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研究

2023-09-08胡雨青孙咏晖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机能篮球运动篮球

胡雨青 孙咏晖

(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300)

随着科技不断赋能体育,以及现代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运动员体能发展的地位愈发突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后备力量,夯实的身体基础、系统的体能训练等将直接影响篮球运动成绩。而随着体育运动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身体机能与耐力、速度、灵敏性等运动素质具有一定的关系,意味着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分析将不再单单指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由此,分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身体机能诊断体系,可以寻求体能训练的最佳理论模式,帮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能训练。

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的意义

1.1 为篮球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能主导类的竞技项目,身体直接对抗性是其重要的一项特征。因此,身高在比赛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身高体重比例,意味着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对抗能力和耐冲击能力,除了身体形态这些外显机能外,身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等素质能够体现奔跑、跳跃、投、运、传等复杂多变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能力。与力量、速度素质关系密切的磷酸肌酸指标,可以反映肌肉质量与发达程度;与速度耐力关系密切的血乳酸最大浓度指标,反映糖酵解供能能力;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正常发挥有关的血红蛋白负责氧转运、维持红细胞pH稳定、参与血液缓冲系统等,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可以选择相应的指标,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依据此,经过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可以使这些先天的机能优势得到充分的发展[1]。

1.2 为科学训练监控提供依据

追求高水平的篮球运动成绩,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随着训练的持续,为了满足最佳竞技状态,身体机能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周期性、规范化的身体训练,可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适应变化的运动需求。运用仪器不仅可以测量这些身体机能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同时周期性的检测可以监测训练过程。例如,柔性多功能运动传感器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采集,实施心率监控,预测运动训练存在的风险。

1.3 为机体良好恢复提供依据

超负荷训练会导致运动性疲劳,使得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不同的训练方式、良好的运动营养可以帮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恢复身体机能。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产生运动疲劳的机体生理化指标产生了变化,例如:呼吸肌力的变化、血液体验反射的变化等,通过监测这些身体机能指标,可以有效、尽快恢复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疲劳。

2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建立依据

2.1 机能诊断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2.1.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因为篮球运动项目的特征表现,篮球运动员有自身的特征。例如,篮球运动进攻快,防守转化快,需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抢断、防守、控球等,所以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速度力量型、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同时需要一定的耐力、灵活性,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准确地投篮得分。通过分析研究篮球运动的特征,在把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员生理机能特征[2]。例如,在身体机能方面,身体的脂肪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脂肪含量过高,容易产生疲劳,一般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身体脂肪含量的标准:男子为6%~14%,女子为12%~20%;身体机能供能方式包括无氧代谢、有氧代谢、无氧-有氧代谢3 种,但以ATP-CP 系统和糖酵解供能为主。在身体素质方面,爆发力、纵跳能力、速度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基本要求是跑得快、跳得高、动作反应快、不能一撞就倒。

2.1.2 运动训练学等理论基础

理论指导实践。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形式复杂多样,遵循运动训练理论,例如:肌肉的训练受到大脑识别与外界环境刺激产生反应的运动链。遵循运动解剖学理论,例如在投篮过程中,手腕需要形成压腕动作,球先从指尖脱离,之后小肌群协调配合,让球能够以一种旋转的方式稳定飞行。遵循运动生理学理论,例如外部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兴奋,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中枢系统将信息整合到神经元,从而引起相应的身体反应。遵循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例如训练中涉及人体重心、平衡、加速度、肢体移动速率等。

2.1.3 篮球项目技战术特点

篮球技术包括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防守对手技术等,篮球战术需要场上队员进行配合。在篮球竞赛过程中,投篮是赛场重要的得分方式,而赛场上篮球运动员要做到在快速移动中急停、跳起再投篮,稳定、高效的跳投命中率尤为重要。身体的稳定性训练与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关节稳定性、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篮球比赛不仅规定了全场比赛的时间,而且也规定了每次进攻的时间[3]。毫无疑问,任何一个篮球运动员都难以避免来自场上比分和比赛时限的焦虑,尤其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任何个人的过失都可能导致整个比赛的失败,此时运动员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抗压能力亦很重要。

2.2 机能诊断体系指标的选取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能够反映青少年运动员体能的基本特征和内部规律等,例如,遵循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规律、参考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依据篮球项目技战术特点等,在科学基础上,立足实际,从多角度考量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各个要素,明确各个要素的概念和关系;从全方面分类、分层构建身体机能诊断指标和体系,确保真实性、有效性,避免重复、模糊。同时,诊断工具和诊断方法要合理正确,确保诊断数据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2.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在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构建中,应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的要求,确保各个诊断指标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而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保障信息既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2.2.3 可操作性原则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利用现有的工具、方法和资料,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征,遵循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让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明确所采用的方法、所需要的人力和器械等客观条件,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4]。

2.2.4 客观性原则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建立要尊重客观事实,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自身条件为依据,切忌主观臆断,既要符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征,又要凸显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发展规律,能够客观反映当下青少年运动员机能的真实水平,为此,在指标选取时尽量选用相对指标。

