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9-08代向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素养

代向楠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简称新课标)是教育部发布的标准,新课标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10 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1]。相较于传统课程标准,新课标聚焦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从政策层面上,国家对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实行措施,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全国体育政策法规规划工作要点》等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源保障。该文将从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机遇入手,探究其现实困境和应对方法。希望通过新课标的引领,学校体育能朝着更加全面、创新、有效的方向不断前进。

1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

新课标拓宽了学校体育的教学资源:新课标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为10%~11%,仅低于语文与数学,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使体育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连接和整合,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同时也提高了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新课标在专项运动技能中还提出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这可能为学校体育发展争取到更多经济、人力资源。

新课标强化了学校体育的育人导向:新课标影响下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更强调发展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能力。在新课标提出的专项运动中、内容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技术输出式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更加全面具体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新课标在专项运动中提出的新兴类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时尚性与挑战性,可以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增强了体育教师教学的完整性:首先,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具体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理论与实践,鼓励更为多样化的学科内容和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这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全面的教学思路。其次,新课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设计,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授课,还在专项运动中提出六大内容要求:从基础学习到实践运用、从体能训练到比赛训练、从指导比赛到欣赏评价,都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完整性。这对体育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有更高的挑战性,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不断进步。

2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学校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2.1.1 学校体育设施的配置不均衡

调查发现,中国较多乡村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基础设施和体育运动器械都是极度缺乏的[3],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分别有13.3%、12.0%的学校没有室外田径场地,有部分学校虽然配置了相应的器材,但多数未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数量要求,并在整体上呈现城区好于镇区,镇区好于农村的阶梯形上升趋势[4]。体育器材的缺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也阻碍了体育教师多样化的技能传授。

2.1.2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研究发现,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都不如城市中小学教师,城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等情况及体育教育条件都要好于乡村中小学[5]。长此以往,体育教师数量和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将会成为城乡差距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

2.2 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缺乏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缺乏已经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之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教与学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从而造成了对体育教学的负面影响[6]。还有一些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会坚持以往的教学观念,向学生单一灌输知识[7]。正是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忽略及单一的课堂教学,导致了学生运动积极性的降低。初中生处于高压力和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活动,即便部分地区将体育考试的成绩加入中考总成绩中,但仍旧有些学校采用突击训练的方式,在考前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魔鬼训练,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不到运动的乐趣[8]。一些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而不是真正的兴趣爱好,从而对体育课程缺乏热情。此外,一些家长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学校领导也反对学生花时间与精力参与课外体育,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降低。

2.3 学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9]。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让体育教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体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愈发重要[10]。

调查发现,在职业理论素养中,教师本体性知识掌握较好,缺乏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强,但自身运动能力、执裁能力不足[9]。同时,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阶段的体能训练课程开设情况不够乐观[11],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力同样不足[12]。

3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改善学校体育资源配置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困境之一。为了推动新课标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改善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的状况,包括增加体育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以及对现有设施的升级和维护。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二是加强校外资源的整合,包括与社会体育团体和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体育学习机会。三是加强校内资源的调配,将体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设施、物资、人力等资源,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四是探索多种投入体育教育的途径,在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中,积极整合财政、企业、社会和家长等资源,创造学生参与度高、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这样学校体育才能真正起到健体与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人才培养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3.2 加强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这需要体育教育从传统的单一技能训练向学科化、多元化、实践化转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全面成长。

第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小学、中学和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第二,教学设计要注重体育教育的多元性。体育教育的多元性不仅要注重各个方面的体育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完善,注重学生社交功能的培养等。第三,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不应漠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在探究体育项目的训练原则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体育规则与社会规范挂钩,促进其发展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掌握性道德规范。第四,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操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仅有师生在课堂上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堂以外的实践和操作,比如校内外课余比赛或假期训练交流,以巩固知识和技能,体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五,教学设计要情景化、兴趣化。体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坚持以趣育德、以趣促学,将趣味教学和科学引导相结合。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学习选择,创造自由、个性的体育活动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3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对于学校体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对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理论素养、职业实践能力、职业人格素养5 个方面入手进行职业素养的深入调查。通过调查总结,该文对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提出内部的工作调整对策及外部的学校支持。

体育教师应积极参加培训,注重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珍惜学校及社会给予的每次培训机会,对不同的体育项目都积极涉猎,做到一专多强。同时,还要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心得体会,从中不断总结,提高认知水平与教学能力,并及时运用到体育教学工作中。

体育教师要注重科研创新,培养科研意识。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科研创新更多指的是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创新[13]。相较于传统简单重复地跑、跳等练习,学生更喜欢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对此,体育教师在培训交流时多看、多学、多想、多练,力求在自己进行体育教学时既能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又能做到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体育教师还需增强职业意识,端正教学心态。教学要有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才会主动承担更多工作,在工作中善始善终,在出现问题时先从自身寻找改进的方向而不是互相责怪、互相推诿[14]。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时,也不能忘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将体育教育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在体育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此外,对于学校领导安排的教学活动和体育赛事也要积极筹备,努力抓住每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力求在自己的体育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进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校方面可以完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不论教龄,对所有体育教师开展定期培养并考核其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交流沟通、教育评估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体育活动,重视体育教育并给予体育教师应当享有的权利与待遇。学校应该对于体育教师欠缺的能力有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积极组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体育交流研讨,从而保障体育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之,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培训,注重全面发展;注重科研创新,培养科研意识;增强职业意识,端正教学心态等方式进行职业素养的个人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完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来支持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向前发展。

3.4 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并没有建立联系,家长可知的学生体育参与源于辅导机构,当前体育的家校联动缺失[15-16]。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新课标的最终目标。新课标提出了校外锻炼一小时、学校和家庭及社区体育的多元联动、家长或社会专业人士进课堂,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核心素养养成方法[12]。

学校体育发展不仅依靠学校内部力量的驱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新课标背景下,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促进学校体育发展趋于良性循环,实现更全面、更高效的发展。家长是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赛事观看的直接引导者,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育学习意识。此外,家长还可与学校和社区合作,积极发动和支持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打造更优质的学校体育环境。体育行业协会、文化事业单位等社区组织应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倡导社会文化环境下健康的体育文化价值观,提高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其次,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机构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为校园体育提供更广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与此同时,学校要注意整合资源、协同合作。学校、家庭、社会应在资源调配、人员合作等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校园体育工作。学校还要注意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家校社一体化中强化体育文化理念建设,增强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不断支持发展的共识,达到让学生更全面健康地成长的目的。

4 结语

该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其机遇与挑战,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思考和实践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学校体育在新课标背景下存在机遇与困境并存的状况。学校体育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新课标改革方案的实施以及社会环境的支持,包括国家提出的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和体育强国战略等。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发展也面临多重困境,包括校园体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缺乏、学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导致体育课程难教难学难评估。但每一个困境也都蕴含着许多契机,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应该是改善校园体育资源配置,加强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实践。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解决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综上所述,只有针对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在设施、师资、管理等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够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新课标体育教师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