校本资源,创设特色课程

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学校美术学科课程建设要想实现多元化的转变,必须增加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整合校内外资源的有效载体。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特点来丰富课程的内涵,并为开放校内外课程的内容、生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发展空间。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去完善课程内容,使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能够充分把握课程的内涵,明确课程的意图,打破书本是唯一信息源的束缚,利用校外资源来丰富与构建校本课程。教师可从环境艺术设计、邮票的探究、本地的风景名胜、车与日常生活、手机与日常生活、现代室内装饰、当地民俗艺术、乡土传统文化特色等方面入手,挖掘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例如,泉州的“五里桥”是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与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利用这一著名建筑开设了一堂艺术欣赏课,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欣赏前,笔者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如浏览当地的旅游网站,然后播放有关“五里桥”的专题纪录片,让学生对古石桥建筑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接下来,让学生从历史传说、建筑知识、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方面对古石桥建筑进行介绍。学生进一步从不同角度感受古石桥建筑所经历的历史沧桑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在审美体验中进行交流、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历史的文化遗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校本课程的优势,大胆挖掘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尤其是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以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资源内涵。

总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至关重要。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需要教师正确认识与理解课程资源的意义,从多种途径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恰当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生活化、社会化、实践化,不断扩展和深化课程资源的内涵,积极探索各种课程资源的深层次价值和应用潜力,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和受益者,使美术课堂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校本美术笔者
老师,别走……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