3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建立的过程

3.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指标的选取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指标的选取本着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等,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选取:明确身体机能诊断对象—确定身体机能诊断目标—提出初拟指标—筛选初拟指标—分配指标权重—制定身体机能诊断标准—实施和完善诊断体系。

3.1.1 明确身体机能诊断对象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此次身体机能诊断的对象。

3.1.2 确定身体机能诊断目标

一方面,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篮球运动发展中重要的储备力量,科学、实用、有效的身体机能诊断体系可以为篮球运动员选材提供良好的依据;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各个肌肉、骨骼发育都尚不完全,并且不同年龄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同时认知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亦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握力等均会有所变化,要注意符合青少年自身的生长规律[5]。

3.1.3 提出初拟指标

根据篮球运动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和专家、教练员理论经验,最终初步筛选出包含身体机能诊断的生理检测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一级指标,并进行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初选,例如:身体形态一级指标,可以对应充实度、长度等二级指标,充实度可以对应克托莱指数、体重等三级指标,长度可以对应身高、手长、腿长等三级指标;身体机能一级指标可以对应心肺功能、免疫及血液物质、骨骼肌损伤、内分泌指标等二级指标,心肺功能可以对应心率、最大无氧能力、最大有氧能力等三级指标,免疫及血液物质可以对应白细胞、红细胞等三级指标,骨骼肌损伤可以对应血清肌酸激酶、血乳酸等三级指标,内分泌指标可以对应血清睾酮等三级指标;运动素质一级指标可以对应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性等二级指标,力量可以对应握力、纵跳、仰卧起坐、弹跳力等三级指标,等等。

3.1.4 筛选初拟指标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根据专家、教练员、医疗人员等团队的意见,分别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进行3轮筛选,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将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协调性较一致的指标进行逐步分析,最终确定指标体系[6]。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确保指标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满足系统性原则,例如,用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分别检测机体供氧能力和有效利用氧的能力,从而综合判断青少年运动员的心肺机能。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满足可操作性原则。例如,使用李克特打分法,设置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极不重要1分,确保指标筛选的合理性。

3.1.5 分配指标权重

不同于一般的指标所占的百分比,权重强调了一个指标相对的重要程度。未来避免赋权过于主观随意,或过于客观而不考虑属性实际含义,避免出现权重与属性的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基于各个指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规律以及专家经验对策,如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3.1.6 对身体机能诊断标准的制定

标准是诊断体系中的一部分,是评价目标实际达到指标程度的具体要求。按照测量与评价理论,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指标进行等级评价,可以采用5等评价法,即优秀、良好、中等、中下、差。5等评价可以采用离差法,例如优秀90 分以上,良好75~90 分,中等25~<75分,及格10~<25分,差10分以下。

3.1.7 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实施

按照周期性训练的方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指标进行评价和测量。利用有效的测试工具,对一定量的测试对象进行测试,测试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各个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后,根据测试结果,使用数据分析,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和标准差,应用D检验,对这一定量的指标测试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然后分别计算相关百分位的指标值。根据等级标准,来分析结果与标准之间的差距。

3.2 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条件保障

3.2.1 测试条件保障

良好的测试条件是确保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缺少正确的、可比性的、有效性的数据支撑,将难以正确反映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条件。测试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测试时间的把握是否精确、测试仪器的条件性是否具备等,这些都是产出安全数据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一些指标检验要求更严格的检测,如血液生化指标,其取血时间、样板放置等均有一定的要求。

3.2.2 团队组织保障

一支优秀的团队组织,是确保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引入一定理论基础和数值分析的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指标,需要专业的团队组织进行保障,一方面,专家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充分了解篮球运动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对教练员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提出的挑战。另外,指标检测亦离不开专业的医护人员。

3.3 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注意措施

3.3.1 注意青少年个体差异性的比较

这是由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体差异受到年龄、种族遗传等影响,对训练的适应性会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即便是训练负荷和训练方法相同,对于身体机能条件不同的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其所产生的训练效果和疲劳程度亦不相同。因此,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的研究过程中,要重视整体青少年的一般发展规律,也要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和差异进行重视,进而更加全方位、多层次地确保诊断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3.2 注意训练监控和训练恢复的结合

按照周期性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在该过程中,需要安排科学的训练,不能忽视对训练进行监控以及疲劳恢复。除了训练负荷、训练强度、训练方法以及恢复措施之外,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亦是重要的方面,因此,在该身体机能诊断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除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外,还应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把训练监控与恢复手段相结合,作为评定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时的主要方式,真正从根本上做到及时了解青少年运动员在测试过程中的恢复情况,以及测试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恢复手段和训练措施的安排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3.3.3 注意现代大数据监控手段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不仅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为团队优化技战术提供助力,亦为监控运动训练赋能,进而提高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穿戴某些特殊设备,测量心率、速度等数据,这些大数据不仅可以反映青少年运动员当时训练的身体状态,亦可以帮助教练及时了解每个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确保每个青少年运动员均得到发展。

4 总结

综上,依靠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运动训练学理论基础、篮球项目技战术特点等理论依据,以及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客观性等选取原则,探索和研究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体系,然而,从身体机能指标的初拟、筛选,再到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此,一定的条件保障体系是确保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猜你喜欢

机能篮球运动篮球
幼儿篮球运动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