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教育的新路径
2023-09-08那丽娟
那丽娟
(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成长为根本要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打造特色智慧学习者课堂,建构高品质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教育的新路径。
一、全面引领整体规划,创新网格管理格局
学校将打造智慧校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构建了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新生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现代化。
(一)精心设计,涵养规划力
学校坚持“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智慧育人”的原则,制定了《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计划》,成立了“1+2”项目研究团队。“1”即智慧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服务于科学决策和智慧教学;“2”即信息化教学实验小组、智慧教育项目研究小组,服务于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二)关注培训,提升内驱力
学校确立了“区域—学校—年级”三级培训体系。区域培训中,邀请研训教师、培训教师指导,目的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融合水平,改善其教学思维方式;学校培训中,组织各级教师参加常规教研和专题培训,提升技术操作能力;年级培训中,以团队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开展智慧课堂研究。
(三)规范管理,提高行动力
学校每月对平台上传课件资源、建立校本题库、作业布置、资源共享等情况进行常规检查,通过数据管理,发出问题预警信号,为教学提供保障。
二、全力构建数字基座,营造数字教育环境
建立互联互通、应用完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是落实2021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依据。学校不断丰富教育新基建,稳步实现人员、数据、应用、软硬件资源的智联、数联、物联,实现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等角色的用户认证与管理,以及多种智能设备接入管控,让数字基座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心枢纽。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托教育数字基座打造融“智慧教育平台+电子书包”于一体的数字课堂空间,并配备先进的录播设备,实现课堂教学现场直播、转播共享,将教学数据实时传入数字基座,方便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学校建设开放式数字智慧空间,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内涵。智慧阅读空间,提供可供阅读和检索的高配置电脑,建立阅读平台终端和智慧化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书籍借还、增设阅读书目等功能,便于师生、家长掌握图书阅读维度数据,为其提供智能服务;体质健康创新空间,开展线上运动会,为学生提供运动监测服务,运动数据经过基座整合分析,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运动依据;VR情境空间通过场景化、交互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效。除了支持智慧空间建设,数字基座还提供了作业公示、线上教研、消息通知等多场景应用,满足学校多样化的教学管理需求。
三、全程优化教学模式,解锁智慧教育思路
学校明确“平台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学习资源从“被动寻找”向“主动推送”转变,学习模式从“统一化”教学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教育主体从以“施教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形成教育与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成就的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一)建立教学模式,定位智慧教育发展方向
学校打造“‘六动’慧学S-LC智慧学习者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富有特色的智慧学习者课堂。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互融互通的教学范式,将课前预习把脉、课中个性学习、课后反馈整理作为智慧学习者课堂的三个阶段,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智慧学习作为构建智慧课堂的三个流程。智慧学习者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数据驱动、资源行动与终端互动的协同发展,引导学生逐渐适应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习效能。学校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发各学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辐射优质资源。
(二)明确发展重心,优化数字课堂建设策略
学校实施数字课堂建设策略,坚持“一个中心”,落实“两个重点”,寻求“三个突破”,深化“四个路径”,助力数字课堂建设。“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两个重点”即以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为重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三个突破”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智慧学习的能力,力求在资源共享、科学预习、多元互动、个性学习、即时反馈和精准指导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四个路径”即实现数字化教学平台之间的转化与融合、教学内容与在线资源融合、教学组织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效果与智慧教学平台融合。学校据此因材施教,彰显差异化教学效果。
四、全心打造数字课堂,重塑学生学习空间
学校积极完善数字资源建设,启动未来教室与电子书包融合使用的两大动力引擎,构建更有质量、开放合作、适合人人的数字课堂。
(一)聚焦“三优行动”,升级数字课堂资源
学校助推智慧教学平台与智慧教育课堂建设的“双内核”发展,开展“三优行动”的整体运用与研究,高效融合线下学习、互联网在线学习、智适应学习三大模块,探索数字赋能教育质量的精准供给。
一是优化课前预习。教师以智慧教育平台C30使用为依托,将备课过程中视频、微课等多样化学习资源一键共享,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参与率、学习时间等详细信息,了解学情,根据差异调整教学目标,以学定教。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不断挖掘数字课堂教学资源,针对不同教学环节,运用智慧教育平台火花学院、限时练、观点云等功能,实现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在线掌握每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如教师在执教《认识直角》一课时,使用火花学院“角的分类”资源,学生在人机互动操作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角形成直观认识,通过比较和分析,区分钝角和锐角。
三是优化课后研习。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一起作业”“习题库”资源,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分享学习成果。基于数据分析,教师针对重点与难点问题,录制微课二次讲解,学生可在线观看、交流,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打造未来教室,丰富数字课堂体验
学校积极推进未来教室设备物联管控能力与针对教学行为的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实现教学场景与学习内容的深度融合,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多元化互动学习、可视化数据监控等场景提供技术保障。未来教室中的移动智慧屏幕与云屏联动,实现了“课件+板书、课堂教学+人机互动”的结合,为学生进行项目协作、小组分享、经验交流提供良好的数字支撑。在未来教室,电子书包与智慧教育平台的结合使用,呈现了更加生动有趣的互动性课堂。例如,教师在执教语文《小岛》一课时,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以问题为牵动,通过云屏幕共享,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展示不同学习阶段项目化学习成果,运用观点云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思维碰撞。
五、全线绘制数字画像,实践师生成长路径
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运用数字数据生成“学生数字画像”与“教师数字画像”。
(一)描摹学生画像,推进精准教学
依托多样化教学互动工具、虚拟化情景体验资源,教师根据后台数据反馈,精准研判学情,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数字课堂之中,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自主学习、行为轨迹、知识图谱等数据自动生成数字画像。通过对学生学业数据的分层、分类、分析,可以将学生的成长轨迹具象化;教师进行连续的课堂追踪,采集学情数据,结合轨迹变化,诊断知识盲区,促进教师精准备课、精准授课,使其量身定制学生的学习方案,动态调整教学进度与节奏。同时,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使其开展针对性学习。学校积极探索将学业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数字画像,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二)描摹教师画像,促其专业发展
结合教师备课、教研、课程建设、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等方面,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可视化呈现教师个体和群体特征。如将教师个人的备课资源、作业布置、数字技术使用等情况进行排序,构建教师数字技术运用模型,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每位教师个性化的数字画像,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对年级组、教研组资源上传、教学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正确分析教师成长的现象和规律,为教师的校本研修和教师评价赋能增效,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和措施。
六、全能精确数字反馈,导航智慧教育发展
学校依托数据反馈实现个性化教育实施,开展数字化赋能作业管理与设计,以科学数字反馈,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行为,以数据支撑提升作业管理和教育服务质量。
数字课堂记录了每名学生的行为轨迹,课后教师可提取学生数据报告,学生也可利用终端随时随地完成作业练习,生成个人数据。经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师掌握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作业管理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布置基础类、综合研究类、拓展提升类作业,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提交作业后,平台反馈每名学生做题的时长及准确率,汇总生成数据模型,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合理确定作业结构和比例,从而为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教师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即时批改反馈,学生即时查看,强化和巩固重点、难点知识。少数学生答错时,教师可推送微课,学生自主订正;多数学生答错时,教师应从点到面细致讲解,提高作业指导的科学性。
学校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到数字化赋能“双减”全过程,将数字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智慧教育成为撬动“双减”政策顺利实施的有力杠杆,助力教育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