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探讨

2023-09-08刘子豪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素质

刘子豪

(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00)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依靠的是人才,而要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就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方式,要将素质教育实施下去。高校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也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对学生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而不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技能训练方面,要将体育课程的素质晕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的优秀人才。

1 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重要地位。搞教育先育人,对于体育教育来讲也是如此,体育教育一定要将育人作为重要目标,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结合素质教育培养标准展开对学生的教育,以为社会培养出有能力、有特点的优秀人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高校只有高度关注体育教育,才能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并能具备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之后,得到更好的发展,勇于面对挫折,即便是在高压状态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自信,使其具备敏锐的思维、机敏的反应,这些均是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1]。

体育教育能带动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学生体育素质是对其综合素质以及思想意志的一种反映,从宏观层面来讲,我国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虽然说在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非常重要,但强健的体质、不服输的精神、能具备持续工作的身体素养和能力同样重要。而这些素质均要通过体育教育和运动来培养。

2 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社会以及被教育者长远发展的需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态度能力的培养,关注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是随着时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更是于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目标,但随着政治经济发展,以往传统教育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为了能够改变应试教育弊端,党中央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其中提到了要将应试教育转为提高全民素质的素质教育,并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当中,至此,素质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已经成为现代人高度关注的焦点[2]。

体育素质只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内容,也是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体育素质教育存在于整体素质教育中,其会对我国素质教育开展成效带来较大影响。想要将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需要依附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所以说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可以相互促进。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制约和促进的双重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堪忧,且很多学生存在意志力薄弱、惧怕困难、缺乏自信的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的体育教育,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成效。随着教育发展,体育学科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而体育教育系统也在朝着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其势必会有力推动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代人对于体育的内涵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以及学生素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强调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而这些均能体现出体育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问题,其与国家民族整体素质有关,国家素质教育的质量离不开体育教育的支持,同样素质教育又能为体育教育提供发展方向。所以各高校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要从大局出发,加强二者的相互渗透,协调教育,要能树立起长远的教学目标,寻求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有效提升整体素质教育的成效。

3 高校体育应具备的素质教育特征

3.1 均衡性

体育教育应当具有均衡性特征,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增强其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也要灌输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通过体育学习逐渐具备稳定的情绪,性格刚强,且具有拼搏精神、顽强意志。如果在体育教育中只是重身轻心,就会导致学生受挫能力比较薄弱,心理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较高。学生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其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较强,这样才能在将来步入社会之后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素质教育强调要将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体育教育中不但要进行身体教育,还要进行心理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均衡发展[3]。

3.2 全面性

我国宪法规定,每一位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不只是指一些特定的群体或个体。同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所以,在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全面性。

3.3 个体性

学生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发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重视。目前来看,很多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将每一个人的潜能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4]。

3.4 发展性

发展性主要针对的是体育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只有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利用一切资源展开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的推进需要长期的过程,学校体育教育在其中只是一个阶段,且大学体育教育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关注体育教育的发展性,使其能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4.1 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受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大学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以教师灌输式讲解为主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但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却非常不利,也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单一的灌输式讲解模式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身体素质方面是存在差异的,但统一的内容、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存在畏难情绪,甚至会抵触体育课程[5]。

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存在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而这也导致一些体育教师教学热情不高,难以投入自我能力的提升中,实际教学中只是满足于以往的课堂讲解方式,没有对教学模式内容进行改进、优化,缺乏创新意识,不愿积极投入对体育发展前沿知识的了解中,所以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而这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

4.2 课程设计与目标不符,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增强其体质,还应当包括心理教育方面、德育方面,应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设计体育课程时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会将关注点放在运动技能培训方面,但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思维培养、体育意识培养等方面却很少关注。很多高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课程,同时体育教育也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外时间,学生接触体育学习的机会比较少,而这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6]。

4.3 课程设计比较单调

因很多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所以在体育课程设计时整体也比较单调,加上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学时不足,往往是一周两学时,甚至会因为其他活动导致体育课程被占用,而这也会造成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质增强的作用有限,无法达到预期的体育教育目的。因课程设计单调、趣味性不足,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很多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可有可无,其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中。

4.4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所以其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并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体育教师具有体育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综合素质上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创新意识的教师人数较少,尤其是具有权威影响的带头人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还存在断层和年龄老化的问题,在科研水平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远远不能达到现阶段体育素质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体育学科教学当中,更多先进的教育手段也涌现出来,但因为高校一些体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掌握的知识内容陈旧,信息教学水平不高,因此,体育教育创新性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

4.5 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在体育课程考核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仿竞技方式,如在完成跳远教学之后,教师会通过标准踏跳板等竞技体育规则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式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比赛,将其应用在大学生体育考核中,必然会导致考核结果不够科学。评价体育成绩时会将学生跑步速度、跳远距离、推铅球距离作为主要标准,一味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达标率,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将体育工作做好,但此种评价标准偏离素质教育的目的,无法将学校综合情况充分反映出来。此外,教师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中,未结合学生不同情况分层进行考核,而是统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考核,却未意识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有差异性,一些学习能力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即便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也无法达到素质较好的学生的水平,所以久而久之,其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被逐渐磨灭。

5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展开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还可实现对其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对此高校应当有正确的认知,并要基于素质教育来展开对体育课程的改革[8]。

5.1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基于素质教育展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要加大体育锻炼宣传力度,可以借助学校广播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就体育锻炼理论方法广泛进行宣传,使学生树立起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可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为其组织体育健身俱乐部,定期进行体育竞赛活动、运动会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逐渐对体育学习训练产生浓厚兴趣。同时,高校还应针对体育教育进行鼓励机制的建立,对于愿意积极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的学生及教师予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奖励,通过奖励,激发师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能动性。此外,高校还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校内体育设施建设,开放校内体育设施,包括舞蹈房、健身房、球场等,创建良好的硬件环境,从而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9]。

5.2 优化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意识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有所不同,要采取多样化、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逐渐朝着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转变,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个体的体育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取技能,推动身心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不同,所以在体育锻炼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素质情况,如在快速跑步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可对学生科学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中有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也有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在具体比赛活动的过程中,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安排的距离相对较短,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安排的距离较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做到最好,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互动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也可将一些体育游戏融入教学当中,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促进教学效果最大化,并使其在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与他人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游戏、竞赛活动中能够具备竞争意识。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将体育教育延伸到课外,可建立各种俱乐部,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比赛活动中。并且,还要延长场馆时间,为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将其内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同时,还可定期开展体育竞赛活动,通过体育比赛激发高校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使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并能在竞赛过程中提升良好的竞争意识[10]。

5.3 科学安排体育课程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确保体育教育能实现全过程教育,可结合学生的爱好需求和所学专业来组织体育课程类型,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对体育课时进行恰当的增加,可尝试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程,除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之外,也要将体育课程延长到三、四年级,使体育教育能够覆盖全过程。要结合实际,适当地增加体育课程教时,使体育教育更加系统化,以将教师特长发挥出来,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时也会更加全面,同时还有利于其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11]。

5.4 加强教师筛选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选拔高校体育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专业能力过硬,具备先进的素质教育意识,对于体育素质教育相关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体育教师是体育素质教育的践行者,所以必须要确保其综合素养达标。对于现有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培养,使其能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具备素质教学的意识,能够切实将这一教育思想方针贯彻下去。此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不合理也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难点,所以高校一定要能够结合实际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做好职前职后教育工作,定期对其展开培训,确保体育师资队伍能迅速成长壮大,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5.5 结合实际科学构建测评体系与标准

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要对传统的考试制度进行优化完善,构建起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除关注学生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之外,还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体育评价的综合性。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结合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应尽量降低评价要求,除关注学生体育技术的好坏之外,还要适当增加考评体系中的学习态度评价内容,提高考评的科学性[12]。

6 结语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而高校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除关注知识技能传授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具备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等,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今后学习和步入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以及今后工作中的各项压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